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我们咀嚼的槟榔,无论是烟果、青果、绿果还是鲜果都是棕榈科植物(Areca Catechu L)槟榔树(Semen Arecae)的成熟果实。每年秋季采摘一次。槟榔种子分为三部分:果皮(果肉)、果壳和果仁。果皮深绿色,含大量叶绿素、各种有机酸、槟榔碱等:果壳含纤维素、木质素;果仁含蛋白质、脂肪、核酸。一般我们咀嚼槟榔的果皮和果壳。  相似文献   

2.
海马之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说: 海马系珍贵的海生药用动物。以往,药用海马的来源主要依赖野生捕获,产量甚低,远远不能满足防病治病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科学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海马的人工养殖已取得成功。这为海马药用成份的研究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槟榔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药用价值巨大。本文对槟榔碱在神经系统、消化道、口腔、血管及其他系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槟榔碱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嚼食槟榔在海南城乡非常流行,然而其对健康的影响及槟榔成瘾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槟榔(Semen Arecae)是棕榈科植物(Areca Catechu L)的成熟种子,主要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槟榔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鞣质、有机酸、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生物碱含量为0.3%~0.6%,其中以槟榔碱含量居多,占0.1%~0.5%,其次是微量的槟榔次碱(arecaine)、去甲槟榔碱(guvacoline)、去甲槟榔次碱(guvacine)和异去甲槟榔次碱(isoguvacine)等。  相似文献   

5.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可分为食用槟榔和药用槟榔两种. 食用槟榔是经过加工的,常涂抹石灰或牡蛎粉,或经烘干、熏制、点卤及加入调味品等,作为休闲食品咀嚼食用,特别是我国南方有食用槟榔的习俗,用以御寒,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不仅如此,槟榔还能生津止渴,与喝可口可乐不相上下.如果同时抽烟,刺激感受会更强烈和持久.  相似文献   

6.
“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Chen.etYin.)是近年定名的百合科贝母属新植物”。药用其干燥鳞茎,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数。原野生于我省大别山区,零星分布,产量甚低,不能满足药用需要,山区和近山区的药农和医药部门早有试验种植,至1982年才由安徽省药材公司主持有关单位协作,在霍山、霍邱、合肥等地正式进行“安徽贝母”野生改家种试验研究。先后试验证明:“安徽贝母”在家种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鳞茎生物总碱含量达0.64%,可以扩大生产,以解决当前药用贝母紧缺现象。  相似文献   

7.
胆木是重要的黎族药用植物,经过6年的野生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胆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抗逆性,在五指山地区生长良好,大田种植前三年生长年平均胸茎达4.3 cm,以后生长加快,5年生树年平均胸茎7.1 cm;5年生树砍伐测定树干和小枝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分别为1.106%和0.710%;砍伐后萌芽生长能力很强,每株可萌发新芽3条~5条;病害较少,虫害中等;是药用、造林、绿化环境的优质树种。  相似文献   

8.
湖南人有嚼食干槟榔的习惯,尤以湘潭为甚,据统计湘潭市每年槟榔消耗量达200余吨,嚼食者达40余万人。为了探讨嚼食干槟榔对消化性溃汤的影响,我们对28例嚼食槟榔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观察,并与32例不嚼食槟榔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对比。现将资料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成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的新工艺.方法 以2-巯基-5-甲氧基苯并咪唑与2-氯甲基-3,5-二甲基-4-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为起始物料,经缩合、sharpless不对称氧化、成盐、离子交换及转晶制得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结果 采用该工艺得到46.2 kg符合药用晶型的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白色固体,摩尔总收率64.7%,色谱纯度为99.9%,ee值为100%.结论 本工艺操作简便,收率较高,产品质量符合药用要求,能满足原料药工业化大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大腹皮与槟榔大腹皮与槟榔均来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大腹皮为槟榔的果皮,槟榔为种子。大腹皮又称槟榔皮、大腹毛,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每年冬、春两季采收成熟果实,剥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辛,入脾、胃、大小肠经,具有下气宽中、行水的功效,常用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野转家栽培技术以推广应用。方法 在北京平原地区田间实地引种栽培,通过对其生长发育特性的观察,特别是开花特性的调查,以及花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其人工栽培的可行性。结果 金莲花在北京平原地区引种4年基本上是成功的,其花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都较野生金莲花高,至少可进行4年以上的连续栽培而不减产,产量可达450kg/hm^2,雾灵山的金莲花引种到北京平原地区,可一年开花、结籽两次,第2次抽茎率达40%以上,如加强田问管理特别是增施肥料和及时防治病虫害,可望大幅度提高产量。结论 总结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儿科,每年冬春季是肺炎、腹泻病的高发季节,门诊患者80%需要输液治疗。但输液过程中常发生输液反应,而轻微的输液反应一般是一过性、时间短,对病人不产生影响;而重症的输液反应持续时间长,严重者有不良后果。现将我院2003~2005年,门诊发生了25例输液反应,现就其治疗及病因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柴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76-4177
芦荟是具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的一类重要植物。本文介绍了适于作药用栽培的芦荟品种,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价值,并对芦荟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环境条件、繁殖方式、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叙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槟榔又称宾门药饯、槟榔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每年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辛,具有破积下气、行水杀虫的功效,主治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等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枣槟榔冒充槟榔,使用时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儋州市居民咀嚼槟榔行为及口腔健康状况.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表,随机抽取儋州市350名常驻居民作为研究样本.结果350名被抽调居民共完成有效问卷337份,有咀嚼槟榔习惯者64名,占19.0%,咀嚼槟榔者与非咀嚼者除牙结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性别(P<0.01)、受教育程度(P<0.05)、牙龈出血(P<0.01)、牙周炎(P<0.01)、下颌关节疼痛(P<0.01)和OSF (P<0.05)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显示,23.4%名被调查者认为咀嚼槟榔有利于口腔健康.结论海南省儋州市居民有咀嚼槟榔习惯,有咀嚼槟榔习惯者男性多于女性;随受教育程度升高咀嚼槟榔习惯降低,咀嚼槟榔者的口腔状况较不咀嚼者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0年12月~2011年10月对在海南省安宁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率为48.2%(119/247).嚼食槟榔的患者中,伴有吸烟习惯者占58.0%(69/119),有饮酒习惯者占26.1%(31/119),嚼食槟榔、吸烟、饮酒习惯皆有者占21.8%(26/119).男性、饮酒、家人从事过与槟榔有关职业的患者更可能嚼食槟榔(OR=4.02,P=0.000;OR=4.32,P=0.001;OR=4.65,P=0.000).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行为与当地盛产槟榔密切相关,应通过在当地积极开展嚼食槟榔的危害宣传,减少患者嚼食槟榔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远在1400年前,我国已应用槟榔治疗肠寄生虫病,古医书即有槟榔能“杀三虫”(名医别录),治“诸虫在脏,久不瘥者”(呈惠方),及治疗“寸白虫病”(千金方)等记载。槟榔的成份含槟榔硷(arecoline,C_8H_(13)O_2N)0.1—0.5%,槟榔次硷(arecaidine,C_7H_(11)NO_2·H_2O)、鞣质15%、脂肪油14%。而其有效成份为槟榔硷,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刺激副交感种经,对平滑肌有显著的作用,能使瞳孔缩小,支气管收缩,出汗,抑制心跳及使肠蠕动增强、轻泻等;一般作用和毛果芸香硷(Pilocarpine)  相似文献   

18.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是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著名特产的中药之一。因其具有芳香健胃和驱风等功效,全国年需要量在数万担以上。由于砂仁存在花而不实或实而不多的现象,自然结果率仅达3—8%,产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医药上的需要。因此,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及其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方法 植物解剖学方法、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结果 通过对11种、2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其主要药用成分多数贮存在药用部分的薄壁组织中,少数贮存在分泌结构内;其量一般在营养生长期高,生殖生长期低,果后又升高;不同年生药用植物的生物产量都逐年上升,而药用成分的量则各年不同。结论 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季节和年限应以其生物产量和主要药用成分总量达最高值为准。  相似文献   

20.
“南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大部分依靠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进口,为了保证中医用药的需要,减少依赖进口,我院根据中央六部指定发展的南药品种,进行了引种和北移试验研究,共引种有丁香等25个品种。根据生物学特性观察资料,按其在广州地区的适应低温能力分为耐寒、较耐寒和耐寒力较弱三类型,这为扩大引种试种范围,安排生产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引种和北移过程中,通过试验,掌握了不同品种的特性,使槟榔、瓜哇白豆蔻首次在广州开花结果。为了能迅速和大量提供优良品种的苗木,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巴戟天试管苗,为“南药,的优良品种选育开辟了新的途经。在总结各品种栽培经验的基础上,编著了《热带药用植物栽培》一书,为发展“南药”提供了参考资料。引种“南药”能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视为引种成功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防病治病的药材,还需看其药用部分是否符合中医药用的质量要求,为此我们对槟榔、爪哇白豆蔻、益智、巴戴天分别进行了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的比较测定,对其药材质量作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