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首次单发病灶,伴有锥体束不同程度损害,曾于急性期(7天)内及亚急性期(21天)后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的脑出血患者,同时分析在第二次MRI资料的T2/FLAIR图像上,在同侧远离血肿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及延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男10例,女1例。MRI显示,第一次MRI检查中,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平面无异常信号;在第二次检查的T2/FLAIR图像上,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一个或多个平面上出现边缘不清的异常信号,其中2例为低信号,余9例为高信号。结论 MRI可以检测到局灶性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应被误解为新发脑梗死或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脑卒中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华勒变性病例76例,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FLAIR)及CT平扫,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MRI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变性晚期MRI及CT均显示伴有患侧大脑脚及桥脑萎缩。结论脑卒中累及锥体束可导致锥体束继发性华勒变性,通过辨识原发病灶与继发病灶的关系,再结合病变的分布特点及相应影像表现,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MRI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弦搜集脑卒中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WD病例54例,均行常规则MRI(T1WI、T2WI、FLAIR)及CT平扫,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MRI表现为等或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早期DWI呈高信号,中晚期DWI呈等信号;变性晚期MRI及CT均显示伴有患侧大脑脚及桥脑萎缩。结论脑卒中累及锥体束可导致锥体束继发性wallerian变性,结合WD的病变特点及其影像表现,诊断不难,而且MRI对该病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4.
吕少萍  谭兰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13-513,515
①目的探讨表现为纯运动性偏瘫(PMH)桥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表现为PMH桥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③结果PMH桥脑卒中均表现为单侧肢体轻瘫,责任病灶全部位于桥脑上中部的基底部,MRI检查T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T2加权成像为高信号,FLAIR成像为高信号。④结论表现为PMH的桥脑卒中病人具有病灶小、症状轻、预后好的临床特点,MRI对桥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DWI及常规MRI检查阳性结果的异同。结果:4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DWI序列上都发现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8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5例患者T1WI未见异常,仅在FLAIR和T2WI上呈略高信号;13例患者临床有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又出现DWI高信号。结论:DWI检查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2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的常规MRI及DWI检查影像图片。结果 16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5例患者在T2WI和T2FLAIR序列图像上发现呈稍高信号,T1WI未见异常信号改变;2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扩散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像呈明显低信号。结论 DWI检查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及CT检查,故对怀疑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及时行DWI序列及常规MRI扫描。  相似文献   

9.
MR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50例,稳定期12例,慢性期10例.1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CT、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灶在DWI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认识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在0.2T 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低场强MRI对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率.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超急性期17例,急性期50例)在0.2T MRI的表现,所有病例均通过CT证实.17例超急性期脑出血T2周1均表现为高信号; T1周1呈等信号14例,稍低信号3例.50例急性期脑出血T2周1高或稍高信号35例,信号欠均匀,等信号10例,低信号5例; T1周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40例,稍高信号10例.病灶周边多有渗出环,T1周1为低信号,T2周1为高信号,并伴占位效应.结论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在0.2T MRI上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多可明确诊断,但不如CT敏感和特异,认识它的意义在于与脑梗死和脑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特别是脑梗死,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者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并与正常组(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P300电位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P<0.05);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与急性期相比,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急性期与慢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王富济  董焱  张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71-137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伴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探讨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3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成脑出血组133例和脑梗死组120例,另选取11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出3组脉压、脉压为70mmHg(1mmHg=0.133kPa)异常率及脉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脉压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脉压70mmHg的异常率在各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脉压异常率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脉压最大分布区域均在70-79mmHg,分别占26.7%、25.9%,而对照组则在50-59mmHg,为29.6%。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宽与脑卒中危险性密切相关,脉压可做为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一个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2 9例 )和脑梗死组 (82例 ) ,入院 48h内进行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测定。CRP浓度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 ,CRP浓度及白细胞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 ;二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升高对急性脑卒中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初步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正常对照组72名,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PON-1、ox-LDL,同时检测2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探讨PON-1、ox-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ON-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PPPPPP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ON-1活性降低,导致抗氧化能力减弱,使血清ox-LDL水平增加,这种改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脑卒中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2004年60岁以上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肌酶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心肌酶学升高幅度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初发或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及临床基线资料,纳入患者均入院3 d内完成头颅MRI检查,根据脑微出血位置将患者分为脑叶、深部和后颅窝(脑干和小脑)组,并记录每个部位的脑微出血总数。随访3个月时根据抑郁诊断标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与PSD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入组并完成随访者203例,其中PSD组67例,非PSD 组1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基线NIHSS评分、3个月MMSE评分、3个月LSNS评分、额叶、深部以及脑干脑微出血、前额叶急性脑梗死与PSD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调整后,深部(OR=2.091, 95%CI 1.061~4.138,P=0.036)以及脑干脑微出血(OR=2.235,95%CI 1.179~4.587,P=0.031)与PSD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基线NHISS评分(OR=1.174, 95%CI=1.008~1.346,P=0.041),前额叶急性脑梗死(OR 4.326, 95%CI=1.074~14.371,P=0.045)也与PSD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干和深部脑微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高血压脑中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sICAM-1,VCAM-1含量,并与10例健康人正常脑脊液中sICAM-1,VCAM-1含量作对照观察。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sICAM-1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VCAM-1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脑脊液中粘附分子升高,细胞粘附分子参与脑中风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外渗,在脑免疫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急性脑中风,26例急性脑中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40例同年龄健康者的红细胞SOD和血浆LPO进行测定。结果:健康对照组、急性脑中风组和急性脑中风并MOF组的红细胞SOD活性依次降低(P<0.01),血浆LPO水平依次升高(P<0.01)。结果提示:氧自由基参与急性脑中风和急性脑中风并MOF的病理生理过程。故血中SOD和LPO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放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值及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BMI)。住院脑血管病人241例与102例健康职工对照。结果:单因素分析胰岛素抵抗(IR)病人患脑血管病(CVD)的相对危险率明显增高,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并非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I是通过“X综合征”及其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而成为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实施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另选不同期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以及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68%、5.13%,对照组分别为24.55%、1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