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血清内毒素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20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乳果糖治疗组内毒素血症的复常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5.6%(X^2=10.94,P〈0.01)。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有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A)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乳果糖具有显著降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血清内毒素水平的作用,乳果糖可防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内毒索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SAP患者人院后36-48h随机分组作早期肠内营养(EN组,n=19)、肠外营养(PN组,n=18)支持。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治疗后3d及7d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其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 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PN组相比,EN组3d、7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与PN组相比,EN组7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肠功能恢复及SIRS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55例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4周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酸浓度差异明显(P〈0.01),而对照组用药4周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颗粒干预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g,3次/a,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肝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谷氨酰胺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双肽对其的影响。方法43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10d;研究组22例,给予谷氨酰胺双肽0.3g/(kg·d),剩余氮量由平衡氨基酸提供;对照组21例,仅由平衡氨基酸提供氮源。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ETX)水平。另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结果肝硬化患者组DAO及ETX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DAO及E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肝硬化患者血DAO与ETX水平呈正相关(r=0.269,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补充谷氨酰胺双肽可能有助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使用过程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培菲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培菲康组患者在此基础上1:3服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0.42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血浆DAO和内毒素水平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血浆DAO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培菲康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服培菲康可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脏的功能,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培菲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胶囊口服,联合组在培菲康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承气合剂”。疗程3个月,分别观察三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和血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培菲康组和联合组在疗程结束时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尤为显著(P〈0.01)。联合组SBP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培菲康胶囊联合承气合剂增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减少SBP发生率和IETM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氯沙坦组30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mg,卡托普利组30例,每天口服卡托普利25mg,药物剂量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4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水平.并对2组进行了比较。结果:(1)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氯沙坦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卡托普利组无明显变化(P〉0.05);(3)氯沙坦组头晕1例(3.3%),卡托普利组咳嗽4例(13.3%)。结论:氯沙坦可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10、IL-18的水平,观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0、IL-18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A、B、C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A级组血清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child-pughB、C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腹水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组、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66,P〈0.01),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677,P〈0.01),与血清几-10水平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素亚对老年高血压患血清尿酸水平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随机分成2组,科素亚组(n=31)给予科素亚治疗,卡托普利组(n=31)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血清尿酸值测定和血压测定。结果:血清尿酸水平科素亚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卡托普利组无显性差异(P>0.05)。血压下降的幅度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科素亚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血压,可用于治疗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1.
肖艳红  陈彪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34-35,3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对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磷代谢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60例,分为HD组和HD+HP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钙(Ca^2+)、血磷(P^3+)及血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身皮肤瘙痒、骨痛、食欲症状均有改善,而HD+HP组临床症状较HD组改善明显。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BUN、Scr均明显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HD+HP组血磷、iPTH明显下降(P〈0.01)。血钙无明显升高。HD组血磷iPTH无明显下降(P〉0.05)。血钙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HD+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可以改善患者的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肠途径治疗(肠疗)对中暑犬血清酶、炎症因子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温中暑犬的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两组(肠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降温时间。测定中暑前、中暑后6、24、48h的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测定上述时点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毒素(E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疗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P〈0.01),ALT、AST、CK明显降低(P〈0.05),IL-1β、IL-6、TNF—α和ET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疗可加快高温中暑犬降温速度,促进血清酶恢复,清除血清炎症因子,减轻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内毒素下降(P=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最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思美泰和思恋康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肝硬化、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为思美泰和思恋康口服、甘利欣静的点治疗1个月,B组:为观察组甘利欣和茵栀黄持续静点1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内毒素(LPS)水平测定: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检测: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美泰联合思恋康能降低肠源内毒素血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对无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组74例、老年对照组54例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比。结果:空腹血糖测定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清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均较老年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将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西拉普利组19例,常规治疗组18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缩短分数;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只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西拉普利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IL-10水平有上升趋势(P=0.195);心脏超声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IL-6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脏超声各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仅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改善(P〈0.01);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紊乱,西拉普利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可能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从而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用鲎试验方法(LLT)检测153例慢性肝病的肠源性内毒素发生率;比较鲎试验阳性及阴性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观察丽珠肠乐治疗肝病合并内毒素血症组LLT阴转率。结果显示:①慢性肝病者LLT阳性发生率为6536%,以重症肝炎最高。②LLT阳性组TNFα水平较正常组和LLT阴性组为高。③服丽珠肠乐治疗后,肝病合并LLT阳性组的转阴率较对照组为高。提示慢性肝病常合并内毒素血症;TNFα在肝病所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丽珠肠乐对缓解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效。  相似文献   

18.
几种肝疾病患者血清中铁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几种肝疾病患者血清中铁蛋白(Ft)水平,旨在将Ft作为判断疾病的一项检测指标。方法: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t,酶动力法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t在血清中的水平,乙肝病毒携带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乙肝、急性乙肝、重症肝炎组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肝硬化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Ft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81。结论:Ft可作为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氟西汀用于老年高血压并发抑郁症的临床降压疗效。方法 将70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降压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b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口服,qd。疗程共8周。分别于8周内对两组的血压、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2.29%)要高于对照组(45.71%)(P〈0.05),其中治疗组显效率(54.2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P〈0.05);治疗组HAMD评分逐渐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8周后HAMD-24减分率为57.29%(〉50%),具有临床疗效;对照组HAMD-24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AMD-24评分于4周及8周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西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4倒,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安验(ELISA)检测外周血清IL-4与IFN-γ水平;并用同样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HSP惠儿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黄芪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能调节过敏性紫癜惠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改善惠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对患者治疗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