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我院2005年至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耐药率和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PA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用量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他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建议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利用药物之间的负相关性,减少PA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黄玲  林慧  韩方璇 《中国药房》2009,(35):2747-2750
目的:了解我院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迁和现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治疗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的使用量与下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呈线性关系(P<0.05),环丙沙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性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文建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58-265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处取得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作为样本,分析八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使用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量最大,其用药频度( DDDs)值为17031.3;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妥布霉素,其DDDs值分别为14628.2和13813.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使用量之间相关系数r=-0.951(P<0.01),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使用量之间相关系数r=-0.992(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增强抗菌药物的效果,降低细菌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策略性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10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同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吡肟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8,(2):203-20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验结果资料,统计其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DDDs,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由2015年第3季度DDDs 421.88增至2017年第2季度DDDs788.7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长,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14.36%增至34.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9.88%增至41.18%;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杨新云  卓超  叶枫  钟淑卿  袁锦屏  杨灵 《今日药学》2010,20(7):37-39,66
目的 探讨2003~2008年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10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PA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分别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病区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的使用量与PA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某医院耐药情况,旨在警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高对细菌耐药性的重视程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了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根据药物流行病学原理,选取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变化为对象,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皮尔森线性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相关程度的比较。结果:头孢他啶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956,P=0.044)。头孢他啶、异帕米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率影响较大。这几种药物使用量增加时,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同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12~2017年我院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和8种抗非发酵菌感染常用抗菌药的使用强度(AUD),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012~2017年我院抗菌药管控成效显著,细菌耐药率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使用量正相关,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量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的使用量正相关(P<0.05)。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量负相关(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常用抗菌药的使用量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顾娟 《淮海医药》2008,26(2):149-150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396株铜绿假单胞菌,利用美国Microscan walk away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采用MIC法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菌选用15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耐药低于3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等,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普遍上升的趋势。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伤口、血液、胆汁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曾庆源  熊珍英 《中国药事》2009,23(8):822-82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为防治烧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计算2001-2008年6月烧伤病区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各类抗菌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平均住院日以及同期导致烧伤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近年来烧伤病区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氨基糖苷类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量上升幅度较大;同期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在烧伤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减少大环内酯类的使用量可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水平;调整第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也可以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