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齐元富教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齐教授认为,食管癌初期以标实为主,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气阻滞于食管与胃,继则瘀血内结,气、痰、瘀搏结,耗伤津液,病情由标实转为正虚,由轻转重。其在食管癌的治疗上主张中西医结合,西医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决定手术、放疗与化疗、食管支架置入(晚期食管癌狭窄患者),中医则以化痰理气、活血化瘀、滋阴润燥为主,佐以温补脾肾、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缓解食管癌的梗阻,减轻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便秘其症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治疗二则:证属肝脾不和,气机郁滞,治宜调理肝脾,润燥行气通便;证属血虚不能润肠型,治宜补血润燥,行气通便。  相似文献   

3.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4.
指出引起扁平苔癣,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证属风湿热郁于肌腠,血瘀气滞,经络阻隔。风湿热毒侵袭,治宜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除湿;气血营卫不和,瘀而发热、阻滞肌腠,治宜化瘀通络,养血润燥;风湿热邪郁阻,脾胃不和,治宜滋补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5.
宋娜  禄保平 《河南中医》2023,(9):1336-1340
毛德西教授认为,郁证首当辨清虚实。实证多见于发病之初,以气机郁结为主,可兼见血瘀、痰湿、火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湿证、火郁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多选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脾胃病兼郁证者,从调理脾胃着手,疏肝解郁,和胃畅中,自拟三三九气汤加减;血瘀证者方用《医林改错》之癫狂梦醒汤加减,血瘀证好转后,改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法。火郁证者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栀子豉汤加减;气滞痰郁证,治以行气开郁,降逆化痰,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减。病程日久则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可分为心神失养、心脾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神失养、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常选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心病及肾,心肾阴虚证采用香蜜膏养心安神,补肾健脑,解郁润燥。  相似文献   

6.
谢晶日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是六郁伐脾,脾失其用,升降失司,壅滞中焦,以生满痛。气、血、痰、火、湿、食郁等六郁为其发病诱因,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提出“无郁不成痞,消痞先解郁”的学术理念。治疗上主张通、消、补三法同用,善于肝脾同调以行气郁、袪湿(痰)郁,辅以消食郁、降火郁、化血郁等治法清化六郁治其标,健脾扶正治其本,攻补兼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巴明玉  禄保平 《新中医》2021,53(9):221-224
毛德西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的病理特点为以虚为本,以郁为标,常从虚、郁论治,总结出润燥行舟法、增水行舟法、益气行舟法、理气行舟法、宣肺行舟法、化瘀行舟法治疗该病,多法联用,随证治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中医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分析慢性咳嗽的诊疗现状和证候特征,比较中西医理论各自认识优势,探索中医因机证治诊疗思路。结果慢性咳嗽病位证素以肺-鼻-咽喉为主,与胃、肝、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以内生风、燥、痰、郁为主,兼见气阴虚证。病机特征,邪犯肺系,风痰燥邪留滞气道(肺鼻咽喉),肺气上逆,"肺-鼻-咽喉同病",兼肝胃不和、肺脾气阴亏虚,总以邪恋正虚,虚实夹杂。治疗疏风化痰、润燥利咽、宣肺通窍,异病同治;再结合病证重点,加入异同并治的药。结论对慢性咳嗽要辨证、辨病、辨体质三维诊疗统一,中西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结合异病异治,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蔡淦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蔡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气秘从肝脾肺论治,治以温中行气、通腑导滞;顽固性便秘治以活血化瘀、清化湿热;阳虚便秘从脾肾论治,治以温阳益气、助运通便;阴血亏虚便秘,治以养血滋阴、润燥通便.  相似文献   

11.
从四家论郁证的学术主张可以发现,刘完素认为郁热互生,两者可互为诱因,因此对于郁证的具体治疗,也多结合火热病的证治而提出,同时又根据“郁”的部位在表、在里或表里同病而有所不同:张从正治病重视心理因素,多以情解郁,通过言语改变患者认知和情感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李果重脾土,认为脾气壅滞是郁证的产生关键.故从脾治郁,所创立的“升阳散火”法是其治疗郁证的又一特色;朱丹溪始创“六郁”,其代表方越鞠丸乃治都证之首推方剂,寓意深刻。,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进行郁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施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脏郁”是孙一奎继《内经》五郁发展而来,融《内经》五运、情志之郁论,易水学派之六郁论于其中,阐释五脏失调而出现的“郁”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心系病证病位主要在心,且临床往往病程较长,常有多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不利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文章以“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之五脏郁为切入点,理论梳理与临证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心郁发之,双心同治;肝郁达之,调气为先;脾郁夺之,坤静乾运;肺郁泄之,气清治节;肾郁折之,制水守蛰”的治疗思路,提出在恢复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的总治则下注重五脏郁的辨治,使五脏生理功能归于调顺;且进一步归纳出五脏郁的辨证要点及遣方用药规律,附以典型验案举例说明,以期加深对心系病证病因病机的理解,并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亦丰富了中医学关于“郁”理论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治热九法     
火证和热证是指具有温热性质的证候,热多外感,火常内生,本文将热(火)证据其发病病机分为实热、虚热,集合了历代医家治热(火)证之法,详述热者寒之、导邪外出、火郁发之、祛邪清热以治疗实热证;滋阴制阳、补脾益气、养血除热、引火归元以治疗虚热证;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治疗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14.
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黄元御认为可以从中气升降失常、中气衰微、阳明之主气燥金辨治,归根结底依然是水寒土湿木郁,治疗上主张温肾暖脾达肝。陆家龙教授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血亏虚、阴虚血燥、气机失调,并结合“燥为虚证”的观点,指出临证治疗不能一味温阳温肾,应辅以健脾润肠之剂,选药上应补气养血润燥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15.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免疫性不育的病机为脾胃损伤,后天运化失宜,水液、阴血、气机运行障碍,脾胃壅塞、痞满、蓄结、淤积、失畅,精室不得滋养反为邪困,引发免疫屏障受损。《黄帝内经》提出“土郁夺之”,即以祛邪健脾、恢复脾胃运化治疗实邪困脾证。从“土郁夺之”出发辨治免疫性不育,针对脾虚湿蕴证、脾虚瘀滞证、脾虚肝郁证而分别治以祛湿健脾、活血健脾及疏肝健脾之法,“夺”其实而解其“郁”以收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叶蓓  叶少玲 《四川中医》2012,(12):16-17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经验,认为早期证属痰气交阻,治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中期证属痰瘀互结,治以破瘀化痰等;后期证属脾肾阳虚,治拟温补脾肾、破瘀化痰。  相似文献   

18.
探讨郁证性嗳气的病脉证治。嗳气不仅是脾胃病的表现,也可以是肝病、心病等单纯郁证的表现。郁证性嗳气由七情不遂所致,嗳气具有高声连连、能够由自我意识控制、嗳出心宽等特点。如伴随其他脾胃病症状,多为肝胃同病之病郁同存,治疗需要病郁同治;如伴随肝气郁结、心气不足的表现,多为单纯郁证,临证仅需从郁论治。治疗嗳气远非消食和胃降逆所能囊括,古代中医有关郁证性嗳气病脉证治的理论与实践已得到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经验。朱莹教授在李中梓治泻九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病证结合,审因论治,将暴泻辨证分为寒湿证,治以燥脾、淡渗为法;湿热证,治以清凉为法;食滞证,治以疏利为法。将久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以甘缓、燥脾为法;肝气乘脾证,以疏利、甘缓为法;肾阳虚衰证,以温肾、固涩为法。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内因为脾胃虚弱,外因则有饮食、生活习惯不良和情志不遂等因素,内外因相互作用,气阴两虚,痰气瘀毒凝聚食管形成本病。重视情志在肿瘤中的发病作用,临证中以疏肝解郁为主,从肝脾论治食管癌,不拘泥于古方,衷中参西,在经验方二术郁灵丹基础上加大健脾益气的力量,调整活血止痛的药味,化裁为具有健脾疏肝、开郁散结之功的芪术郁灵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