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CT增强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2 839例含碘造影剂在预防措施下 ,有效预防、减轻及消除不良反应的有关事项。[作者简介 ]许德群 (1 963 - ) ,女 ,重庆人 ,CT室护理师。研究方向 :造影剂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收稿日期 ] 2 0 0 1 0 1 1 51 材料与方法1.1收集我院 1992年 8月至 2 0 0 0年 11月间CT增强检查 2 839例 ,所有病例均为碘过敏试验阴性 ,其中男 172 1例 ,女1118例 ,年龄最小者 4岁 ,最大者 83岁 ,平均年龄 5 0 .34岁。1.2造影剂均使用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的 6 0 %复方泛影葡胺 ,成人 6 0~ 80ml,儿童及少年 2 0~ 40ml,总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比醇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复方泛影葡胺造影,B组采用碘比醇造影剂,比较两组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均能显示子宫输卵管的通畅情况,但B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作为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首选造影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70例不同穿刺部位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颈脊髓造影,其中小脑延髓池穿刺18例;颈_(1-2)侧方穿刺6例;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46例。本文提出,为了获得质量优良的颈脊髓造影X 线片,其重要的因素是如何防止造影剂被脑脊液稀释和如何使造影剂在颈段聚集,并进行了造影技术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3年开展CT检查以来,运用含碘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6527例次,其中运用离子型含碘造影剂行CT增强扫描4403例次,无一例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53例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型造影剂,是目前国内最常用药物。随着CT普及和介入性放射学的进展,造影剂用量成倍增大,其副反应亦相应上升。本文报道一组造影所致的副反应资料及处理原则,并予讨论。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应用于离子型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强调在工作中如何降低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结合文献及药理知识,在76%泛影葡胺中加入5~10毫克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行肾盂造影检查,观察分析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离子型造影剂检查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减轻不良反应的症状。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预防和降低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与传统造影的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妇女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影方法,造影剂均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比较两组的造影图像质量、诊断价值以及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造影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以及造影剂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相比于传统造影方式能够减少造影剂的用量,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CT扫描中,当病变组织和器官与正常组织和器官密度接近时,其对X线的吸收差就很小,形成的CT图像的对比度也就很低,使病变不易观察和诊断。当引入造影剂后,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病变性质,对造影剂吸收的数量和分布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不仅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形成的图像对比度增加,使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限清楚,而且因不同病变组织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其密度、形态、大小等也显示得更加清楚。因此,造影增强不仅提高了病变的定位诊断率,对定性诊断率也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戴燕雪 《现代护理》2002,8(11):821-825
目的 探讨息斯敏、氟美松联合应用对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 14 86例CT增强病人随机分为息斯敏氟美松 (HD)组、息斯敏 (H)组、氟美松 (D)组和对照 (C)组 ,分别为 4 0 2例、378例、36 4例和 342例。息斯敏造影前 1小时口服 ,氟美松与造影剂混合静注。观察注射离子型造影剂 30min内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HD组、H组、D组和C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0 .75 %、2 6 5 %、2 4 7%和 6 14 %。HD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其他 3组 (P <0 0 5 ,P <0 0 5 ,P <0 0 0 5 ) ,H组和D组预防效果也明显优于C组 (P <0 .0 5 ) ,但H组和D组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息斯敏、氟美松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造影剂主要是经肾脏排泄的有机碘化物,广泛应用于介入治疗、CT增强扫描、静脉尿路造影及其它如T管造影、肢体血管造影中。它分离子型(如泛影葡胺和康瑞)与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和欧乃派克)二类。从药物特性以及大量临床应用结果来看,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较非离子型明显高,为3~8倍,后者相对安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前者约5%,后者约1.3%,而且后者严重反应明显少约0.01%(Schrott报道)。前者需做过敏试验,后者一般不需做过敏试验。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安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型造剂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稳定性强,显影效果好,毒性小、不需要作过敏试验,机体各组织器官不吸收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含碘造影剂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碘海醇经过我院多年临床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最近我科遇到1例非离子型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观察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在CT增强扫描中的副反应。探讨其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观察受检人数2109例,男1329例,女780例。药物为德国先灵公司生产非离子型造影剂300mgl/ml优维显。造影剂剂量50~80ml,婴幼儿按公斤体重计算(新生儿4ml/kg,婴儿3ml/kg,幼儿1.5ml/kg)。美国MCT/MCTPLUS高压自动注射器,注射速度2~3ml/s,荷兰philip公司Tomoscan,AV.EPPLUS高速螺旋CT。结果:严重过敏性休克4例,占0.19%;碘过敏试验阳性( )26例,占1.2%.其中2例碘试验严重过敏性休克。碘过敏试验(-),也出现不同程度反应:重度过敏性休克2例,占0.09%;中度21例,占0.99%;轻度40例,占1.8%。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前要认真按常规做好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也不是绝对安全,少数患者也会有不同程度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息斯敏、氟美松联合应用对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 486例CT增强病人随机分为息斯敏氟美松(HD)组、息斯敏(H)组、氟美松(D)组和对照(C)组,分别为402例、378例、364例和342例.息斯敏造影前1小时口服,氟美松与造影剂混合静注.观察注射离子型造影剂30 min内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HD组、H组、D组和C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75%、2.65%、2.47%和6.14%.HD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P<0.05,P<0.005),H组和D组预防效果也明显优于C组(P<0.05),但H组和D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息斯敏、氟美松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的药理特点分析及临床表现分类研究,达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得到及时对症治疗的最佳方案.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2 - 2010年1481例各种造影进行分类.结论:副反应的发生与造影剂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发生的必然条件,而大剂量注射造影剂则会大大提高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含碘造影剂,就其安全性、毒性、药理及应用作一综述,以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一、发展情况碘造影剂的发展至目前为止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造影剂由碘化油开始,于1928年swick 发明了用于泌尿系统造影的水溶性静脉碘造影剂——碘吡酮乙酸钠(Iopax 或Uroselectan)以及碘多啥(Neo opax 或Uroselectan-B)、碘吡拉啥(Iodopyracet)等,它们分别为单碘和双碘化合物,用于排泄性尿路造影,在当时提供了良好的显影效果,但有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恶心、呕吐。碘司特是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非离子型造影剂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69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出现13例迟发型过敏反应,轻度反应10例,中度反应2例,重度反应1例。结论:护士树立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意识,充分做好造影剂使用前的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给予对症处理,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重度过敏反应引起的血压下降等症状易与介入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相混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27岁,因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1d于2007年5月1日入院。CT提示右侧脑出血,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于2007年5月4日行血肿清除、颅瓣减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2007年5月16日18时因考虑脑血管畸形行脑血管造影术。术中患者烦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