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疣状胃炎病因和病理。方法 选择胃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56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并作病理学诊断;另选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作对照研究。结果 疣状胃炎Hp感染率为66.07%,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31.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疣胃炎病理改变呈重度炎症改变者占64.29%,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6.2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1)疣状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2)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临床上应重视其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内镜诊断的30例疣诊断的30例疣状胃炎与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均进行胃粘膜病理得到确诊,检测幽门螺杆菌(下称Hp)比较。结果: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为76.7%(23/30)。对照组为36.7%(11/3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 ,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国内学者对不同程度疣状胃炎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少见 ,我们将 1997— 2 0 0 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疣状胃炎 12 8例作为研象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将 12 8例分为二组 ,其中疣状胃炎伴糜烂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疣状胃炎不伴糜烂组 90例 ,男 6 4例 ,女 2 6例 ;二组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5岁。二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2 方法2 .1 疣状胃炎…  相似文献   

5.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特征为胃粘膜的丘疹样隆起,顶部呈脐样凹陷,凹陷处有糜烂,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亦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及疣状胃炎的治疗策略,为疣状胃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8~62岁。1.2 试剂及药品 1min快速尿素酶试剂盒(辽阳第三制药厂)、洛赛克胶囊(无锡阿斯特拉制药公司)、阿莫西林胶囊(海南三叶药业公司)、丽珠得乐胶囊(珠海丽珠制药厂)。1.3 方法 胃粘膜活检标本分别作1min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6.
探讨幽螺杆菌与疣状胃炎的关系。方法选取疣状胃炎病入46例,正常胃粘膜10例,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6例疣状胃炎中HP检出率76.1%,与正常胃粘膜中HPB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状胃炎或隆起糜烂性胃炎,是由内镜诊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隆起性病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情况。方法 :对两年间胃镜确诊疣状胃炎 1 43例(观察组 ) ,同期慢性浅表性胃炎 ( CSG) 1 47例 (对照组 )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 HP和血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 HP- Ig G水平。结果 :观察组胃炎 HP感染率 69.2 3% ,对照组感染率5 6.0 0 %。经 χ2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65 .62 % ,与不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72 .1 5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糜烂者 ,HP感染率 74.0 7% ,与不伴糜烂 HP感染率 68.1 0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疣状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 CSG,疣状胃炎伴糜烂、肠化者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痘疣状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关系密切[1-4] ,在从慢性胃炎 -胃粘膜萎缩 -肠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 ,CagA阳性Hp感染率及感染量均在增加 ,提示CagA阳性Hp感染可能促进胃粘膜组织的恶性化演变[5] 。本研究通过末稍血中CagA抗体的检测 ,以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痘疣状胃炎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为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经胃镜检查证实为痘疣状胃炎共 80例 ,病变均在胃窦部 ,直径 4~ 8mm ,病变数量 1~ …  相似文献   

10.
李蓉  赵梦云  张永红  李荣 《海南医学》2013,24(20):2968-296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炎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16在疣状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40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各组值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p21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0、22.5%、35.0%、60.0%,疣状胃炎的p21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低于胃癌,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90.0%、50.0%、45.0%、17.5%,疣状胃炎组p16阳性率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胃癌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s基因激活后形成的p21蛋白及抑癌基因p16失活可能参与疣状胃炎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查并干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预防和减少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生。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测定,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对接受者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结果:在1087例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29例,其中37例接受了健康知识教育,7例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检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积极采取干预治疗措施以预防和减少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郑志存  马林  贲峰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27-728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而且HP阳性112例疣状胃炎患者,按胃镜检查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56例。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根除治疗。B组只予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愈率,6个月时疣状病变的治愈率。结果A、B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和6个月时的疣状病变治愈率有显著差异,提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纯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癌组织标本78例及其癌旁组织标本2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分析Hp相对感染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Hp相对感染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同一患者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亦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与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与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了46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胃炎的患者胃液中的氨和尿素浓度。结果表明:2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胃液中氨浓度(1.22±0.23mmol/L)明显高于23例HP阴性者(0.72±0.25mmol/L),P<0.05;胃液中尿素浓度HP阳性者(0.45±0.29mmol/L)明显低于HP阴性者(2.71±1.20mmol/L,P<0.05)。胃炎的程度越重,胃液中氨浓度越高(r_s=0.556)。用AB/PAS染色法观察了胃粘膜粘液的变化,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后28例HP清除者中18例胃粘液含量增加,与HP未清除者有明显差异。作者还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淑荣  崔磊  王守训 《医学综述》2008,14(22):3408-3410
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的致病因子,HP感染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而胃癌的形成亦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有关,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HP感染与胃癌(尤其是非贲门胃癌)的相关性研究,根除HP的治疗在胃癌的临床防治中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对诸多学者关于HP与胃癌及胃癌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中抑癌基因p16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抑 基因p16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7例原发性胃癌,54例慢性胃炎和15例对照组病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Hp感染,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及良性病变中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中Hp感染率为49.1%,胃癌,慢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各型胃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16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P<0.01,P<0.01),Hp感染与p16基因过度表达相关(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16异常表达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16、Rb蛋白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分析p16与Rb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2例胃腺癌中p16与R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1例Rb蛋白阳性标本中,24例显示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在23例Rb蛋白阴性标本中有19例显示p16蛋白阳性或强阳性。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及Rb蛋白表达阳性在胃腺癌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16与Rb蛋白阳性表达的相互抑制,是胃腺癌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叶志华  刘碧清 《河北医学》2012,18(6):734-73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对于临床胃癌患者预后的一定影响作用.方法:收集本院50例确诊的胃癌组织标本,提取其DNA以PCR法检测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同时运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IgG;以上病例标本按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等临床病例数据与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2.0% (31/50);经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组织分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差异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NM分期、病人生存时间和是否淋巴结转移中三项中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可能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变化,从形态学角度揭示了胃粘膜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康敏  承泽农  李莉  唐素兰  于东红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32-1334,1495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革兰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和50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MIF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MI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对照组(P<0.05),且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革兰染色、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Hp-L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胃癌组与对照组的Hp-L型阳性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71.25%vs 14.00%,P<0.05)。胃癌组Hp-L型感染阳性率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L型阳性组的MIF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和MIF阳性呈正相关(r=0.598,P<0.05)。结论 MIF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