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气质及心理行为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2~3岁)和Carry儿童气质系列中《12~36月龄儿童气质问卷》,对60名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和其中48患儿的气质特征进行调查,并以6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两组儿童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在坚持性、反应阈等气质维度得分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表现出社交退缩、攻击等心理行为问题。 【结论】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有自身的气质特点,同时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应采取适宜教育方式,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有效的儿童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8个幼儿园735名儿童, 采用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问卷(Children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和自行设计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结果 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4.15%。男童的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困难总分的得分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女童(P<0.01)。由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由非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过去一年活动受限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结论 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宁市青秀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量表父母用症状问卷(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 对南宁青秀区3 061名6~14岁学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9%,男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皆高于女童(P值均<0.01);低、中龄组儿童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高龄组(P值均<0.05);父母亲低学历组儿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父母亲中、高等学历组儿童 (P值均<0.05) 。父母关系、学习成绩等是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宁青秀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略高于全国水平,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探讨应用气质困难指数筛查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为制定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适宜工具。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Carey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600名3~6岁幼儿园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气质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的检出率为37.4%,其中男童检出率为40.5%,女童为33.1%。焦虑/抑郁、退缩、注意力、社会化问题、攻击行为因子得分,男童均显著高于女童(P均<0.05)。气质困难指数与儿童行为总分及各行为因子得分均有显著相关(P≤0.001)。 将Achenbach CBCL作为金标准,气质困难指数(3分为临界值)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灵敏度为9.9 %,特异度为97.2%。 结论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儿童的气质困难指数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将其作为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有较高特异度,与经典CBCL方法比较,方法简便易行易于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4~6岁儿童11年前后行为问题的变化情况,为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18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1所幼儿园,对在园的所有4~6岁儿童采用《Achenlach 4~16岁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进行问卷调查。对选取的幼儿园分别于2007年10月、2018年10月各进行了1次调查,两次调查的幼儿园相同。问卷由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和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1)4~5岁男童幼稚不成熟(2.36% vs. 0.23%)、性问题因子异常率(7.26% vs. 18.85%)2018年均高于2007年(χ2=8.041,28.429,P<0.05);其他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24.1%)高于2007年(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2)4~5岁女童抑郁因子异常率2018年高于2007年,分裂样、社交退缩、性问题3个因子异常率2018年均低于2007年;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30.3%)显著低于2007年(37.5%)(χ2=4.739,P=0.029)。3)6岁男童交往不良异常率2018年(1.96%)显著低于2007年(14.29%)(χ2=5.158,P<0.05);6岁女童的所有行为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行为问题总异常率11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岁儿童各年龄段行为问题异常率变化11年前后有所不同。行为异常率4~5岁男童11年后增高,女童降低;6岁儿童的行为异常率变化不大。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的行为特点,在教养过程中给予积极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状况及其与感戴、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外化问题行为量表、感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9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男生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 双亲家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5);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感戴、社会支持均显著负相关(P<0.001);家庭内支持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感戴、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柳州市学龄期儿童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调查,分析柳州市学龄期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柳州市27所小学11 205名学生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性别和年级差异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1%~36.9%,其中困难总分阳性检出率为11.8%,女生情绪问题(9.1%)检出率高于男生(7.6%)(χ2=7.358,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情绪症状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得分高于女生(P<0.05)。各年级儿童在SDQ各因子及困难总分得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儿童多动注意不能问题得分高于高年级儿童,而儿童品行、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得分低于高年级儿童(P<0.05)。结论 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不同年级、性别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做健康体检的82例6~11岁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量心理行为问题,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儿童和家庭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儿童CBCL各因子得分,分析影响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于男童,除多动和违纪两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女童,除分裂症、多动和违纪三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34.72%)明显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1,P=0.021)。年龄越大、父母关系越差、由老人或保姆抚养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高,提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主要管教方式为民主型或混合型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低,是保护因素。结论 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存在抑郁、社交退缩等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与年龄和父母文化程度等具有相关性,应结合相关因素,采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措施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身材矮小儿童睡眠、饮食及行为问题,为矮小症的预防与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10例矮小儿童及正常对照组110例,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生长激素缺乏症62例(56.4%),特发性矮身材48例(43.60%)。矮小男童49人(44.5%),女童61人(55.5%),平均年龄(7.53±2.26)岁。对照组男49人(44.5%),女61人(55.5%),平均年龄(7.33±2.19)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目前身高体重及父母身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行为比较过饱响应、进食缓慢、食物喜好、情绪性饮食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层面比较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困倦矮小儿童均高于对照组(P<0.05)。行为分析4~5岁矮小组儿童“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分裂样”、“攻击”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11岁“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分裂样”、“攻击”、“违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饮食、睡眠及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是身材矮小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对柳州市城区2014年6-8月参加入托体检的2~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2 208例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5.91%,2岁组儿童行为检出率(41.88%)高于3岁组(33.38%)(χ2=14.531,P0.05),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35.49%)与女童(3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各项行为因子检出率最高是攻击行为,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4,P0.05),但在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140,P0.05)。结论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注度,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为有效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化市2012年1-12月发生的488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的顺位为跌伤、动物伤害、烧烫伤、锐器伤、道路交通伤和异物伤, 意外伤害的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男童发生动物伤害的比例高于女童(P<0.01), 而女童烧烫伤的比例高于男童(P<0.05);3~7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发生的比例高于0~2岁儿童(P<0.01), 而异物伤低于0~2岁儿童(P<0.01)。在幼儿园由老师看护的儿童, 中重度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较高。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动物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高年龄儿童易发生道路交通伤, 低年龄儿童易发生异物伤, 托幼园所是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 应根据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其与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以期全面干预ASD儿童及其家庭。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泉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6岁孤独症儿童71名,并同期入组性别、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学龄前期儿童71名;对所有被试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4~16岁版)评定,同时由其母亲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 1)孤独症男童组的CBCL总分、交往不良、多动、违纪、社交退缩和攻击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6.880、-9.417、-5.745、-5.109、-8.869、-3.510,P<0.001),体诉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Z=-2.767,P=0.006)。ASD女童组的CBCL总分、多动、残忍、社交退缩、分裂强迫和攻击性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3.726、-3.356、-2.292、-4.339、-2.226、-2.476,P<0.05)。2)两组ASD儿童母亲的SAS、SDS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6.848、-3.126、-6.385、-2.183,P<0.05)。3)ASD男童母亲的SAS、SDS总分与ASD男童的CBCL总分、多动、违纪、攻击性、体诉、抑郁、强迫因子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ASD女童母亲的SAS、SDS总分与ASD女童的攻击性因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学龄前期ASD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其母亲存在较多的焦虑、抑郁情绪;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应对学龄前期AS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及其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予以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淄博市城区3~6岁儿童胫骨骨强度水平,建立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超声骨强度声速值(speed of sound,SOS)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淄博市城区幼儿园参加体格检查的3~6岁儿童,根据月龄将7 920名儿童分为12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左侧胫骨中段SOS值,同时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SOS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且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9,P<0.01),各年龄组男女童之间、各年龄组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SO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SOS值与年龄相关,且具有性别差异,肥胖儿童SOS值较低,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儿童SOS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的体格匀称性指标,以协助体格匀称性的判断。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4所学校6~13岁儿童的体格匀称性。将男、女各分7个年龄组,由内分泌专科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坐高(顶臀长)、指距,计算其坐高/身高、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三项指标。结果 1)共调查3 212人,剔除451人,纳入2 761人(男1 400人、女1 361人,其中汉族2 670人,占96.7%,少数民族91人,共有18个少数民族);分性别各年龄组人数在67~333。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7±0.02)cm和(2.56±0.11)cm增高到(0.99±0.02)cm和(2.80±0.11)cm;女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6±0.02)cm和(2.57±0.09)cm增高到(0.99±0.02)cm和(2.76±0.10)cm,男女儿童的坐高/身高均从(0.55±0.01)cm减低到(0.52±0.01)cm。3)12~13岁组男童的坐高/身高的均数低于女童(P0.01);11~12岁组及12~13岁组男童的(下肢长+指距)/坐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1);7~8岁、8~9岁及9~10岁组男童的指距/身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5)。结论体格匀称性的判断对矮身材病因鉴别很关键,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体格匀称性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5~6岁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分享行为上的区别,观察假想伙伴对其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了56名5~6岁被试儿童。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分享情境任务的施测。结果 在56名被试儿童中,有23名儿童存在假想伙伴。假想伙伴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在“偶得物品”分享情境任务中表现要显著好于5岁组儿童(χ2=18.3,P<0.01),而在“拥有物品”分享情境任务中表现无显著差异;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偶得物品”(χ2=20.8,P<0.01)与“拥有物品”(χ2=9.4,P<0.05)分享情境任务中的表现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结论 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喂养问题的现状及ASD儿童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ASD儿童喂养问题的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通过收集119例ASD儿童和185名正常儿童的进食行为量表(BAMBI)得分来比较两组在喂养问题上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ASD男童的拒绝进食行为、食物谱狭窄和BAMB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童(9.64±3.18 vs. 8.15±2.85,P=0.003;21.21±5.53 vs. 18.76±4.93,P=0.004;41.44±9.41 vs. 37.05±7.41,P=0.001),ASD女童的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明显高于ASD男童(12.17±2.25 vs. 10.58±2.60,P=0.029)。低功能ASD男童拒绝进食行为得分、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和BAMB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童(9.83±3.21 vs. 7.61±2.56,P=0.004;11.72±3.03 vs. 10.07±2.31,P=0.029;42.62±10.54 vs. 36.89±7.41,P=0.028)。ASD儿童中,拒绝进食行为得分与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与年龄、刻板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食物谱狭窄得分与刻板行为、强迫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男童较正常男童存在更多的喂养问题,低功能ASD男童的喂养问题可能受重复刻板行为影响,临床工作者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体化的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较5~6岁儿童,有假想伙伴的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守恒能力发展上是否有区别。方法 随机选取了50名5~6岁被试儿童。首先采取“双向访谈法”进行了假想伙伴的判定,随后进行了守恒任务的施测。结果 在50名被试儿童中,有17名存在假想伙伴。在对守恒能力发展的影响上,假想伙伴的主效应显著(F(1,49)=13.241,P<0.01),假想伙伴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1,49)=6.152,P<0.05),假想伙伴在5岁组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1,46)=13.868,P<0.01)。结论 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郑州农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1 04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男童肥胖率6.94%,女童肥胖率4.08%,平均肥胖率为5.66%。肥胖在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5),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父母体格状态对子代的肥胖影响较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有母亲体格超重或肥胖(OR=3.674)、高出生体重(OR=2.987)、肉食摄入频率高(OR=2.313)、进食速度快(OR=1.736),保护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较高(OR=0.762)、母乳喂养(OR=0.783)合理的运动时间(OR=0.640)。结论 郑州农村学龄前儿童肥胖率已经接近河南某些城市的水平。肥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