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利用X线与超声心动图相结合评价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38例ASD患者均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置入封堵器.术前的X线、彩超资料作为术前组,术后6个月的X线、彩超资料作为术后组,术前组和术后组从心脏大血管各径线、血液分流、各房室内径、压力及肺血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全面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封堵.封堵术后X线检查示心脏表面积、肺动脉段基线(P1)、肺动脉主干横径(P2)、肺动脉段突出度(P3)、右下肺动脉宽径方面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胸比率、右心房宽径(RAI)、右心房心高比率(Rah/Hh)、主动脉结宽径(A2)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血均减少,透视下"肺门舞蹈"征消失.TTE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再通,各房室内径缩小,压力降至正常.结论 ASD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资料与方法选取出生72 h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早产儿60例,其中出生体重<1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出生体重1000~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关闭3~6 d后复查。用超声心动图测算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比值(E′/A′)、E/E′、Tei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各节段射血分数。分析相关参数变化以及与动脉导管内径、分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组动脉导管关闭后LAD、LVEDD、E/E′、Tei指数、LVEDV、LVEDVI及LVMI明显减低(P<0.05),E/A、E′/A′明显增高(P<0.05);LVEF、左心室各节段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儿LAD、LVEDD、LVEDV与动脉导管内径呈正相关(r=0.574、0.642、0.661,P<0.05),LVMI与动脉导管分流速度呈正相关(r=0.264,P<0.05)。结论两组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后左心内径缩小,左心室功能较闭合前改善。早产儿动脉导管内径、动脉导管分流速度是影响左心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阴海霞  刘爱玲  周爱香  陈伟   《放射学实践》2013,28(6):689-69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比房间隔继发孔缺损封堵前后心腔的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房间隔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共35例,分别在术前2d、术后3d、术后1、3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观察右房横径(RAD1)、右房长径(RAD2)、右室前后径(RVD1)、右室横径(RVD2)、左房前后径(LAD1)、左房横径(LAD2)、左房长径(LAD3)、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1)及左室横径(LVD2)、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术后1、3和6个月RAD1、RAD2、RVD1、RVD2逐渐减小,LAD1、LAD2、LAD3、LVD1及LVD2逐渐恢复正常大小,EF%、FS%、SV逐渐增加,以术后3d、术后1及3个月为著。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不仅可以纠正错误的血流动力学,而且可以有效的使术后各心腔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形态、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1例单纯性儿童PDA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左房、左室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同时测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并记录。结果 21例儿童PDA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横径及左室前后径、横径均有明显变化,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DA介入治疗后减轻了左室容量负荷,早期左心形态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T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ASD比TT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2%~22.0%[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技术,它可任意从左、右房侧方向观察房间隔及其缺损的形态、大小、部位、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以及随心脏活动缺损形态的变化[2],并可对缺损最大径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成人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的特征和规律性.材料和方法:应用CDE检查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22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6例行心导管检查,2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①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凸向右心房,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 IASA合并畸形者多见(94.7%),孤立性IASA少见(5.3%).在合并的畸形中ASD多见(80.0%),其次是室间隔缺损(5.3%)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5.3%),还有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窦瘤破裂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各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CDFI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经胸超声心动图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结论:CDE对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合并畸形ASD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卯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I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SD比TI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封堵术前应用CDE筛选25例老年PDA适应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流束血流信号估测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对照,经统计学相关处理判断其正确性;连续波多普勒(CW)测量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峰值,根据简化伯努利方程ΔP=4V2估算跨三尖瓣压力阶差,再加上右心房固有压力估测肺动脉压力,与心导管对照,经统计学相关处理判断其正确性;所有患者均行封堵术介入治疗,封堵术后再应用CDE判断封堵术疗效。结果根据CDE特征筛选25例老年PDA实施封堵术全部获得成功,封堵术后CDE判断疗效满意。CDFI测量分流束血流信号估测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对照,呈正相关(r=0.71,P<0.001);CW估测肺动脉压力与心导管对照,呈正相关(r=0.63,P<0.001)。结论CDE在老年PDA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价值,封堵术前筛选适应证应用CDFI估测PDA肺动脉端直径和应用CW估测肺动脉压力是关键,封堵术后判断疗效应用CDFI观察有无过PDA残余分流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6%),男58例(28.4%),平均年龄(18.2± 16.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 80例(39.2%),室间隔缺损(VSD) 72例(35.3%),房间隔缺损(ASD)52例(25.5%).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率为(8.69±21.86)%(-91.6% ~ 85.8%);7例(3.4%)血小板计数减少至(50~ 100)×109/L,2例(1.0%)<50× 109/L;49例(24.0%)血小板计数下降≤10%,84例(41.2%)下降10% ~ 50%,8例(3.9%)下降>50%.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26±79)×109/L,较术前(250±73)×109/L明显降低(P<0.01);PDA、ASD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降低(P<0.01),VSD术后虽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封堵术前血小板计数(OR=1.009,95%CI 1.001 ~ 1.08,P=0.036)和封堵器直径(OR=1.257,95%CI 1.069~ 1.478,P=0.006).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短期内常见并发症,PDA封堵器直径≥14 mm和ASD封堵器直径>20 mm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1.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效果、安全性有并发症等情况。方法: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和1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封堵器和到位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以明确封堵器的位置情况及无残余分流。测量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压力以及左肺动脉和肺动脉干压力变化情况。在超声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将封堵器送到房间隔缺损处释放,使封堵器腰部卡于ASD柞,两伞贴于房间隔两侧。术后分别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胸部X线平片和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无残余分流和再通发生。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地置和了该封堵器,且未发生溶血、封堵器移位、血栓形成、残余分流和再通等并发症。整个手术操作时间为25-130min,平均约58min,操作中累计透视时间约8-180min,平均约为11.5min。术后当天、1周、1个月复查胸部X线平片和心脏彩超,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移位、再通等改变。15例随访观察到3个月以上未见明确的并发症发生。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正逐渐被证明是一种治疗动脉导管末闭和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有效的器材。  相似文献   

12.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引导下行房间隔封堵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X线透视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84例 ,TTE测量ASD最大径 :周缘较硬者直接测量ASD最大径 ;周缘较薄或菲薄的边缘 ,剔除极软边缘测量ASD最大径。 4 6例同时球囊测量ASD伸展径。均在TTE及透视监视下封堵ASD。结果  84例ASD术前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4 0~ 36 5mm[(18 7± 7 4 )mm]。TTE测量ASD最大径 (18 6± 7 5 )mm与球囊伸展径 (19 2±7 4 )mm差异无显著意义 (t=0 384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r =0 95 7,P <0 0 1)。 84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 5~ 4 0mm [(2 2 1± 9 7)mm]。初期有 2例术中同时加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术后即刻TTE显示 6例 (7 1%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d还有 3例 (3 6 %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6个月仅有 1例 (1 2 % )多发ASD存在微量分流。39例随访 1年以上者右心房、室恢复正常大小 ,未见封堵器及残余分流者。结论 TTE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缺损较大、边缘较短或TTE不易显示清楚的薄缘ASD ,术前行TEE检查先了解ASD的边缘 ,术中可在TTE和透视指导下完成封堵  相似文献   

13.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心脏大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995 年9 月至1998 年12 月间有完整资料的复杂性先心病65 例,全部进行了数字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其中35 例有手术结果的对照资料。经右股静脉及动脉分别行选择性右心室、肺动脉、左心室及主动脉多体位数字造影,其采集矩阵为512×512,显示矩阵为1 024×1 024。结果 血管数字造影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9 % (58/65),与手术符合率为89% (31/35);超声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8% (44/65),超声与手术符合率为80 %(28/35) 。超声检查能准确清楚地显示心腔内结构,如瓣膜、瓣环、房室间隔的改变以及异常血流。数字造影技术能全面地显示心腔内外结构,尤其是大动脉、冠状动脉以及体肺侧支循环的改变。两种技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率。结论 心脏超声心动图与数字造影有机结合,能大大提高复杂性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形态结构改变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对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 ,其中房间隔缺损 7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右室双出口 1例 ,心内膜垫缺损 1例 ,法洛四联症 1例 ,法洛五联症 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4例。检查时采取“实时显示”与“全容积显像”两种方式显示三维图像 ,针对不同部位的病变 ,寻找恰当的观察方位显示病变结构的整体立体形态。在相同的观察剖面上 ,将三维图像与二维图像相对照。部分病例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①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在恰当的观察方位上显示出先天性心脏病解剖结构的整体立体形态及毗邻结构的复杂空间关系 ;②在与二维图像相同的观察剖面上 ,实时三维图像能显示出二维剖面深部的解剖结构 ;③部分手术患者实时三维图像与手术视野观一致 ;④可显示出立体解剖病变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形态与结构的立体图像 ,提供比二维图像更丰富的空间解剖结构信息 ,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电子束CT(EBCT)观察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置人后形态变化。方法1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于封堵术后第1d,3、6及12个月时行心电门控单层容积扫描,依据心脏解剖和ASO形态,选择3个观察层面,分别测量ASO左、右心房盘横径、腰部厚度和横径等指标;同时观察ASO的形态和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术后3、6和12个月时,分别有8、8和4例完成复查。ASO在术后3或6个月时形态变化较大,与术后次日相比,主要是腰部厚度显著缩小(10例),术后1d、3、6和12个月时ASO腰部厚度分别为(13.79±4.63)、(7.02±3.17)、(6.65±2.76)和(5.08±2.82)mm(P〈0.05);左心房盘横径术后1d、3、6和12个月时分别为(40.91±8.55)、(39.04±13.10)、(39.45±13.20)和(44.79±5.27)mm,右心房盘横径术后1d、3、6和12个月时分别为(37.24±4.98)、(36.54±4.83)、(37.01±4.73)和(39.56±5.88)mm,腰部横径术后1d.3、6和12个月时分别为(21.55±5.82)、(22.80±4.88)、(20.52±5.82)和(27.72±4.53)mm,左、右心房盘和腰部横径变化不显著(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分别有6、7和4例患者的ASO形态为优或良。在形态变化的同时,ASO位置发生变化。结论EBCT能够直观、准确观察ASO各径线、形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