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1416例年龄≥15岁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信息,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的1 416例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68.67%,女性占31.33%,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7岁,平均死亡年龄(47.68± 12.67)岁,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2.01%,婚姻状况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占60.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占88.7%;死亡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个月内病死率最高,为37.22%.所有死亡病例中,64.76%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开始的第1年患者生存率下降最快,Log-Rank检验(P< 0.000 1)发现基线CD4计数≤50个/μL的生存率低于基线CD4计数为51~200个/μL组和≥201个/μL组.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病死率较高,应加强患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最新的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文献和综述加以总结。结果:艾滋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可以恢复,并能够对抗机会性感染。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人们开始考虑艾滋病治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探讨对治疗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09年5年内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江苏省累计治疗732例,新增治疗人数逐年上升。95.5%为本省籍,男女性别比2.1∶1,平均年龄41.9岁,已婚或同居67.3%。发现来源主要为由医院被动发现,占48.36%,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两者合计占67.76%,且同性传播比例有上升趋势。90%治疗前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时CD4+T细胞平均为111.1个/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天数中位数为116天(P25=40天,P75=410天)。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较晚,患者发现晚是主要原因,感染者早发现能力及模式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治疗是一项综合而且复杂的工作,所有治疗的总目标都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抗病毒治疗是达到该目的的最佳方法。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内容,得益于多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相继问世。抗病毒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近年来艾滋病研究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免费治疗现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总结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计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的115例艾滋病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结果经统计,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5%,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的总有效率43.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免费治疗有利于降低结合病人的病发情况,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治疗人口的需求以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4月5年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存状况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艾滋病病人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治疗2~3年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平均增长150/mm3以上;病人治疗1年后,体质量增加明显,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体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94.57%下降到7.61%;病人生存率提高,维持治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2.46%和61.54%.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符合治疗的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半年仍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转介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2名被调查人员中,感觉自己身体很好,认为不需要治疗者占46.77%;有其它并发症,暂时不适合抗病毒治疗者占24.19%;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者占14.52%;太忙了而没空去治疗的人占8.06%;感觉治不治疗都无所谓的人占4.84%;不相信药物治疗效果的人占4.84%。结论:对于符合治疗条件却未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工作人员在随访过程中应根据其未治疗原因当加强艾滋病治疗知识的宣传和依从性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认识,并使其及时得到转介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年限和生存质量。另外还应当加强大众艾滋病反歧视宣传,这样艾滋病患者才不会因为害怕被歧视而放弃治疗或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东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维持状况,探讨影响病人治疗维持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的成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收集全省130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维持时间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全省共免费治疗1307名病人,其中66.7%病人在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后才被检测出HIV阳性;52.3%开始治疗时已经进入临床Ⅲ期;29.9%进入了临床Ⅳ期。88.2%的人开始治疗时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结束治疗病人中,88.9%维持治疗时间小于1年,维持治疗时间最长的达到3年,影响病人维持治疗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漏服次数、更换方案次数、治疗开始时CD4^+T细胞水平、静脉吸毒感染。结论:应采取措施尽量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加强对患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病人的服药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邓州市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点2003-2010年的224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相关部门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艾滋病患者以采血(浆)传播为主,大多是20~49岁的青壮年人群,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农民所占比例较大,已婚人员较多,主要集中在农村.治疗前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或间断发热(>38℃,>1月) 和持续性腹泻(>1月),CD4中位数为85个/mm3.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明显低于仍存活患者,并且主要症状的发生率也高于存活者.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HIV感染者的随访和CD4检测工作,及时将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人纳入抗病毒治疗体系,达到降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总目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这一特殊群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AIDS)患者,在治疗1年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情况.方法 在治疗6月、12月时对入组患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血浆病毒载量(VL)和基因序列测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后CD4+平均值明显上升,VL明显下降.治疗12月时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现行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加强服药依从性管理,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艾滋病患者使用免费抗病毒治疗,适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酯、CD^+4细胞,病毒载量等,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结果:脱失治疗11例,死亡8例,停药1例,其余86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CD^+4细胞上升,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确保病人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将艾滋病患者45例平均分为三组,即方案1组(D4T+3TC+NVP)、方案2组(3TC+AZT+NVP)、方案3组(DDI+AZT+NVP)各15例。观察对比三组耐药情况、HIV R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方案1组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方案2组及方案3组(P<0.05);三组患者HIV RNA转阴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及肝毒性。结论 3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相近,但D4T+3TC+NVP方案的耐药性更低,是治疗艾滋病的较佳选择,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宝鸡市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来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我市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0年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信息,分析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自2008年开始,宝鸡市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底,累计治疗39例,死亡7例,在治29例。在治病例有82.76%在确诊HIV抗体阳性后1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截至2010年底在治病人有55.17%治疗不足1年,20.69%已治疗1~2年。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CD4计数平均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病例治疗后较治疗前CD4值升高100~199个/uL。死亡病例死因均为艾滋病相关疾病,85.71%在治疗后半年内死亡,57.14%在治疗前CD4值低于50个/uL,结核病患病率高。结论加强随访监测,早期诊断和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提高艾滋病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患者依从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男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93-94,67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完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当地2006年底~2008年底开始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其过去3d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内容包括治疗情况、知识、行为服药意愿和技能、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等,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的70名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95%的有57名患者,占81.4%。依从性行好的患者对治疗知识中清楚服药注意事项、正确认识服药出现副反应后应坚持服药及行为服药意愿和技能的治疗有帮助而接受、有提醒服药的手段、认为服药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等项目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1);此外,依从性好的患者对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中患者信任管理医生、医生每次嘱咐患者服药方法和有上门随访项目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项目无显著性差异。讨论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依靠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我接受情况和良好的医疗服务等。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强化艾滋病治疗管理专业人员的责任感和素质,做好随访和督促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完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45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原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而造成的,以免疫损害和感染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0名艾滋病患者,用一年时间来观察分析每月是否有漏服等依从性情况。结果每月按时按量服药无漏服的有60人,占50.0%;每月漏服少于2次的有39人,占32.5%,依从性达95%以上(每月漏服少于2次以上)占82.5%,漏服原因主要是忙于工作和遗忘。结论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艾滋病感染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合并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等特点。方法:回顾浦北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9年~2011年340例抗病毒治疗的概况。结果: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及吸毒所致,合并症多见丙肝及乙肝感染者,以农民居多。结论:目前艾滋病感染主要是性及吸毒传播,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张标 《中外医疗》2012,31(33):181-182
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性传播疾病,发病后会使人产生免疫缺陷,造成患者死亡。该研究对艾滋病的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