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水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脊手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水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2.
胡静  赵莉  庞青民  王承惠  孙洁  张静静  李博  焦永伟 《新中医》2021,53(10):125-128
目的:观察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骨复位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减轻患者疼痛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周玲 《新中医》2016,48(1):80-82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支持、牵引和颈椎制动3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小针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对2组患者进行颈椎生理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复发率。结果: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32%,对照组复发率为2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选取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观察组,n=40)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30min,加0.9%的生理盐水250mL配4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每日各1次。记录两组患者症状(颈椎生理曲度、椎动脉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椎动脉血管内径等)数据变化差异。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2组比较,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的改善情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针刺联合活血药物治疗颈椎病效果。且疗程短见效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供血、及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5.
张龙  蒲渝  何祥伟  周志华  李晖 《新中医》2019,51(12):250-252
简版:目的:观察颈部肌力锻炼结合手法微调治疗青年颈椎生理曲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以手法治疗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颈部核心肌力锻炼结合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颈椎侧位片Borden生理曲度测量值(D值)、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复查,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D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2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结束时,2组止痛效果相当。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评估,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DI指数占比倒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功能恢复较好,以轻度功能障碍及无障碍为主。结论:颈部肌力锻炼结合手法微调能有效矫正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并明显持续改善患者症状,对愈后防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静  郭健  张田 《新中医》2017,49(8):128-130
目的:观察应用穴位注射结合整脊疗法共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26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63例。治疗组应用整脊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整脊疗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30%,高于对照组77.78%;治愈率治疗组33.33%,高于对照组26.98%,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D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评分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颈椎曲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整脊疗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整脊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组(治疗组)及常规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治疗频次均为3次/周,3周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和颈椎生理曲度D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随访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生理曲度的D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D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组显愈率为81.25%(26/32)和总有效率为93.75%(30/32),均优于常规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组的61.29%(19/31,P0.05)和80.64%(25/31,P0.05)。结论:项七针结合颈椎微调法能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是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了解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支持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观察组选择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旋颈试验阳性率、颈椎生理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旋颈试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值为(5.46±2.02)mm,观察组的为(4.79±0.23)mm,均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疼痛积分、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呈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疼痛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颈椎活动及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腋神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肩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腋神经分布针刺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4周及治疗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颈椎曲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能显著改善患者颈椎曲度,缓解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仙燕 《新中医》2016,48(10):85-86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治疗1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生理曲度值;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对照组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MFV、PSV均有升高,PI、RI均有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PSV、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椎生理曲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42例予药物配合针灸治疗。2组均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针灸和推拿松解颈项部筋结点对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伴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针刺组和推拿组各30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颈椎生理曲度、眩晕评分的变化。结果:针刀、针刺和推拿对颈源性疾病均有一定疗效,针刀组总有效率为100.0%,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两者均低于针刀组(P<0.05);针刀组颈椎生理曲度、眩晕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针刺组、推拿组(P<0.05)。结论:恢复颈源性疾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是治疗颈源性疾病的重要方案;针刀松解筋结点能有效改善颈源性疾病症状,对颈源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三小定点整脊技术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少年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疼痛程度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 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小定点整脊技术可减轻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颈肩疼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并恢复其生理曲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对中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中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在基础综合治疗上给予补肾化瘀通络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背疼痛、肌肉僵直痛及头晕头痛(VAP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颈椎曲度改善率。结果:两组治疗前颈背疼痛、肌肉僵直痛及头晕头痛VA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曲度改善率为92.59%,对照组为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HAMA、HAMD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椎生理曲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激痛点阻滞。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治疗。2组均治疗5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5-羟色胺(5-HT)及β-内啡肽(β-EP)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及5-HT均明显下降,β-EP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疗效的5-HT、β-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疗效与5-HT呈负相关,与β-EP呈正相关(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能明显缓解疼痛和颈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5-HT和升高β-EP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电脑骨伤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纠正棘突偏歪和改善椎间隙的宽窄度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志高  赵涛  杨学涛 《河南中医》2012,32(12):1661-1662
目的:观察天弓颈椎牵引仪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疗效.方法:将72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天弓颈椎牵引仪卧位牵引和传统坐位垂直牵引,对比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2%,对照组有效率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曲值治疗前测定为(1.33±1.39)mm,治疗后为(7.15±2.90)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曲值治疗前测定为(1.66±1.79),治疗后为(2.89±2.1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弓颈椎牵引仪治疗颈椎曲度异常,方法简便,疗效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