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广西6个城市建立监测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食品检验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检测6类1276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51株,检出率为4.00%。结论在广西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淡水产品、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安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对全市6个区市县9类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从9类食品420份样品中共检出了3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9%,其中冻禽肉检出率最高,为28.3%。6个区市县均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岳池县,为15.0%。结论广安市市售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冻禽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对相关食品加强监管,对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禹州市主要消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政府制定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采集的961份食品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 共检出35份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3.64%。冷藏熟肉制品、冷鲜禽肉以及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9.26%、17.65%、8.93%,其他类食品未检出。不同包装类型食品中散装食品检出率(5.23%)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1.6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2,P=0.003);不同年度、不同季度、不同场所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禹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污染,其中冷藏熟肉制品、冷鲜禽肉、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污染风险较大,建议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操作规程,对辽宁省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进行检验。结果在餐饮食品、乳与乳制品、熟肉制品和水产品等十余类食品4772件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74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共227株,阳性率为2.01%。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检出率16.1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50%、大肠埃希氏菌0.54%和沙门氏菌0.34%。结论应注意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是通过检测结果来证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探讨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能力验证过程,为今后实验室病原生物的检测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中第一法对考核样品进行定性检验。结果考核样品编号17-H001的最终结果为检测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考核样品编号17-J001的最终结果为未检测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本次能力验证结果经考核组织机构结果反馈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掌握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黑龙江省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建立监测哨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检验采用增菌液(LB1、LB2)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再做相应的生化及API Listeria快速反应板鉴定。结果检测6类760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43株,检出率为5.66%。结论黑龙江省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L.m的污染,尤以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淡水产品次之,生食蔬菜少见。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方法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 ,将该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 该方法能检出 <10个 /mL模拟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与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无交叉反应 ,能对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出正确鉴定。在 4天内能作完全鉴定结果。对 2 2 6份实样的检测 ,检出率为 11.5 %。  [结论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顺义地区部分食品经营单位采集5类食品共1 271份样品,按照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49%,其中生禽畜肉类为7.87%,其次为熟内制品为1.74%,蔬菜为0.64%.水产品和沙拉中未检出.[结论]顺义地区部分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禽畜肉和熟肉制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几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市售散装生畜禽肉、散装熟肉、散装凉菜、盒饭、酱类、预包装米粉、烘焙食品7类共258批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258批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8批,检出率为10.9%。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差异大,以生禽肉最高。非定型包装食品检出率高于定型包装食品,非即食类食品检出率高于即食类食品,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市售生畜禽肉、凉菜、熟肉制品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风险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常州市食品风险监测致病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据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方法,对四类食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8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抽检的四类食品中,除了果蔬类食品未检出致病菌,其他三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其中,检测率最高是生食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为34%(17/50);熟制米面制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为20%(8/40)、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8.57%(6/70)。结论常州市生食水产品、熟制米面制品和肉制品三类食品被致病菌污染的风险较高,提示监督部门应重点加强该三类食品的监督监管。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郑州市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本市市售食品中主要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依照《2011年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要求,抽取郑州市9类食品共计216件样品,按照《2011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中提供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3项卫生指标菌和7项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 216份样品共检出17株致病菌,检出率为7.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5.1%.9类食品中熟肉制品检出率最高,为29.2%,共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其次为中式凉拌菜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12.5%,而沙门氏菌、志贺菌和大肠埃希氏菌0157:H7未检出.卫生指标不合格率为36.1%,主要集中在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和鲜榨果汁.结论 该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管食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充市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具代表性的4类食品,依据国标方法,对584件样品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 584件食品中检出5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56% (50/584).5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6.68%),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3%)和沙门菌(0.86%),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和志贺菌.结论 南充市散装即食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北京市延庆县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污染途径,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9~2010年抽取延庆县8类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250件食品样品,共检出致病菌21株(8.4%),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1株(5.8%),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4%),副溶血性弧菌5株(6.7%)。结论延庆县某些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患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敏  王颖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3):112-113
[目的 ] 了解本市市售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情况。 [方法 ] 选择本市 14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卫生学调直 ,并随机抽取肉类、水产类、乳品类、蔬菜类等四类 14 5件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李斯特氏菌检验。 [结果 ] 14 5件样品中有 12件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占 8.2 8% ;检出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17件 ,占 11.72 % ;未检出其他菌种的李斯特氏菌 ;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以肉类最高。 [结论 ] 本市市售食品有不同程度受到李斯特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16.
16SrDNA分型技术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系统树,为食物中毒事件追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16SrDNA的方法,对浙江省2000~2005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结合MEGA软件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结果:所采用PCR方法可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扩增出1.5 kb大小的条带,应用MEGA软件构建的系统树可以将3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划分为两大类,18个分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与16SR rDNA系统树无关联。结论:16SrDNA分型方法可以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有效分型,可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伟 《卫生研究》2003,32(2):133-133
为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熟肉制品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 )的污染情况 ,1999年对采自市场和加工企业委托检验的 78件熟肉制品进行了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调查。1 材料与方法78件熟肉制品分为两大类 ,其中灌肠类 5 6件 ,酱卤类 2 2件。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 ,由中国商检技术研究所提供。依据GB4789.3 0 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规定的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对样品进行检验。2 结果与讨论2 1  78件熟肉制品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情况 :总检出率为7 69% ;总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样品均来自灌肠类 ,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安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全市5个区县7类食品共352份样品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从352份样品中共检出36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0.2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为5.4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41%)、沙门菌(1.42%)。7类食品中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生肉制品,为31.67%,其次是凉拌菜(10.91%)、熟肉制品(10.00%)、糕点(8.00%)、皮蛋(3.33%)。结论 2014年广安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制品、熟肉制品、凉拌菜、糕点制品、皮蛋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主要病原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控制食品生物性污染。方法按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要求,无菌采集超市(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店制售的10类食品496份,监测10种致病菌。结果肉类、餐饮食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动物水产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四种致病菌2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占致病菌构成比的62.50%,金黄色葡萄球菌29.17%;肉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高达11.21%。结论肉类及其制品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新疆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李斯特菌属在新疆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预防该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无菌采集市售的四大类新疆食品及新疆特产,参照GB4789.30—2003方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所测得4类502份新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阳性率达18.5%。除冷饮类样品未检出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受该菌污染,其中以肉类及制品污染较为严重,阳性率达22.3%;其次为奶类及制品,阳性率达15.8%;蔬菜中也有检出,阳性率为13.3%。结论乌鲁木齐市售的食品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在食品卫生监测、食源性疾病发生和食物中毒调查时应考虑该菌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