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早期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中等发展水平的两个区随机选择4个社区的1~3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异常检出率为24.44%(231/945),男童外显行为异常率高于女童(11.0% vs 7.1%,χ2=4.493,P<0.05),12~18月龄能力异常检出率为15.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3.6%~6.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年龄、母亲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母亲参与养育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参与养育时间、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发生率高,应开展早期筛查,制定家庭养育早期干预策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发育水平、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济南市188名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12月龄行《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测评,2岁行《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和《0~6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水平和情绪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结果 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感知/认知、人际互动/喂养因素和12月龄语言/认知因素与儿童2岁DQ及大部分能区得分呈正相关;12月龄社会适应/自理因素与2岁语言发育呈正相关。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2岁时外显行为、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12月龄时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及社会适应/自理、忽视/惩罚因素与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呈负相关,所有养育环境因素均与社会能力域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市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南京、镇江、南通、盐城、宿迁作为调查现场,应用中国幼儿社会情绪发展量表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3 083名幼儿中,男童和女童在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能力域得分无显著性差别,失调域男童得分高于女童(F=4.170,P=0.040)。外显行为域和能力域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3,P=0.037;F=20.540,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养育方式、家庭月收入、母产后精神状态、0~6个月喂养方式、胎教和早教对中国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问题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应制定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指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岁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常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对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在济南、济宁、淄博、聊城、日照市城区人口随机抽取1~2岁儿童296名,进行家庭基本情况、《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国1~3岁幼儿气质问卷》、《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测定。分析一般因素、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等因素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关系。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母亲围生期精神状态、父母亲教育程度的儿童之间在社会情绪发展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5);家庭养育环境除忽视/惩罚因素外,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自理、语言/认知信息等因素均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均<0.01)。结论 儿童气质、父母教育程度和母亲孕期精神状况和家庭养育环境均可能影响儿童早期社会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镇江、南通、盐城、宿迁共3 083名12~36个月龄幼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化的中国幼儿社会情绪发展量表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3 083名幼儿中,其外显、内隐、失调及能力4个域的阳性人数分别为346名、187名、296名及344名,阳性率分别为11.2%、6.1%、9.6%及11.2%。男童和女童在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能力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调域男童得分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域和能力域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早期评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出生符合条件的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人格培养干预组(n=78)和普通对照组(n=80)。干预组接受全面系统的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早期行为监测及干预。普通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相关指导训练。两组儿童在2.5~3.5岁时均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行为量表、气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及社会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干预组家庭养育环境的百分位数经干预后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可通过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及亲子互动而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建立, 同时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情绪及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改善儿童身心健康。 方法 按年龄分层抽取822名符合条件幼儿父/母,填写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并对接受本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服务的244名儿童半年后进行复测。 结果 外显域、内隐域、失调域、能力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9.6%、13.7%、10.3%,外显域及失调域得分、外显问题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内隐域得分及内隐问题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各域影响因素中母亲文化程度出现频繁。接受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服务半年后各域阳性检出率均下降且低于对照。 结论 家庭的科学育儿与机构的集体服务相结合,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现况,分析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湖北、河南两省某儿童保健机构的3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及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其中男童199人(51.0%),女童191人(49.0%),幼儿平均年龄(27.13±6.86)月,年龄分布以24~36月幼儿居多,共305人(78.2%)。不同照顾者户籍(Z=-3.570)、父亲文化程度(H=17.106)、母亲文化程度(H=7.980)、家庭人均月收入(H=13.986)、家庭养育环境(Z=-8.881)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582,P<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自理(β=0.30,95%CI:0.18~0.52,P<0.01)及语言认知维度(β=0.22,95%CI:0.07~0.59,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IMFeD)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调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养育环境。 结果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5.89%;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与无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6,-7.395,-9.393,-9.348,-9.773,-12.618,-13.633,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及环境气氛为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1)。 结论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积极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以预防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家庭养育环境进行比较,为改善农村家庭养育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个城市和农村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幼儿版《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幼儿家庭进行入户访谈和观察。结果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家庭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幼儿家庭在物质环境(t=-8.17,P0.01)、认知养育环境(t=-2.33,P0.05)、情感养育环境(t=-2.47,P0.05)、社会性养育环境(t=-8.41,P0.01)及总体环境(t=-8.29,P0.01)。结论农村幼儿家庭养育环境得分低于城市幼儿家庭,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为寻求适合我国的儿童早期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济南历下区2个条件相近的社区分别随机选取63名和62名儿童,均进行常规儿童健康管理;实验组在6月龄、8月龄和1岁时在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养育环境测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育儿教育,18个月龄时进行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社会情绪性发展的测评,分析家长教育措施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家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失调域行为问题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个体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针对性育儿教育,指导家长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早期促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今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养育环境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4月,选取北京市房山区401名3~6岁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行为问题进行评测,同时采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养育环境因子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品行问题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与学习问题成负相关;忽视/干涉/惩罚和活动多样性与心身问题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冲动-多动成负相关;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与焦虑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和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存在关联,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市1~3岁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各区幼托机构1 252名1~3岁幼儿,采用自拟社会人口学问卷及《中国城市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 (CITSEA)进行调查。 【结果】 1)被试外显、内隐、失调行为及社会能力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90%、7.4%、11.9%及8.8%。深圳市与国家14城市幼儿前期社会性发展问题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幼儿社会能力、强迫行为及注意力等随年龄增大而增强;3)女童除外显行为低于男童,内隐行为及社会能力发展均高于男童;且除失调行为外,男女童外显、内隐行为及社会能力问题偏离程度均存在性别差异;4)父母年龄、受教育程度及主要抚养人等因素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关。 【结论】 深圳市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有其独特性;父母良好的行为、抚养方式及亲子互动关系均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杭州市某区幼儿情绪能力的现状,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6年,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在预防接种留观室及儿童保健门诊部的381名12~36月幼儿(以其母亲作为报告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的外显行为域及内隐行为域筛查幼儿的情绪能力,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幼儿情绪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检出外显行为域异常的幼儿37人(9.7%),内隐行为域异常的幼儿44人(11.5%);多重线性回归提示,外显行为域的相关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β=0.836,P=0.001),内隐行为域的相关因素为幼儿性别(β=1.980,P=0.003)。结论 杭州市某区幼儿的情绪能力不容乐观,母亲文化程度、幼儿性别是影响幼儿情绪能力的主要因素。建议家长加强学习培养幼儿的相关知识,高度重视幼儿(尤其是女性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运动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5-8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2所幼儿园340名5~6岁幼儿,采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学习品质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女童的学习品质总分高于男童(t=2.07),父母受教育程度高(F=9.15、9.50)以及运动协调能力高(t=2.14)的幼儿其学习品质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亲密度、组织性与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均呈正相关(r=0.13、0.12,P<0.05),家庭亲密度、独立性及成功性等与幼儿学习品质均呈正相关(r=0.19、0.17、0.22,P<0.05),家庭矛盾性与幼儿学习品质呈负相关(r=-0.14,P<0.05)。运动协调能力在家庭亲密度、组织性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部分中介效应为8.93%、8.84%。 结论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孤独症特质之间的关系,为减少儿童孤独症特质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文克氏孤独症筛查量表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于2019年3-5月选取苏州市郊区8所幼儿园所有在园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无孤独症特质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在语言/认知信息、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有孤独症特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8,-6.251,-7.008,-6.008,-5.219,-8.550,P<0.01)。男性(OR=1.695,95%CI:1.207~2.381)、有分离史(OR=2.153,95%CI:1.225~3.782)、社会适应/自理差(OR=1.049,95%CI:1.002~1.098)、家庭环境气氛差(OR=1.147,95%CI:1.073~1.226)和频繁的忽视/斥责/打骂儿童(OR=1.053,95%CI:1.029~1.079)是儿童孤独症特质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男性性别、有分离史、社会适应/自理、频繁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差与儿童有孤独症特质有关,应当重视儿童早期有关方面家庭养育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编制一套本土化的幼儿饮食行为量表,以早期识别、干预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方法 对349名幼儿行初始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区分度分析、Cronbach′s α系数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条目,形成试用问卷。对1 021名幼儿行试用问卷调查,筛选条目并形成正式量表。运用折半信度、重测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1)形成包含7个维度、39个条目的幼儿饮食行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9,折半信度为0.922,重测信度0.735,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55~0.817。验证性因子分析示χ2/df=2.980,GFI=0.815,CFI=0.802,RFI=0.708,RMSEA=0.062。2)幼儿体重与出生体重、家庭结构、不良饮食习惯相关(P<0.05);幼儿身长与家庭结构和低盐饮食相关(P<0.05)。父母文化水平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家庭收入对幼儿挑食偏食影响显著(P<0.05)。不同家庭结构对食物响应、过饱响应和共同进餐机会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饮食行为量表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幼儿的饮食行为问题,是我国本土化幼儿饮食行为评估的科学可信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从而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养育干预指导。方法 于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城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共获得有效问卷1 817份,其中男童981人、女童836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在学习日、周末以及一周平均时间>2 h/d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0.7%、38.2%,同时暴露于2种以上类型产品的有81.3%。较差家庭养育环境检出率为14.58%,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家庭养育环境越差(父亲文化程度OR=1.489、母亲文化程度OR=1.503,P<0.001)。学习日、周末、一周平均屏幕暴露是否>2 h/d组间的家庭养育环境各因子得分以及总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暴露时间与家庭养育环境总分负相关(r=-0.169,P<0.001)。结论 儿童屏幕暴露与家庭养育环境相关,树立正确的家庭养育理念,指导改进养育方式,有利于改善屏幕暴露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状况。方法:随机抽取12~36个月幼儿520名,应用“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和“幼儿背景”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结果:520名幼儿中,外化、内化、失调和能力四个维度阳性率分别为21.54%、11.73%、15.77%和21.35%。除了能力维度阳性率女童高于男童外,其余各维度阳性率均无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男童的内化维度、失调维度和能力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女童的能力维度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与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相比,武汉市幼儿的外化维度得分偏高,能力维度得分偏低。结论:应制定符合中国实情的“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以早期评价和指导幼儿社会情绪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城市地区的户籍与流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问题防治以及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从3所户籍儿童幼儿园和3所流动儿童幼儿园,抽取3~6岁在园儿童1 513名。使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养育环境评价量表评估养育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流动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焦虑得分以及总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户籍儿童。总体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为2.77%(42/1 513),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7.95,P<0.01)。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性焦虑的症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6%、3.82%和3.89%。其中,分离性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6.82,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日常陪伴(β=-0.14,P<0.05)、育儿支持(β=-0.08,P<0.05)可减少学龄前儿童的焦虑症状,而惩罚(β=0.49,P<0.01)可增加儿童焦虑症状。儿童类型与家长养育行为的交互作用也与儿童焦虑水平密切相关(β=0.11,-0.12,P<0.05)。结论 高质量的日常陪伴、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育儿支持,减少惩罚,可降低学龄前儿童焦虑的症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