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择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的患者5例,治疗前抽关节积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菌素。在按照化脓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同时,实施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清除关节腔内的坏死组织、脓液及表面的坏死骨组织,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洗2~4周。结果:5例患者中有4例,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生化结果恢复正常,随诊1~3年无复发,关节活动基本正常。1例患者术后半年后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了翻修术。结论:膝关节镜下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关节进行清创并行持续抗生素液灌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使患者避免实施翻修术,是一种创伤小、风险小,治疗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一期手术取出假体、清创,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术后关节置管持续冲洗,加强抗感染治疗;二期手术取出占位物,再次清创、翻修关节。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复查C反应蛋白、血沉,皆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合并髋臼畸形的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存在不同程度髋臼畸形的患者42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颗粒压配植骨和自体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并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至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平均提高56.5分,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术后1月后恢复,1例出现术后脱位,予手法复位,2例出现深静脉栓塞,经药物治疗痊愈。无一例发生髋臼松动或植骨块吸收,复查X片示植骨处骨性愈合。结论在合并髋臼畸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颗粒压配植骨或自体结构性植骨能很好的重建髋臼,恢复髋臼的原始旋转中心,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Harris评分,能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76例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死亡外,全部并发症治愈,手术优良率97.2%。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手术中的大手术之一,且大多数是老年患者,由于各重要器官机能的衰退,手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在术前作好充分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获得安全、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一期及二期翻修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翻修组及二期翻修组,每组28例.患者术后随访,并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0( 15.3±4.4)个月.两组患者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翻修组和二期翻修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6.5±8.9)、(94.2±5.6)分]均较术前[(21.3±53)、(20.3±4.8)分]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二期翻修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一期翻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组间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一期翻修比较,二期翻修能够显著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二期翻修疗效优于一期翻修.  相似文献   

7.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在菌膜内生长使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术前与术中各种检查的结合对于术后感染的诊断非常必要。治疗方面,使用抗生素配合手术方法治疗必须根据一定的治疗原则来进行。在众多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中,二期翻修术仍然是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细菌在菌膜内生长使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术前与术中各种检查的结合对于术后感染的诊断非常必要。治疗方面,使用抗生素配合手术方法治疗必须根据一定的治疗原则来进行。在众多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中,二期翻修术仍然是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技术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5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和16例人工全髋关节感染单侧翻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58例(290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随访6~9个月,平均(7.2±0.3)个月,所有病例对手术效果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本组16例人工全髋关节感染单侧翻修病例,均不同程度存在患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局部皮温升高等临床表现.11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13例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9例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5例关节腔穿刺细菌培养阳性,所有患者行核素骨扫描均有假体周围浓集现象.经抗感染、病灶清除、关节腔引流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可疑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术前合理选择病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抗感染、病灶清除、关节腔引流等措施能有效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6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雷奈酸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分别给予雷奈酸锶和安慰剂预防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arri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以及骨溶解情况.结果 雷奈酸锶组术后1个月、1年、2年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术后3d、1个月、1年、2年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术后1、2年假体周围骨密度分别为(1.42±0.10)、(1.41±0.13) g/c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12)、(1.21±0.14)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患者衬性骨溶解及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均为13.3%(4/30),均低于对照组的30.0% (9/30)、26.7%(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奈酸锶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及评价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并随访12~54(平均26)个月。结果21例中无1例因手术并发症死亡,有1例因肺心病于术后16个月死亡;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有2例出现假体下沉,有轻、中度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9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8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毛新展  王万春  陈游  肖涛  李定国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415-1415,1423
本文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处理及效果。对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2例早期感染患者,采用关节穿刺确定诊断,实施关节灌洗引流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结果2例患者感染完全控制,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随访2年,感染无复发。认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应用关节灌洗引流、多次清创和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常规器械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小切口运用.方法 46例(48髋)患者行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56-84(70±2)岁.Harris评分(33.4±1.5)分.结果 术后随访6-40个月,3例出现大腿和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他均良好.术后Harrisi评分(91.28±4)分.结论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少、效果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Duncan-Vancouver分型为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结果 9 例患者随访6~24(15.9±4.5)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对位满意,骨折愈合时间20~30(24.6±3.2)周.采用Hari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情况与病原菌,为早期预防和治疗PJI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大型医疗中心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 1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49例关节置换感染翻修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 128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有49例存在PJI。假体周围感染发生在540(240,1 260)d,髋关节:早发感染发生在17.5(10.5,29.5)d;迟发感染发生在360(255,630)d;晚期感染发生在2 340(1 350,4 050)d。微生物学送检率为97.96%(48/49),共送检128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9株,革兰阳性菌48株占81.36%(髋关节34株、膝关节1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0株占16.95%(髋关节7株、膝关节3株);真菌1株占1.69%(髋关节)。结论目前国内外PJI的诊断标准之间存在异质性。PJI的临床诊断标准、美国CDC/NHSN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16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版)三者间的定义有区别。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时间>1年的病例占比61.22%,如按照目前国内《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会有大量PJI病例将无法被监测到。建议对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建立长期随访和监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甲氧明防治椎管内麻醉所致低血压及术中骨水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0年7-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氧明组(20例)和麻黄碱组(20例).两组均行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甲氧明组给予1 mg甲氧明、麻黄碱组给予3 mg麻黄碱静脉注射.放置骨水泥前,甲氧明组给予2 mg甲氧明、麻黄碱组给予5 mg麻黄碱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5、15 min及放置骨水泥前、放置骨水泥后2、5、15 min心率、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变化.结果 麻黄碱组麻醉后2 min心率[(80.9±12.5)次/min]明显快于甲氧明组[(71.7±11.9)次/min ](P< 0.05);麻黄碱组麻醉后2、5min心率[(80.9±12.5)、(77.7±10.7)次/min]明显快于麻醉前[(69.4±10.6)次/min ](P< 0.01或<0.05).麻黄碱组放置骨水泥后2 min心率[(82.9±9.6)次/min]明显快于甲氧明组[(76.2±8.4)次/min](P<0.05),且明显快于放置骨水泥前[(74.7±9.8)次/min](P< 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放置骨水泥前后均未出现低血压.两组术中失血量、总输入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氧明和麻黄碱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中椎管内麻醉诱导所致低血压和术中骨水泥反应均有效,但甲氧明较少有心脏效应而更安全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收治2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负重组和非早期负重组进行康复锻炼,所有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3、6和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2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早期负重组术后3、6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高于非早期负重组,术后12个月2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能够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早期负重可减缓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技术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且获得完整资料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伤后曾行内固定术治疗者11例.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片测量行术前、术后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Harris评分由术前(17.5±8.4)分恢复到随访时的(78.1±8.5)分(P<0.05).术前患肢缩短(2.52±1.09)cm,术后缩短(0.81±0.73)cm,偏心距手术前、后较对侧缩小值分别为(2.34±0.72)cm及(0.78±0.5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性或既往治疗失败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对骨折后病程较长者的疼痛症状缓解更为明显,但随着病程延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肢体缩短的矫正能力有所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