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菌肽人β防御素3(hBD3)对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作用。方法合成抗菌肽hBD3,分别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直接杀菌试验、重要功能基因检测分析其对2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直接抑制作用;并将其与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联合应用,观察其对抗菌药物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的影响。结果hBD3对2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22.3±6.6)μg/mL;在浓度达到8μg/mL时即有明显的杀菌作用。hBD3可上调ompC基因表达,下调yojL基因表达。在联用5μg/mL hBD3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MIC50和MIC90值均明显降低,而阿莫西林的MIC50和MIC90值无明显变化。结论抗菌肽hBD3对肺炎克雷伯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观察患者30例,试验组15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照组15例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疗程3~14d,主要疗效参数为治疗第7、14d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7d试验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4d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治疗后试验组细菌转阴率为86.67%;对照组细菌转阴率为60.0%。两组间细菌阴转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使用安全等特点,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培养转阴率及转阴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转阴率高于氧氟沙星组,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效果确切,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氯霉素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纳米银妇科抑菌喷剂体外抗菌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米银妇科抑菌喷剂的体外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和悬液定量试验方法,对该纳米银妇科抑菌喷剂体外抗菌效果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纳米银妇科抑菌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5μg/ml、6.3μg/ml、3.15μg/ml和6.3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2.6μg/ml、25.2μg/ml、12.6μg/ml和25.2μg/ml。银含量为25.2μg/ml的纳米银妇科抑菌喷剂对上述四个菌种作用2 min,杀菌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纳米银妇科抑菌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强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89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眼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结果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眼部出现烧灼感、眼部瘙痒为主,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有利于细菌的清除,对眼表状态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离自肿瘤患者穿通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左旋氧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对15株分离自肿瘤患者的穿通支原体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s)和最低杀菌浓度(MBCs)测定。 结果其中MICs以克林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最低(0.078 g/ml),其他依次为:环丙沙星(0.156 g/ml)、红霉素(0.156 g/ml)、氯霉素(0.312 g/ml)、氧氟沙星(8 g/ml)、庆大霉素(10 g/ml)。MBCs最低的是克林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0.156 g/ml)。结论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可作为穿通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每次给予利福昔明0.2 g,po,q6 h,同时给予环丙沙星模拟片0.25 g,bid,疗程3~5 d.对照组每次给予环丙沙星0.25g,po,bid,同时给予利福昔明模拟片0.2 g,q6h,疗程3~5 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是83.33%和1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分别是80%和20%,总有效率为100%;利福昔明和环丙沙星的细菌清除率都是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6.67%和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各项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依诺沙星、阿米卡星与临床常用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体外联合的抗菌活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烧伤病房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情况。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2006年1~12月在烧伤病房采集的3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联合应用效应。结果6年间我院烧伤病房共分离出65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478株,占73.3%,革兰阳性(G+)球菌174株,占26.7%。检出最多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49株,鲍曼不动杆菌149株。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研究提示: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分别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发生协同的比率,环丙沙星组分别为36.4%、30.3%、27.3%、33.3%,依诺沙星组分别为24.2%、27.3%、18.2%、27.3%。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协同比率为57.6%,所有的联合均无拮抗作用。结论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联合发生协同的比率高于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组发生协同的比率大于依诺沙星组,二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种类越多,联合用药发生协同的比率越少。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14-2415
分析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月84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并随机分组。氯霉素滴眼液组选择氯霉素滴眼液治疗,诺氟沙星滴眼液组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诺氟沙星滴眼液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高于氯霉素滴眼液组(P<0.05);诺氟沙星滴眼液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氯霉素滴眼液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相近(P>0.05);干预后诺氟沙星滴眼液组生活质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优于氯霉素滴眼液组(P<0.05)。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快速治愈,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多粘菌素B体外对广泛药物耐药(extensive drug-resistant,XDR)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分布上,来评价其对此类细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88株细菌(铜绿假单胞菌130株,鲍曼不动杆菌158株)对临床常见的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确定其中广泛药物耐药菌;用E-试验检测多粘菌素B及临床常用11种抗菌药物MIC值,分析菌株的MIC值分布情况。结果 288株细菌经K-B法确认均为XDR菌株,对临床常用的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15%;对多粘菌素B的MIC值均≤2μg/ml;13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分布情况为0.125μg/ml1株、0.19μg/ml2株、0.25μg/ml9株、0.38μg/ml37株、0.5μg/ml48株、0.75μg/ml19株、1.0μg/ml11株、1.5μg/ml4株,MIC50为0.5μg/ml,MIC90为1.0μg/ml;15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分布情况为0.125μg/ml1株、0.19μg/ml3株、0.25μg/ml12株、0.38μg/ml45株、0.5μg/ml56株、0.75μg/ml21株、1.0μg/ml13株、1.5μg/ml7株、2.0μg/ml1株,MIC50为0.5μg/ml,MIC90为1.0μg/ml。结论多粘菌素B体外对广泛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均敏感,本地区临床未发现有多粘菌素B耐药株;但存在敏感区域内的高MIC值菌株,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经诺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细菌性结膜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霉素滴眼液治疗,用药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均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应用诺氟沙星滴眼液可获得较优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棓丙酯与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 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9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和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作为实验对象,用棋盘滴定法测定棓丙酯分别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 除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外,9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对三种抗生素皆耐药,棓丙酯对各株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耐药株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基本相同;棓丙酯分别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联用后抑菌作用表现为相加.结论 棓丙酯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抗生素联用后抗菌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国产替考拉宁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替考拉宁对表皮、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coccus,C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国产替考拉宁进行224株表皮、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并与进口替考拉宁进行了抗菌效果对比。结果国产替考拉宁对124株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为4μg/ml,对42株溶血葡萄球菌和14株里昂葡萄球菌的MIC90均为2μg/ml。结论国产替考拉宁对22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22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国产和进口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替硝唑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芽孢菌)和脆弱拟杆菌(无芽孢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nm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1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方法应用培养基稀释替硝唑至不同浓度,然后分别加入产气荚膜梭菌及脆弱拟杆菌悬液,菌液浓度为10^5cfu/ml,厌氧培养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确定MIC和MBC。结果替硝唑对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MIC均为1μg/ml,MBC均为2μg/ml。结论替硝唑对有芽孢和无芽孢类厌氧菌都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的974株需氧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新一代喹诺酮药物的药敏信息。方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用琼脂稀释多点接种法,最低杀菌浓度用肉汤稀释法,并用杀菌曲线方法比较二种喹诺酮药物杀菌性能。结果左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的MIC50分别为0.25、0.5、0.5、1和0.125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细菌、变形杆菌、嗜血杆菌和不动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3、<0.03、<0.03、0.125和0.03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但与环丙沙星相同。左氟沙星对绿脓假单胞菌抗菌活性稍弱于环丙沙星。结论左氟沙星是一个广谱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菌中药对淋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选择6种(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常用抗菌中药,采用水提法至浓度1g/ml。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淋球菌标准株与89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C)。结果黄连与大黄抑制淋球菌的作用较强,MIC值≤0.05g/ml,黄连的抑菌作用最强。同一种中药对淋球菌的不同菌株表现出相近的抑菌活性。结论常用抗菌中药对淋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淋病的防治中抗菌中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淋球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连续六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6年来广州地区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趋势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719株淋球菌检出PPNG94株(131%)、TRNG119株(166%),6年来,PPNG、TRNG流行率及环丙沙星耐药率,经μ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头孢曲松、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壮观霉素抗菌活性最强。结论壮观霉素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战创伤涂膜剂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芽孢菌)和脆弱拟杆菌(无芽孢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方法应用培养基将涂膜剂、氯已定甲硝唑乳膏稀释至不同浓度,分别加入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拟杆菌悬液,控制菌液浓度为10^5 efu/ml,厌氧培养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确定两药的MIC和MBC并进行比较。结果涂膜剂体外对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MIC均为1μg/ml,MBC分别为1μg/ml、2μg/ml。氯已定甲硝唑乳膏对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MIC分别为4μg/ml、1μg/ml,MBC为8μg/ml、2μg/ml。两药杀菌率均〉99%。结论涂膜剂对有芽孢和无芽孢类厌氧菌有良好的抑落、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