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发热患者血浆内毒素测定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发热患者和8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培养和血内毒素测定.结果正常人员能检测到微量血浆内毒素,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培养阳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发热组(P<0.01),血培养阴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浆内毒素测定可作为血培养项目的重要补充,在发热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细菌性肺炎79例,上呼吸道感染53例)进行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在13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对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内毒素水平测定将有较大的帮助,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NP、HCY、NO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型利钠肽(C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36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CNP采用RIA测定,血清HCY采用荧光生化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NO采用镉还原法测定。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N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0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中CNP、HCY和NO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其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中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医院疑似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112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静脉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和血培养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组血浆内毒素含量为(109.6±112.1)pg/mL,明显高于非败血症组的(6.5±5.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pg/mL为临界值时,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阳性49例(43.7%),阴性63例(56.3%);血培养阳性24例(21.4%),阴性88例(78.6%)。血浆内毒素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85.7%)和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87.6%)和阴性预测值(92.3%)均较高;血培养的敏感度较低(46.2%),但特异度较高(92.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和80.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5.2%,特异度为88.9%。结论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对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肖修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364-1365,1368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含量变化,为UC治疗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的57例UC患者,其中缓解期28例,活动期29例,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运用可培养细菌菌群分析方法,对每例受试者粪便进行分析;清晨空腹抽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测TNF-α含量,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测内毒素水平.结果 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双岐菌UC缓解期组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数量明显减少,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C活动期组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C活动期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杆菌数量与血桨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含量均呈负相关(r=-0.860、-1.038,P<0.01);双岐菌数量与血桨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含量均呈负相关(r=-0.932、-0.843,P<0.01).结论 UC患者存在菌群失调;测定UC患者血TNF-α、内毒素水平有益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和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326例住院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全血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149.05~2101.11pg/ml)明显高于血培养细菌阴性组(0.33~450.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P〈0.05)。血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28.03~4623.52pg/ml)明显高于体温未升高组(2.22-94.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5)。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在血培养未得到结果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高血糖患者血内毒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观察创伤MODS高血糖和正常血糖组死亡率变化,测定创伤MODS高血糖和正常血糖组血内毒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含量,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创伤MODS高血糖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创伤MODS正常血糖组(P<0.01);创伤MODS高血糖组血内毒素含量、HOMA-IR指数明显高于创伤MODS正常血糖组,创伤MODS高血糖组HOMA-β指数明显低于创伤MODS正常血糖组。结论:创伤MODS合并高血糖患者预后不良,内毒素在创伤MODS患者高血糖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动态浊度法、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内毒素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阳性杆菌,或是血培养阴性的结果,其血浆内毒素、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hs-CRP、TNF-α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hsCRP、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但UAP组与AM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TnT阴性ACS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hsCRP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6、0.712,P<0.01)。结论PAPP-A与炎症密切相关,在识别没有cT-nT升高的ACS患者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阑尾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统计学分析907例各型阑尾炎患者和697例同期择期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测定部分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Ⅸ活性(FⅦc、FⅨc)和内毒素含量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PT/INR显著长于/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1),FⅦc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FIB增高(P<0.01),TT缩短(P<0.01),尤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变化最为显著。在α=0.01水平,内毒素含量与FⅦc负相关,FⅦc与INR负相关,内毒素与INR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860、-0.753、0.723。而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强,内毒素是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36份(观察组),其中原发性肾病26例,继发性肾病10例,正常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vWF水平测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体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数值为(394.36±133.35)%vs(108.3±15.87)%(P<0.01),根据病因分组后比较发现,原发性肾病患者与继发性肾病患者vWF无明显差异(P>0.05);病情变化过程中vWF含量与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834,P<0.01)。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广泛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态监测vWF的含量对帮助判断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状态,和是否选择相应的保护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阑尾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 统计学分析907例各型阑尾炎患者和697例同期择期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测定部分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Ⅸ活性(FⅦc、FⅨc)和内毒素含量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PT/INR显著长于/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1),FⅦc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FIB增高(P<0.01),TT缩短(P<0.01),尤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变化最为显著.在α=0.01水平,内毒素含量与FⅦc负相关,FⅦc与INR负相关,内毒素与INR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860、-0.753、0.723.而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强,内毒素是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08例深部组织真菌感染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对可疑感染标本进行培养。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5.97±2.94)pg/ml,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9.96±37.04)pg/ml、(31.27±23.67)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8.49、7.70,P<0.05、P<0.05);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与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1.48,P<0.05);②真菌培养法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及74.07%,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0.13,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引起的临床深部组织感染,可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1例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5名正常对照组者血浆D-D水平。将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并发症组(38例)和无高血压并发症组(23例),并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并发症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并发症组(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D-D测定可预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1]评定.结果 ACI组血清CR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NDS重型患者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均P<0.01);中型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血清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后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低于血清CRP含量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率明显高于血清CRP含量异常组(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诊断和判断脑梗塞近期预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32例尿毒症患者及其中1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皮囊(Endothelin ET)的含量,并以 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浆 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后较透前明显降低(P<0.01)。对以上结果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对维埃克斯染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内毒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6只雄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埃克斯染毒模型组以及宾赛克嗪、阿托品和山莨菪碱3个治疗组;各治疗组分别于皮下注射维埃克斯0.02 mg/kg染毒前10 min经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各组均于染毒后1.5、3、6、24、48和72 h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内毒素浓度为(1.90±0.41)kEU/L]比较,模型组1.5 h血浆内毒素浓度为(5.36±1.62)kEU/L,升高了约2倍;之后逐渐升高,至24 h达高峰,浓度为(11.47±3.90)kEU/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约5倍(P均<0.01),异常增高可持续至48 h,72 h后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宾赛克嗪治疗组在1.5 h和3 h时内毒素浓度分别为(3.73±0.71)kEU/L和(3.95±1.26)kEU/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和P<0.05);6 h和24 h血浆内毒素浓度分别为(8.77±1.85)kEU/L和(11.47±2.51)kEU/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至48 h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阿托品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在1.5~24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山莨菪碱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在6 h达高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维埃克斯染毒后1.5~48 h小鼠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增高,使用宾赛克嗪能减轻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延缓内毒素进入血中的速度,并能缩短内毒素在血中的停留时间.而使用阿托品和山莨菪碱后则能加重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血浆M2-PK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M 2-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 inaseM 2,M 2-PK)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M 2-PK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 ISA法检测55例正常人、50例胃癌患者、45例急慢性胃炎以及42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血浆M 2-PK和血清癌抗原199(CA 199)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浆M 2-PK和血清CA 199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慢性胃炎组及胃良性肿瘤组(P<0.01);胃癌组血浆M 2-PK和血清CA 199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急慢性胃炎组及胃良性肿瘤组,血浆M 2-PK、血清CA 199含量及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 2-PK是检测胃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M 2-PK的敏感性高于CA 199,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管内生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8例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水平,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NDR)30例、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28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10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糖尿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DR组、P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结论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定期测定糖尿病人血中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4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内毒素水平变化,并与3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NO、NOS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且肝硬化腹水组较无腹水组其血清NO、NOS及内毒素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5,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NO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685,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可引起NO产生增多,是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其水平有利于肝硬化腹水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