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髁突骨质情况将髁突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髁突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髁突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1.1 临床资料 收集125例病例,来自本院和兰州市口腔医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7人,女性68人,年龄均在25~55岁。病例临床特征:所有病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25岁前前牙无间隙,排列基本整齐。就诊时前牙深覆he40例,42例前牙Ⅱ度松动者,9例个别牙Ⅲ度松动,6例有口呼吸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进行分析,运用Dolphin软件对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以及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研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角Ⅱ类开患者(开(牙合)组)与高角Ⅱ类正常覆患者(正常覆(牙合)组)的上颌尖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牙合)组上颌中切牙(11.12±1.37)mm、下颌中切牙(10.15±1.09)mm、下颌侧切牙(11.27±1.15)mm和下颌尖牙(12.81±1.48)mm的牙根长度均较正常覆(牙合)组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开(牙合)组的上颌中切牙冠根成角(1.10°±3.62°)显著小于正常覆(牙合)组(4.53°±2.30°)(P<0.01),而开(牙合)组的下颌中切牙冠根成角与正常覆(牙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上颌前牙与牙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选取上颌恒牙牙列完整的患者150例(年龄19~48岁,男性和女性各75例),按性别和牙位分为6个组。以牙槽骨长轴为基准,在CBCT影像上测量上颌前牙牙体长轴的相对倾斜角度(偏向腭侧为正,偏向唇侧为负)。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上颌前牙的牙体长轴均偏向牙槽骨长轴的腭侧。男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体长轴与牙槽骨长轴所成角度α的平均值分别为16.22°(2.50°~28.80°)、17.50°(3.80°~29.50°)、16.27°(1.00°~31.50°),而女性的相应测量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5.20°(2.20°~27.20°)、15.99°(4.10°~33.30°)、15.01°(3.50°~27.40°)。结论上颌前牙与牙槽骨的倾斜方向不一致,所有上颌前牙牙体长轴均偏向于牙槽骨长轴腭侧。通过CBCT观察上颌前牙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可以指导种植时机,种植体植入位置以及骨增量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8,(5):466-470
前牙开(牙合)作为常见错牙合畸形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发风险高。早期开牙合治疗利用患者生长潜力,改善颌面部垂直向生长异常,减轻后期治疗负担,备受推崇。各类矫治器通过阻断口腔不良习惯、调节异常肌功能、抑制颌骨垂直向发育等作用解除开牙合。本文旨在探究前牙开牙合早期治疗时机以及各类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疗效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前牙区是口腔美学治疗的关键,前牙形态和位置的调整是系统性美学治疗的重要部分。临床诊疗中,口腔期望恢复天然牙形态使之与面型协调;关闭前牙间隙、调整中线位置使弓形美观、对称;通过垂直向和水平向控制使牙列与龈、颊组织关系协调,展现美丽微笑。完善的前牙美学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多种治疗方法介入,同时应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数字化诊疗技术为治疗前美学分析预测、治疗后美学评估提供了保障。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前牙位置、形态以及牙列与龈、颊等软组织关系等方面对口腔治疗中前牙美学考量因素作一综述,为美学区口腔治疗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打开咬合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深覆牙合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 ,探讨MEAW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牙深覆牙合Ⅱ° -Ⅲ°错牙合患者 2 0例 ,平均年龄 16.5岁 ,弯制多曲方丝弓矫治深覆牙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U 1A -PP平均减小了 1.70mm ,L1A -MP平均减小了 1.60mm ,U6-PP平均增加了 1.5 2mm ,L6-MP平均增加了 1.5 1mm ,说明咬合打开的机制是前牙压低 ,后牙升高。结论 :应用MEAW技术 ,能压低前牙 ,升高后牙 ,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颌恒前牙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牙体外伤(冠折)的治疗,最后多采用根管充填来完成。根尖孔解剖对于根管治疗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上颌恒前牙根尖孔的形态、位置、数目和大小对上颌恒前牙的根管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国内外对上颌恒前牙根尖孔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采用XTL—Ⅱ型连续变倍体视摄影显微镜对162个上颌恒前牙的根尖孔进行了观测,旨在对上颌前牙的根管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材料和方法本文所观测的162个上颌恒前牙,取自于武汉地区口腔门诊拔下的321个无牙体病变的上颌恒前牙,按吴汝康等的年龄估计,年龄在18—30岁。各牙的左右同名牙不分,未作性别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患者修复前正畸的相关问题和疗效.方法对11例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1例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经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外貌.结论通过正畸和修复等这种多学科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修复体达到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周病松动牙同期治疗并早期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有中重度牙周炎,牙糟骨吸收度已达根长1/3-2/3处,牙齿松动Ⅱ°-Ⅲ°;患者有非游离端缺牙,且牙列呈间断性分布,前牙区连续缺失不超过3个,后牙区连续性缺失不超过2个。  相似文献   

11.
对牙列各区域均有天然牙缺失的患者 ,先治疗改善其存留的龋坏牙及残根 ,再按常规修复全牙列烤瓷桥。经 2~ 4年的临床随访 ,患者口腔状况良好 ,咀嚼效能明显提高。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6 0 3~ 2 0 0 0 12 ,笔者做了 17例全牙列烤瓷桥修复。其中 12例前牙区存留健康牙 2~ 3个 ,残根 1~ 3个 ;双侧后牙区残留天然牙 2~ 6个 ,均有Ⅰ~Ⅱ度松动 ,可修复利用的残冠、残根 2~ 4个。 3例前牙区无天然牙缺失 ,但切牙Ⅱ度松动 ,76、45 6为残冠、残根 ,可利用其修复。 2例前牙完整无缺 ,后牙76、45 6缺失 ,7为残冠 ,显示基牙不足 ,对此…  相似文献   

12.
早期前牙反(牙合)--急待解放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牙反(牙合)很常见,较后牙反(牙合)及全口牙反(牙合)为多.根据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口腔正畸科(以下简称本科)558个正畸案的统计,有反(牙合)者占21%,其中前牙反(牙合)者占88%,后牙反(牙合)及全口反(牙合)者各占6%.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370名老年人缺牙和牙体磨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部分老年人牙磨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厦门地区370名离退休老干部缺牙和磨损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人牙体磨损率70.2%,Ⅱ°磨损率占52.6%;Ⅲ°占25.3%;磨损牙位分布,前牙磨损率为45.4%。结论:牙体磨损亦是损害老年口腔健康的常见病,临床医生应重视查找和消除牙磨损的潜在因素,并采取积极广泛的牙体修复治疗和提高对老年人口腔保健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患者修复前正畸的相关问题和疗效.方法:对11例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1例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经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外貌.结论:通过正畸和修复等这种多学科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修复体达到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采用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置探讨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方法 对 1 8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Ⅱ类Ⅰ分患者 ,用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器治疗。结果 应用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置在生长发育期能成功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获得良好的侧貌 ,为固定矫治打好基础。结论 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置对下颌生长起积极作用 ,对上颌生长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配合前牙区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内倾型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及矫治机理。方法选择内倾型深覆(牙合)成人患者12例,采用前牙种植钉压低唇倾上颌前牙。测量治疗前后上中切牙在锥形束CT影像上的指标变化。结果 12例患者上中切牙唇倾度正常。中切牙切缘点至腭平面垂直距离减少(1.59±2.05)mm,唇向倾斜19.34°±7.96°。结论在上颌前牙区使用微种植体可以同时压低和唇倾上颌前牙。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 患者,女,38岁,主诉:要求修复缺失的上前牙.患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诊断为“牙列缺损”,转诊正畸科要求在种植前纠正前牙深覆(牙合)以利于上前牙修复. 二、临床检查 正面观:卵圆形脸,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直面型,下颌平面角高. 牙列情况:恒牙(牙合),双侧磨牙及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深覆(牙合)Ⅱ度,覆盖2 mm,右上中切牙残根,下牙列轻度拥挤,双侧下颌磨牙大面积充填体(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采用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置探讨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方法 对18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Ⅱ类Ⅰ分患者,用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器治疗.结果 应用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置在生长发育期能成功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获得良好的侧貌,为固定矫治打好基础.结论 前牙迷你牙合垫加口外牵引装置对下颌生长起积极作用,对上颌生长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7年5月~1999年4月相继收治了两例18岁以上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采用正畸补偿矫治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认为,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治疗计划、正畸力的合理运用及支抗保护等尢为重要。现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例1,患者女,23岁。Ⅱ类面型,颜唇沟较深,开唇露齿,牙列中线居中,前牙覆盖14 mm,覆 80%,磨牙尖对尖近中关系,前牙Bolton比值79.4%。X线头影示:SNA 81°,SNB 75°,ANB 6°,1 NA 34°,1-NB 19°,with 11 rm,IMPA 88°。 诊断:AngleⅡ类1分类,骨性Ⅱ类错。  相似文献   

20.
前牙反牙合是乳替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儿童口腔医生常常需要面对的临床问题。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有骨性和非骨性之分,其鉴别诊断对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乳牙期常用的前牙反牙合治疗技术包括乳尖牙调牙合、咬翘法、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及不良习惯去除。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是替牙期最为常用的前牙反牙合矫治技术。随着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前牙反牙合可能会出现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