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入路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胸腰爆裂性骨折,其中经后入路治疗20例,经前入路治疗10例,坠积性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动力性)1例,前或后入路神经恢复均有2—3级提高。结论前或后入路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良好方法,应注意根据术前检查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胸腰椎骨折的10%~20%,多是组合性暴力损伤所致,且易伴发生神经功能损害,国外研究认为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损伤.研究发现该类型骨折主要表现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和后方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前或后入路完全融合,神经恢复均有1~3级提高。结论:前或后入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优秀方法,应注意根据术前检查决定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前、后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011年收治的爆裂性胸腰椎骨骨折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25例)采用经前入路手术,B组(23例)采用经后入路手术,C组(30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复位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3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C组最少,A组最多(P<0.05),且C组并发症率最低仅为3.3%(P<0.05),其他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经前、后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是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骨折的有效手段,各具特色,其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决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斐  潘文明  王筱林  杨金华  张伟 《吉林医学》2011,32(23):4862-4863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Basis)复位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 min,出血量平均50 ml,全部病例均获得13~37个月,平均26个月的随访,钉棒系统无松动、断裂、1~2年后椎体高度和椎间隙高度丢失小于10%。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坚强,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结果]本组35例患者,手术结果优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及周缘皮肤坏死,均一期愈合。[结论]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林钊雄 《吉林医学》2013,34(6):1029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和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根据患者临床适应证选择,其中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可更好的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前、后入路内固定术对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79例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和椎管占位程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前入路组)42例和对照组(后入路组)37例。结果:两组研究对象1年后随访时 ASIA 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时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和椎管容积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 角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随访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前入路固定术可以较快恢复伤椎高度、降低 Cobb 角度,后入路固定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并发症较少。两种手术术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临床手术中应根据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9.
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后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失误,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及结果 对356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治疗失误45例,其中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2例,椎体定位错误5例,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错误2例,进钉方向不准确5例,椎管内有残留骨块致减压不彻底14例,植骨不理想致拔钉后再移位2例,手术方式选择不当4例,医源性造成关节突骨折3例,硬膜破裂2例,骨折脱位复痊不满意2例,负重或参加体力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通过对7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椎弓根钉内谷底治疗观察,加强术前对患者的探视,重视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宣教。手术护士了解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步骤和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加强管理,积极主动配合。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疗效确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的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何斌 《医学综述》2014,20(18):3297-3299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以爆裂性骨折常见,其治疗问题历来争议较大,有赖于分类作指导。尽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相关分类较多,但均不完善,目前尚无一种被医师广泛接受而又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而科学、实用的分类方法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该文对目前临床常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影响。[方法]对28例确诊为TLBF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后作分析。主要对术前术后的平均脊椎后突角、中柱后突程度、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脊髓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损伤分级。[结果]平均脊椎后突角,中柱后突程度,椎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对于胸腰椎折,凡伴有神经损害或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损害,尤其是伴有严重后柱损伤的TLBF都是不稳定的,均应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柱损伤的病理特点,探讨其与脊髓神经损伤的关系及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9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合X线片、CT、MRI检查,测量椎管阻塞狭窄率,分析占位骨块形态、移位特征及椎间盘、后纵韧带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骨折椎体均得到良好复位,随访6~28个月,4~6个月后88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椎间盘损伤的9例,未做植骨融合,随访发现取除内固定后6例出现椎体高度及Cobb角不同程度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致椎管管径减小与脊髓神经损伤间有相互关系,椎管内不同形态的占位骨块预示着不同程度的瞬间暴力和脊髓神经原发损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椎间盘损伤对脊柱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Ruedi-Allgowe PilonⅡ型和Ⅲ型骨折的三种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分析,以期找到Pilon骨折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0年4月期间采用三种手术方法(单纯克斯针螺钉内固定、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67例患者回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47(24±5)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按Burwell 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复位良好:Ⅱ型32例,Ⅲ型27例。复位欠佳:Ⅱ型2例;Ⅲ型6例。临床疗效按AOFAS踝与足功能评分:优34例(90~100分);良25例(75~89分);一般6例(50~74分);差2例(50分)。结论手术时机及内固定器材的选择是Pilon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可作为手术治疗Pilon骨折内固定器材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规范术中操作要点,使其更加安全有效.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钉棒复位,经椎弓根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异体人工骨、磷酸钙人工骨或带BMP人工骨粒,4例经球囊扩张处理椎体,术后随访行X片和CT检查了解植骨情况.结果 60例均未发生钉棒断裂,2例椎体仍存空腔,2例出现继发性椎管占位,但无神经损伤症状,4例球囊处理后椎体植骨充实.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技术中,后路钉棒可以良好复位伤椎高度和椎管减压的病例,需采用工作套管操作,注意通道方向需朝向骨折线处,套管开口方向需朝向中线,可以植入不同的替代材料,应用球囊可以使植骨充实.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华  叶辛  于建农 《医学综述》2009,15(4):579-582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治疗视损伤程度及类型而不同。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文就胸腰椎骨折的骨折类型、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等方面对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kanada,TSRH,Z-p 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0月,平均植骨愈合时间4.5月。神经功能根据ASIA[1]分级:A级12例,B级7例,C级14例,D级7例,E级8例;术后有4例A级无神经功能改善,其余皆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能对脊髓充分减压,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最大限度恢复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的手术特点、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以来,对6例平均年龄32岁,受伤平均12d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脊柱后凸角(cobb法)15~40°;术前椎管占位50%~60%。结果本组经6~16月(平均11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胸腹部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无加重,植入物无松动,断裂,按ASIA神经功能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2级;Denis腰背痛指数评价:5例轻度腰背疼痛,1例有中度疼痛,需偶尔服药治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脊柱排列基本正常。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减压充分,骨融合可靠,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多种方法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经后处理图像能从任意角度清晰显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部位、骨碎片数目和移位情况、椎管的狭窄程度,还很好显示附件的骨折及小关节脱位。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准确、全面、直观、多角度显示骨折,对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术后随访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杨雯栋  王清   《四川医学》2017,38(10):1188-1191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术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胸腰椎前路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67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5年随访时行X线片、三维CT观察椎间支撑体有无下沉、移位,测量伤椎及临椎椎间高度,coob角;MRIT2像采用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估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情况;VAS评分评价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6例患者平均随访5年以上,术后5年随访复查胸腰椎CT、X片与术后1年椎间高度,Coob角比较无明显变化。3例支撑体轻度倾斜或下沉。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估临近节段椎间盘MRIT2像术后5年2例Ⅰ级椎间盘退变为Ⅱ级;5例Ⅱ级椎间盘退变为Ⅲ级;2例Ⅲ级椎间盘退变为Ⅳ级;1例Ⅳ级椎间盘退变为Ⅴ级。VAS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术后远期内固定物无松动和断裂。椎间支撑体无明显下沉,倾斜。相邻节段退变率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