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市330029)黎治平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诊断后一般于4个月内死亡,故预后极差。近年来,临床上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状态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逆了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肝癌治疗前后的免疲状态,免疫治疗的可能性及途径,常用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和选择,肝癌免疫治疗的特殊性及可能的突破点等。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癌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并成为肿瘤直径小的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和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浅述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及几种常用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等来评述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博士答疑     
张英 《抗癌之窗》2009,(1):60-61
我父亲患有肝癌,正在进行介入治疗,想配合使用中药,能否介绍一下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在哪里?答:中医对肝癌治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任务相当艰巨,参与机体的各种消化代  相似文献   

5.
非手术局部损毁肿瘤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不能手术切除及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就临床最常用的非手术局部损毁肿瘤治疗肝癌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观察动物个体发生中AFP变化规律已有多年历史,对各种鼠肝癌模型AFP的动态变化也有不少研究。为了进一步弄清国内常用鼠肝癌模型AFP浓度及动态变化和AFP作为实验性治疗观测标记的价值等,本文对诱发性、移值性(腹腔、皮下、肝内)大鼠肝癌模型及裸鼠人肝癌模型的AFP检测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中药加肝动脉栓塞术 (TAE)综合治疗 ,是常用的治疗方案。临床中 ,我们对 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中药 +TAE基础上 ,配合三苯氧胺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4 2岁 ,原发性肝癌Ⅱ期。 1999年 11月就诊 ,就诊时 ,右胁胀痛半年加重半月 ,肝CT及B超均提示 :肝内实性占位 ,结节型。AFP 2 2 3ng/ml,HBsAg(+ ) ,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 ,治以舒肝健脾 ,软坚散结之法 ,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 ,随证加减。半夏 17g、黄连 6g、黄芩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发现其内在规律,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180例.制定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对症状和体征数据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归纳纳入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结果 血管介入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分析显示: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气滞血瘀证显著减少,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的中医证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中晚期肝癌进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把握住“瘀、毒、虚”互结的病机特点,肝脾同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很早就有类似肝癌的记载,肝癌一般可归属于中医的"肝积、癥癜、积聚、鼓胀、黄疸"等病症范畴。肝癌乃"因虚致癌",先有正气不足,而后受外来"邪毒"侵袭,导致毒瘀互结而成;癌变进一步发展使正气更虚,从而又表现出"因癌致虚"的现象。血瘀、邪毒、正气虚三者始终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于肝癌整个病程,在肝癌患者的全程治疗中应注意这一中医特点。近30年来中医药在肝癌的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癌的中医防治通常有如下四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早期很少具有特异性症状,故半数以上患者在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其中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除放、化疗外,中医药治疗逐渐成了肝癌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科在一九八六年二月以来分设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西医学的理论已经在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着,在长期的临床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有:减毒模式,增效、增敏模式,阶段治疗模式,中西药合用模式.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仍是今后长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癌症支持性治疗的科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助与替代疗法已被越来越多用于已发展国家的癌症患者。在各种另类疗法中,只有少数像中医药般既具坚实理论、又有完备的治病方法,包括对癌症的治疗。近年,许多证据表明中医药是有效的癌症支持性治疗,可在常规治疗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应用。本文特归纳一些已发表的临床报告和荟萃分析,综述中医药治疗方案对癌症支持性治疗的证据,其中包括中药材、针灸和气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揭示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优势与特点.方法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50例与单纯中医治疗的112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CR+ PR)和临床获益率(CR+ PR+ SD) (P<0.05),显著延长的疾病进展时间(TTP)(P<0.05)和更好的费用效果比;同时单纯中医治疗组通过采用更加丰富的中医治疗方式(P<0.05),缩短了住院时间(P<0.05),取得了更好的疾病稳定率(SD)(P<0.05),减少了药品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论 由于中医药的参与,在晚期NSCLC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是单纯中医治疗,均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综合治疗模式在晚期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申维玺 《中国肿瘤》2003,12(9):505-507
晚期癌症综合治疗的模式可以分为以化疗为主的西医综合治疗模式和以中医药为主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模式。本文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疗效和毒副反应等,探讨晚期癌症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模式及其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大鹏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14,23(5):403-407
全文针对现代医学对胰腺癌治疗的现状,结合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特点,综合分析近年来关于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预后因素。  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分类量表, 对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分析中医体质类型等因素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结果  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 平和质37例(24.5%), 气虚质36例(23.8%), 阳虚质25例(16.6%), 湿热质21例(13.9%), 气郁质14例(9.3%), 瘀血质10例(6.6%), 特禀质4例(2.6%), 阴虚质2例(1.3%), 痰湿质2例(1.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体质类型为气虚质、临床分期、AFP水平和CLIP评分均是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气虚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肝癌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三种体质为主。气虚质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曹蕊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0):749-752
每一个生命个体中, 都存在一个决定细胞是否、何时开始生长、分裂或死亡的精密程序, 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其在相关基因的控制下, 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破坏导致细胞的失控性生长, 是几乎所有的肿瘤都有的一个根本的共同特征。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是改变了细胞周期的调控, 包括细胞周期启动、运行和终止的异常, 使本来应脱离细胞周期而停止增殖或应自行凋亡的细胞不断地进入细胞周期, 从而出现无限制、自主的细胞增殖和分裂。传统中草药用于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因其资源丰富且副反应较小, 在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上备受关注, 许多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可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于G1期、S期或G2/M期, 抑制癌细胞增殖, 并诱导凋亡, 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将中药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现代分子医学理念研究传统中药抗血管生成作用已成为开发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新领域。本文从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调控过程阐述了中药抗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及中药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新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in cancer treatment are very common in the East. Although it is usually classified as a form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y in the West,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ndependent medical profession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It ha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in understanding health and diseases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oncology practice, whereas Western medicine focuses on direct tumour eradication by surgery, radiation therapy and systemic therapies, Chinese medicine focuses on restoring body balance and enhancing the body's defences (immunity), in addition to some cytotoxic herbal therapies. Most often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East, receive both treatments. Chinese medicine is also commonly used to reduce side-effects from chemo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to aid recovery after an operation, to palliate symptoms and to address survivorship issues. However, this raises concerns of drug–herb interactions and toxicity in combination therapies. Commonly use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odalities includ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diet therapy, prescribed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decoction, single Chinese medicine herbs or supplements and tai chi. Although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Chinese medicine use in cancer patients in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safety and efficacy is often questioned by oncologis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evidence in different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in cancer management in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相似文献   

20.
癌症恶病质以体重下降、厌食及衰竭三联征为临床特征,其主要原因以蛋白质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为主。该文从中西医角度对癌症恶病质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为中西医综合治疗癌症恶病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