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析儿科新护士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调控,探讨培养儿科新护士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方式,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自我效能感,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做调查并研究相关对策。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对本院38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00~3.60分,平均(2.31±0.50)分,明显低于量表常模和护士群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院临床科室、急诊科、ICU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和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聘用形式、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月薪的护士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营造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护理文化,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成功的直接体验,并建立竞争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发扬率先垂范、引领的榜样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组织心理学知识的系列培训,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防止发生职业倦怠,培养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回凤菊  吴倩  刘艳  尹芳  刘红玲 《重庆医学》2021,50(6):1075-1078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护士专科能力、自我效能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分组,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48例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整体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计划.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调查护士的工作质量,采用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注册护士能力量表(CIRN)、自我效能量表进行统计并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IRN中护士护理质量评价、专业发展、教育指导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提升护士专科能力,改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概念,Bandura将自我效能感归结于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是个体对完成自身行为所定目标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及执行能力的判断。Bandura认为,环境、个人认知及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其中个体的认知对其行为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自我效能的作用最为重。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对护士的护理水平及质量有着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探讨自我护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行手术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喉癌患者82例作为调查对象,在出院3个月后复查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喉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否带管、放化疗的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总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 0.01).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66.7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8.79%.结论: 引导喉癌术后患者培养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活动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活动期间手术室护理人员120名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观察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人性化管理模式期间护士工作积极性明显高于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时候。针对护士的护理措施,随机调查发现人性化管理期间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5、85、9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采取人性化管理之前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病患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0、60、7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还能够促进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某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正式注册的ICU低年资护士42例,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其核心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度,并分析护士核心能力与一般资料、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相关性。结果:ICU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平均评分为(164.73±12.51)分,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6.8±7.31)分,工作投入度评分为(86.7±5.75)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和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资料中的月收入、外院进修情况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投入中的专注均为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ICU低年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均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干预,改善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度,从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枯竭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去人格化倾向维度无明显相关性。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房、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急诊科护士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房、急诊科、ICU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稳定她们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工作能力,对降低职业倦怠,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急诊急救规范化培训对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对重庆某“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诊急救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需完成1次集中理论考核、2项常用急诊急救护理操作考核和1项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参与闭卷考试。比较第一批参与培训的53名护士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培训后急诊急救护理操作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得分与合格率,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研究表明,急诊急救规范化培训对补充护士急危重症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及提升护士工作自信心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护理优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心理行为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加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方法:通过激励和鼓励患者,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和行为语言等方法去调动患者思想上的积极性,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患者态度表现积极,心理负担减轻,治疗护理工作也进一步提高。结论: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射频识别护理管理系统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射频识别护理管理系统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可减少护士因工作经验不同而产生的护理巡视结果变异,提高护士工作准确性和效率,保证护理巡视管理数据可靠性,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精确绩效考核提供依据。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灵魂仍然是质量安全文化,射频识别护理管理系统的应用要在护理质量安全文化的建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疾病患者3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医院和护士满意度(对病区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出院1年内随访(不合作、高风险事件、复发率)、知识了解度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半封闭式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实行各工作区负责制,重新设计护理岗位职责,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结果实施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双因素理论指导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慎独修养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慎独在观察新生儿童的病情、护士执行医嘱、独立思考、配合抢救及社会责任养成方面的重要性.结果 慎独是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素质和价值体能够得以表现的形成过程.结论 护士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锻炼和技能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康复状况的影响,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均接受HAMD、自我效能感及NOISE量表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护士观察量表(NOI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及NOI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促进预后康复,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董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00-101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在护理孤残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康复锻炼及特教、社会群体等换位思考活动护理。结果:换位思考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孤残儿童的了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问题,使其愿意与人沟通,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结论:换位思考明显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各临床科室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马斯罗的人的基本需要理论,护士长努力满足护理人员各方面的需求,护理人员努力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考核,将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护士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医院护士和护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90名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急救部的护士及78名普通护校刚毕业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急救类护士追求成功的动机分数明显低于护校的护士(t=-2.914,P=o.044),而回避失败的动机则明显高于护校护士(t=2.789,P=0.049);(2)麻醉科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成就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救类护士除希望成功因子明显低于护校护士(P<0.05),回避失败、过度努力均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另12.22%的急救类护士成就动机达中等水平,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4)急救类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的分数均显著低于护校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科护士、ICU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在职护士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动向,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护士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挑选帮扶老师,制定帮扶计划,对新进护士进行一对一的6个月培训,并定期进行科内考核和院内考核。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培训之后,16名参加培训的新护士均顺利通过了培训后院内考核,通过率100%。培训后职业道德、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有较大提升。培训期间均未遭到病人或病人家属投诉,每月护理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帮扶制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并提高带教老师的主动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