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分别施以捻转补法、平补平泻法、捻转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 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刻和1、2、3 h以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和肢体部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针刺后即刻、1 h和2 h,捻转补法组FMA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而针刺后3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即刻和1、2、3 h,捻转补法组NDS均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平补平泻组与捻转泻法组各时点FMA和N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补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即刻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每组42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捻转补法组施以捻转补法,捻转泻法组施以捻转泻法,平补平泻组施以平补平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min。针刺结束后即刻评定偏瘫肢体肌力。结果:1上肢肌力:针刺后3组患者上肢近端肌力、远端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针刺后3组患者上肢近端肌力的改善均显著优于上肢远端肌力的改善(均P0.05),上肢近端肌力的改善捻转补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均P0.05),上肢远端肌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下肢肌力:针刺后3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远端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捻转补法组和平补平泻组下肢近端肌力改善优于下肢远端肌力(均P0.05)。结论:头穴捻转补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改善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且肢体近端肌力改善优于远端肌力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拔河对刺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周围性面瘫后遗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拔河对刺组和平补平泻组各30例。拔河对刺组患者取患侧腧穴,主穴:地仓与颊车对刺,地仓与人中对刺,地仓与承浆对刺,双侧太阳对刺,阳白与鱼腰对刺,攒竹与迎香对刺。平补平泻组患者取穴与拔河对刺组相同,采用平补平泻法,两组均1次/d,连续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情况和治疗前后Bell氏计分情况。结果:拔河对刺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补平泻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ell氏计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河对刺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29/30),高于平补平泻组的90.00%(27/3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河对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 SHR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针刺留针组(B)、捻转补法组(C)、捻转泻法组(D)和平补平泻组(E),每组12只。12只 WKY 大鼠作为空白组(F)。各针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只做与针刺组相同抓捉刺激,不做针刺处理。治疗结束后,取全血和大鼠肾脏,采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针刺留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捻转泻法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明显降低,与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针刺留针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捻转泻法能有效降低 SHR 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肾素、血浆 AngⅡ含量。捻转泻法对 SHR 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循环及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捻转补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配合相同电针方法,疗程均为20天。结果:观察组在House-Brackmann(H-B)分级变化、总显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机体能量代谢酶的调节作用,初步解析热补针法"取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除正常组外,采用卵蛋白诱导法和低温冷冻法对其他4组家兔进行RA寒证模型复制。造模成功后第2天,正常组和模型组与其他针刺组相同方法抓取与固定(捆绑)1次/d,30 min/次。平补平泻组施以平补平泻法,捻转补法组施以捻转补法,热补针法组施以热补法,每次操作1 min,留针30 min/次,1次/d,共7 d。观察治疗前后RA家兔膝关节周径和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积分的变化;干预结束后处死家兔,快速分离关节滑膜,冰冻切片,借助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改变。结果针刺干预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都能减少RA家兔膝关节周径,但热补针法组对减少RA家兔的膝关节周径作用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热补针法组对减少RA家兔的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积分方面,也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模型组滑膜LDH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滑膜LDH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热补针法组LDH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关节滑膜SDH、CCO活性显著增高(P0.05)。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家兔滑膜SDH和CCO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热补针法组SDH和CCO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疗效确切,可增强RA模型家兔SDH、CCO活性,从而增强有氧代谢,使机体局部产生更多的能量,这可能是热补针法"取热"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欢  袁庆东  郭楠楠 《河北中医》2022,(10):1702-1706
目的 观察经筋透刺针法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52例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选穴相同,治疗组26例予经筋透刺针法治疗,对照组26例予常规透刺治疗,2组均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面神经动态观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静态观和并发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面神经动态观评分及治疗前后总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透刺针法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透刺更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且在面神经功能分级和整体疗效上有优于常规透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郑氏“金鸡啄米法”针刺与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金鸡啄米组)和对照组(平补平泻组)。观察组采用郑氏“金鸡啄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两组每天针刺1次,6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d,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77.8%(28/36)(P0.05)。结论郑氏“金鸡啄米法”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下肢麻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脑梗死后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健侧采用泻法,患侧采用补法。对照组双侧均采用平补平泻。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shworth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采用适宜针刺手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具有显著疗效,较常规针刺手法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肌电图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刺法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以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一组(30例)、对照二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对照一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依据J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按照疗效标准分别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病情改善、痊愈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一、二组,对照二组效果最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合用口内透刺比常规外部透刺优势明显。结论: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热补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方法: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诱导联合低温冷冻法建立RA寒证模型。各治疗组分别运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补法、热补针法于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干预,治疗30min,每日1次,共治疗7d。治疗后观察各组家兔的痛阈值以及关节表面温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结合模式识别法分析家兔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家兔痛阈、关节表面温度较正常组降低(P0.05),各针刺组干预后痛阈、关节表面温度较模型组升高(P0.05),热补针法组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血液代谢物中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升高(P0.05),α-酮戊二酸、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纤维糖、棕榈酸、硬脂酸、乳糖、d-核糖、D-甘露糖的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血清中代谢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P0.05),且热补针法组对α-酮戊二酸、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纤维糖、d-核糖、D-甘露糖的回调明显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具有确切的疗效,可能与对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的相对特异性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乙酰胆碱(Ach)、毒蕈碱型受体1(M1)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探讨其血压调控机制。方法 10只9周龄WKY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40只9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针刺处理27 d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海马区Ach和M1的含量。结果捻转泻法组血压下降最明显(P0.05),Ach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针刺组、补法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针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针刺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捻转泻法可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内降压神经递质的生成,通过升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ch、M1、的含量,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钙离子水平降低,导致血管紧张性降低,达到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小脑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w,5-H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小脑在针刺降压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9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每组10只;空白组WKY 10只。针前1天及针刺干预的第3、8、13、18、23、27天测量血压。28天后摘取小脑,应用Elisa法检测小脑组织NE、5-HT和NO的含量。结果 (1)血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的收缩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针前,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各组之间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后第3天开始至27天,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血压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补法组与泻法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后第13天开始至27天,针刺泻法组均比针刺补法组血压降低(P0.05)。(2)NE、5-HT、NO: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小脑NE、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NO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NE、5-HT含量降低(P0.05)NO含量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泻法组NO含量升高(P0.05);与针刺组和针刺补法组比较,泻法组小脑组织NE降低(P0.05),而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均可有效降低SHR大鼠收缩压;自针后第7天开始,不同针刺手法降压效果出现显著差异,且捻转泻法组比捻转补法组降压效果显著,其降压作用可能与调节小脑,NE、5-HT、NO含量有关,且捻转补法组和泻法组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郑氏"金钩钓鱼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钩钓鱼组和平补平泻组,每组45例。金钩钓鱼组取患侧头维、攒竹、太阳、阳白、四白、颧髎、颊车、阿是穴、牵正、迎香、风池、翳风,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穴,毫针刺入后在有筋结或条索状的穴位及阿是穴操作"金钩钓鱼法",每次选穴3~4个,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组取穴同金钩钓鱼组,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治疗前后通过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H-B面神经功能评价及治疗后总有效率评定疗效。结果金钩钓鱼组总有效率为93.3%,平补平泻组为64.4%,金钩钓鱼组疗效更优(P0.01)。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H-B面神经功能评价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金钩钓鱼组改善优于平补平泻组(P0.05,P0.01)。结论 "金钩钓鱼法"能明显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House-Bralcm(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8.9%,对照组分别为100.0%和4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为(20.15±3.30)d,对照组为(28.41±4.9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家兔尿液代谢物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组以卵蛋白诱导法和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于"足三里"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共7d。干预结束后收集24h尿液,处死家兔,剥取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LC-Q/TOF-MS)检测尿液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液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在亮氨酸代谢相关物质降低(P0.05),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相关物质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尿液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在亮氨酸代谢相关物质增高(P0.05),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相关物质降低(P0.05),且热补针法组亮氨酸代谢相关物质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结论:平补平泻、捻转补法及"热补针法"针刺可调控RA家兔体内亮氨酸代谢(能量代谢)、嘌呤代谢(氧化损伤)、色氨酸代谢(免疫调控)通路,而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可能体现在对亮氨酸代谢(能量代谢)的调控方面。  相似文献   

19.
温通针法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杰  方晓丽 《中国针灸》2008,28(5):353-355
目的:比较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突发性耳呜耳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32例)、常规针刺组(30例)。温通针法组采用风池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耳局部、远端取穴,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在风池穴及耳局部、远端所取的穴位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90.6%,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9%和3.4%;常规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0.0%,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09/6和22.2%。经统计学处理,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且愈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刺足三里、丰隆二穴对痰湿体质人群血脂异常患者血脂代谢水平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足三里、丰隆平补平泻组、补足三里泻丰隆组、泻足三里补丰隆组。采用毫针刺法,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提插补泻法,每次留针30-40min,1次/d,连续15d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休息3d,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期间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 3组在降血脂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足三里、丰隆平补平泻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同组比较,3组血清Tg,TC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丰隆平补平泻组HDL-C升高及LDL-C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足三里、丰隆平补平泻组血清Tg,TC、LDL-C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丰隆穴、足三里对于降低高血脂及改善痰湿体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