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防止肘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防止肘内翻疗效观察山东省荣城市整骨医院(264325)郑锡臣,闫生文,张晓涛,徐海涛,李永乾主题词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外肘内翻/预防,临床研究肘内翻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如何防止其发生是临床研...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2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治疗。对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进行一些探讨。文中介绍了手法特点及经验体会。笔者认为防止肘内翻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整复方法,注意纠正尺侧移位和倾斜成角,采取灵活可靠的外固定是至关重要的,本组病例手法整复后阶段性使用外固定,早期以小夹板固定,中期改用石膏托塑形,此期是肘内翻的易发期,故重点放在中期的监护是防止肘内翻的有效措施,本组治疗22例。经6个月-2年随访19例仅1例发生轻度肘内翻,疗效总优良率达89.47%。肘内翻发生率5.26%,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
4.
5.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加大屈肘角度固定对防止肘内翻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加大屈肘角度固定对防止肘内翻的意义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方树泉医院(511771)黄潮桐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三亚572000)罗佩强,肖建华主题词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治疗,骨折固定术,外肘内翻/预防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前臂制动体位与肘内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前臂最适宜的制动体位,以减少肘内翻等并发症。对5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分别采用前臂旋前位(26例)、中立位(12例)和旋后位(14例)等三种不同体位石膏制动,依据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所示提携角或内翻角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前臂旋前、中立及旋后位制动三组肘内翻发病率之间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旋前位制动组为优。说明伸直开明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取前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 1 990年开始采用肘伸直前臂旋后位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6例中 ,男性 2 1例 ,女性 1 5例。年龄最大 1 8岁 ,最小 2岁 ,其中屈曲型骨折 5例 ,伸直型骨折 31例 ,远骨折断端向内侧移位的 2 0例 ,向外侧移位的 5例 ,向后移位的 5例 ,无明显移位的 6例 ,凡有移位的病例中 ,远骨折端均有程度不等的旋转。左侧骨折 2 2例。右侧骨折 1 4例。就诊时间最长的 1 0天 ,最短当日 ,所有病例均经X片确诊。2 症状与体征有明确的外伤史 ,肘部肿胀、畸形 ,骨擦音、假关节征…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在小儿肘部骨折中最为多见,发病率占肘部骨折50%~60%,虽然儿童肱骨髁上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均不能有效避免肘内翻的形成.本文从解剖和生物力学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机理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英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1):53-56
肘内翻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并发症,尽管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至今仍未能作出肯定和公认的预防办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1 发生率 3.3~79.2%,平均30%。国外文献报告高者达57~75%,最低为5%。国内邸建德氏报告切开复位肘内翻发生率为76.6%,石膏托固定55%,骨牵引为36.8%,小夹板固定35.3%。王世清氏对172例临床随诊观察。34例远折端桡偏型移位者无1例发生肘内翻;而68例骨折复位后仍遗留有尺偏、尺倾者均发生了肘内翻。朱盛修氏对5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在尺偏型的24例中,19例(79.2%)发生了肘内翻。手术复位内固定并不一定是预防肘内翻的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肱骨髁上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共收集总结了54例资料较完整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治疗。结论54例患儿均行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后效果评定: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所有病例经随访证实,认为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同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治肘内翻。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上肢骨折,其最常见的后遗症为肘内翻畸形。笔者近年治疗本病8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骨牵引、切开克氏针固定4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肘内翻的发生机制以预防其发生。方法:采用这4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43例,6个月后初步评定疗效,1年半后进行随访。结果:夹板固定者,优良和良好65.1%,不良6.3%;石膏固定者,优良和良好42.6%,不良40.4%;牵引治疗者,优良和良好63.2%,不良10.5%;切开克氏针固定者,优良和良好50.0%,不良28.6%。肘内翻的发生率,尺侧嵌插和尺侧偏移者为75.0%,桡侧嵌插和桡侧偏移者为21.4%。结论:夹板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优的固定方法;明确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准确分析骨折时暴力方向及移位情况,才能把握好复位原则,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措施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钟立恭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方法治疗后。文献报导时内翻发生率高达50~60%,平均30%[1,2]。关于时内翻形成的原因众说纷坛... 相似文献
14.
15.
黄会保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3,1(1):50-51
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其发病机制与防治方面作了不少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正常结构与发病率由于肱骨下端的横轴与肱骨干不相垂直而向内方倾斜,滑车略低于肱骨小头,同时鹰咀的横轴与尺骨干形成一小于90°的外侧角,因此在肘关节伸直时前臂与上臂不在同一直线上。前臂外翻10°—15°,两者之间形成携带角,正常范围为5°—15°。肱骨髁上骨折后,如果携带角减小,则形成肘内翻。肘 相似文献
16.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 2~3cm的骨折 [1] ,以小儿最为多见。其中 95%为伸展型 ,故本文讨论的以伸展型为主。肱骨髁上骨折有 72 .4%的病例发生于 1 0岁以下的儿童 ,占上肢骨折之第三位 ,肘部骨折之 60 %。其中 95%为伸展型 ,故本文讨论的以伸展型为主。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肘内翻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 发生率国内有人报道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为 3.3~ 79.2 % [2 ,3] ,平均达 30 % [4 ] 。国外文献报告最低 5% [5] ,高则达…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肘内翻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标准、肘内翻的发生机理、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防肘内翻、固定位置、肘内翻与BA、CA角6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其最主要的并发症肘内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力带法内固定术是AO学会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自1986年应用这种技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内翻共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应用张力带技术治疗有手术指征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2例,男16例,女6例,右侧18例,左侧4例;肘内翻8例,男5例,女3例,右侧6例,左侧2例。1例因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其余病例肘关节屈伸、旋转均正常。1.2手术方法: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内翻畸形均采用肘外侧切口。显露骨折断端或髁上截骨部位。肘内翻畸形者于髁上1.5cm以上楔状截骨。小…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5~1999年,采用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10例,对其中37例并发肘内翻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本文将分析其原因并结合有关文献浅谈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平均7.5岁;右侧20例,左侧17例,均为外伤所致;骨折类型伸直型24例,屈曲型13例,尺偏型33例,桡偏型3例,无侧方移位者1例。伤后至初诊时间2~48小时,平均为25小时。整复前检查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征象。手法整复次数:3次者14例,4次者17例,5次者4例,6次者2例。整复后在骨折远端肘后加垫者14例,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与肘内翻畸形的相关性。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在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或克氏针外固定后行患肘的3维CT检查,以确定肱骨远端旋转移位情况(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复位术后随访,并行双肘的正位X线片,观察记录远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结果:36例有18例存在旋转移位情况,其中冠状位旋转移位为16例,旋转角度为0~10度;矢状位旋转移位为13例、旋转角度为0~5度,水平旋转移位为11例、旋转角度为0~15度,冠状位合并水平位旋转移位为9例,冠状位合并矢状位旋转为10例;水平位合并矢状位旋转为7例;冠状位合并矢状位合并水平位为5例。后期存在肘内翻畸形7例,提携角为-5~10度。结论:冠状位旋转移位大于5度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32.7%,矢状位及水平位旋转移位小于10度肘内翻发生率为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