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口腔黏膜脱落上皮中的人β防御素-2(HBD-2)及白色念珠菌的情况。方法 运用RT-PCR和沙堡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方法分析10例健康人、7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35例充血糜烂型、35例斑纹型)口腔黏膜脱落上皮细胞中HBD-2、白色念珠菌的情况。结果 10例健康对照组中HBD-2和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结果均为阴性;70例病例组患者中,HBD-2在充血糜烂型组阳性表达率为45.71%(16/35),在斑纹型组阳性表达率为22.86%(8/35),HBD-2在充血糜烂组与在斑纹组中的表达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HBD-2在病例组与在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在充血糜烂型组阳性检测率为37.14%(13/35),在斑纹型组阳性检测率为14.29%(5/35),白色念珠菌在充血糜烂组与在斑纹组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在病例组中阳性检测率为25.71%(18/70),与在正常组中的阳性检测结果(0/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HBD-2与白色念珠菌的相关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黏膜脱落上皮中HBD-2的表达情况和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情况与扁平苔藓的病变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并随病情的加重所得结果均有增高表现。  相似文献   

2.
王玉爱  刘志杰 《当代医学》2010,16(10):10-11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hBD-2)在抗唾液支原体中的作用。方法用唾液支原体感染牙龈上皮细胞HQEC,ET—PCE检测hBD-2的表达情况;将培养的唾液支原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BD-2,检测其生长情况。结果唾液支原体能诱导HGEC表达hBD2,且hBD-2能明显抑制唾液支原体的生长。结论hBD-2可能在抗唾液支原体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β防御素-2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伟  钱桂生 《重庆医学》2005,34(1):135-137
内源性抗生素肽(endogenous antibiotic peptides)是动、植物天然免疫的重要介质,在哺乳动物(包括人)中,由于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分枝杆菌及某些包膜病毒等均有很强杀伤活性,故将其命名为防御素(defensin).迄今为止,在人体中已发现的防御素共有两类(α、β)10种.其中β防御素家族共发现3种,分子量为4~5kD,含38~47个氨基酸残基阳离子,分别为人β防御素-1,2,3(human β-defensin-1,2,3. hBD-1,2,3).德国Harder J等[1]于1997年首先发现hBD-2,他们用大肠杆菌亲和柱结合高压液相层析法在牛皮癣病人皮肤中分离并纯化到约4.3kD的多肽,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牛的TAP(气管抗菌肽)、LAP(舌抗菌肽)及hBD-1同源,属于人β抗菌肽成员之一,命名hBD-2.已证实hBD-2是黏膜和上皮细胞抵抗微生物入侵的重要介质,在持续暴露在病原微生物的器官表面发挥重要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32-34+封三
目的 筛选出对大鼠牙龈上皮β-防御素-2具有诱导表达作用的中药。方法 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选取9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9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固有表达组(10只)、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分别给予药物(黄芪组、板蓝根组、丹参组、柴胡组、鱼腥草组、穿心莲内酯组,每组10只,共60只),连续给药7 d后将大鼠处死,切取大鼠牙龈上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牙龈上皮β-防御素-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黄芪组和板蓝根组大鼠牙龈上皮β-防御素-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固有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芪和板蓝根能够诱导大鼠牙龈上皮β-防御素-2的表达增高,黄芪和板蓝根具有调节大鼠口腔黏膜天然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β-防御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β-防御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溃疡性结肠炎粘膜组织标本,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2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以及15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标本中β-防御素2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肠粘膜组织标本中β-防御素2表达较弱;β-防御素2在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46%(10/26)、75.00%(15/20)及92.85%(13/14),并随病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β-防御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β-防御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β-防御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溃疡性结肠炎粘膜组织标本,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2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以及15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标本中β-防御素2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肠粘膜组织标本中β-防御素2表达较弱;β-防御素2在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46% (10/26)、75.00% (15/20)及92.85% (13/14),并随病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β-防御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防御素-2(HBD-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共同作用对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HBD-2和IL-1β的表达情况,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其与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和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区HBD-2和IL-1β的表达明显上调,非皮损区HBD-2和IL-1β的表达也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BD-2和IL-1β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BD-2和IL-1β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均升高,可能共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β-防御素2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御素是一类分子量约为4.0~5.0kMr、含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三对二硫键的阳离子多肽。防御素不仅通过直接杀菌作用抵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在介导获得性免疫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创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β-防御素2是人体中第一个被发现的可诱导性防御素,因此,β-防御素2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活性、与皮肤/肺部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采用重组DNA技术从原核表达体系、真核表达体系中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β-防御素2多肽,并研究其在呼吸道细菌感染、脓毒症所致肺损伤/肺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保护作用,将有助于阐明β-防御素2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阐述肺损伤/呼吸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机制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β-防御素-2 基因在昆虫细胞的转染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高效表达人β-防御素-2 (hBD-2)的可行性及其技术路线.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经 PCR 扩增,从重组质粒 rpcDNA3.1/ hBD-2/ myc-His中扩增出完整重组 hBD-2/His基因片段.将此片段插入转移质粒pAcGHLT-A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成重组转移载体rpAcGHLT-A/hBD-2/His.用该重组转移载体和多角体病毒AcNPV DNA共转染草地夜蛾细胞(Sf21),二者在细胞内经过同源重组形成重组病毒rAcNPV/hBD-2/His.用终点稀释分析法检测感染上清重组病毒的感染效率.采用Western 印迹法通过特异性抗-His抗体检测细胞及上清hBD-2/His的表达.结果目的基因hBD-2/His正确地插入BEVS系统的转移载体.经rpAcGHLT-A/hBD-2/His和AcNPV DNA共转染的Sf21细胞有较高滴度的重组病毒rAcNPVhBD-2/his存在.被共转染的Sf21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7.5×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其大小与根据测序结果所推测的hBD-2融合肽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培养上清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3和30×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结论可利用BEVS系统作为高效表达重组hBD-2的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β防御素2(HBD-2)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阶段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以及树突状细胞(DC)在肺癌组织的浸润程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HBD-2表达和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肺癌免疫的关系。方法(1)免疫组化法(Envision法)测定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HBD-2表达,同时对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期肺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2)以S10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蛋白,采用Envision法测定S100阳性细胞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浸润密度,同时分析HBD-2与DC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BD-2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均较正常组织高(P〈005);(2)HBD-2在鳞癌组织内表达较其他非鳞癌组织高(P〈O.05);(3)HBD-2在不同的临床阶段的肺癌组织中表达相似(P〉0.05);(4)DC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BD-2与DC在肺癌组织的分布,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HBD-2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含量与DC的浸润有关。结论在肺癌组织内存在高水平的HBD-2蛋白表达,其表达程度与癌组织DC的浸润有关,提示HBD-2可能通过趋化未成熟的DC而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β防御素-2(HBD-2)和γ干扰素(IFN-γ)在尖锐湿疣发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和IFN-γ在25例尖锐湿疣(CA)(初发患者)皮损、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以及25例健康人皮肤石蜡切片中的表达.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BD-2、IFN-γ在尖锐湿疣皮损的表达主要见于基底层, HBD-2、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阳性对照组(Z=-7.174,-7.230;P<0.O1),HBD-2的水平较正常皮肤为高表达(Z=-5.147,P<0.01), IFN-γ的水平较正常皮肤为低表达(Z=-6.311,P<0.05),且HBD和IFN无相关性(r=0.123,P=0.467>0.01).结论:推测HBD-2、IFN-γ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参与了尖锐湿疣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集GCF并记录临床指标.以牙周健康者12例的24位点GCF为健康对照组.GCF采集后记录采集点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HBD-2及IL-1β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GCF中HBD-2表达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HBD-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慢性牙周炎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BI、PD均较治疗前小(P<0.001).与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GCF中IL-1β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低,GCF中HBD-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无差异;与GCF中的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寻常痤疮患者皮肤B防御素-2(hBD-2)的表达情况及丹参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非皮损部位hBD-2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在丹参酮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记录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丹参酮治疗寻常痤疮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在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处hBD-2的表达显著增强,与非皮损部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治疗后皮损好转,局部hBD-2表达减弱,但仍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P〈0.05);治疗前、后非皮损部位hBD-2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2在寻常痤疮皮损部位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随着炎症的减轻而下调,提示其参与痤疮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鼠β-防御素rBD-2的分子克隆及其在皮肤组织的诱导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鼠皮肤提取总RNA, 以P1 5′→3′TTCAGTCATGAGGATCCATTAC和P2 5′→3′ GGTTCTTGGTCTTTTTATCTAC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一cDNA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根据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人β-防御素-2和大鼠β-防御素-1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cDNA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高度同源性(其成熟肽与hBD-2的同一性为50%,相似性为32%),均含6个典型的半胱氨酸,这表明所克隆的cDNA为大鼠β-防御素-2亚类,因此命名为rBD-2.大鼠β-防御素-2基因在大肠杆菌感染性损伤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与人hBD-2的表达相似,能够被诱导表达.以上结果提示,β-防御素-2可能是皮肤组织对感染性损伤的防御反应所产生的重要免疫介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凋亡蛋白Bcl-2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的生物学行为及对扁平苔藓皮损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法,与正常口腔黏膜对照,观察分析25例口腔扁平苔藓皮损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健康黏膜相比,扁平苔藓病损区Bcl-2广泛存在,黏膜下层T细胞浸润带Bcl-2过度表达,在上皮层的表达部位也发生了改变。结论:Bcl-2异常表达可能是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上皮变性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大鼠β-防御素-2(rBD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rBD2,并转染小鼠纤维母细胞(L929),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实验基础.方法 以大鼠肺组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IL的方法获得β-防御素-2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并构建含有目的 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rBD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L929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 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并构建了合有目的 基因r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rBD2,转染pCAGG-rBD2的细胞中检测到了rBD2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其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结论 防御素在真核表达系统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开发高效能杀灭耐药性致病微生物的多肽类新药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β-防御素-1(hBD-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PD患者hBD-1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COPD组C、G等位基因频数分别是85.25%和14.75%,对照组 C、G等位基因频数分别是73 33%和26 67%, C等位基因在COPD组的频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χ2=5 237,P<0 05, OR:2 101,95% CI:1 104~3 998).结论 hBD-1基因668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COPD易感性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COPD的高危险基因.  相似文献   

18.
鸡β-防御素在动物机体组织中分布较为广泛,在多种组织上皮细胞中均可合成,是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的重要化学屏障,在机体内源性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膜的防御机理以及不易引起耐药性的特点,已引起各国研究者的日益重视.本文着重描述了鸡β-防御素的起源与分子结构、抗菌作用机理、抗菌活性、获取方法、基因工程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及其唾液人类β防御素(H BD-2、H BD-3)的表达水平和相互关系。方法:纳入确诊6个月以上近期病情没有变化的 2型糖尿病患者39例为实验组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未刺激全唾液、含漱液,进行口腔念珠菌培养鉴定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唾液 H BD-2及 H BD-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中27例(69.2%)念珠菌培养呈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实验组唾液 HBD-2和 HBD-3的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045μg/L 和8.061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24μg/L 和0.832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念珠菌负荷与唾液 HBD-3的水平呈正相关(r s=0.245,P<0.05);唾液 HBD-2与 HBD-3的水平呈正相关(r s=0.37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念珠菌负荷普遍较高,分离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唾液中 HBD-2、HBD-3的水平均升高,并与口腔念珠菌负荷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30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组织与30例OLP组织中Egr-1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上皮层中Egr-1、TNF-α在NOM组和OLP组均有表达,两组比较Egr-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表达为OLP组高于NOM组(P<0.05);在固有层中Egr-1、TNF-α的表达均为OLP组高于NOM组(P<0.05)。(2)Egr-1与TNF-α的表达量均为OLP组高于NOM组(P<0.05)。(3)在OLP组中Egr-1、TNF-α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Egr-1和TNF-α是OL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gr-1可能调控TNF-α的过量释放引起OLP的发病;两者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