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降低复发率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症状态是炎症反应的重要阶段,也是变应性鼻炎易于复发的关键环节。以伏邪理论为指导,探讨伏邪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如何通过伏邪理论调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症状态,降低变应性鼻炎伏而后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正>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指特应性个体吸入变应原后,主要由IgE抗体介导、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疑难杂症,发病率高,以反复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诉,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中医学上有关鼻鼽的记载,最早可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崔应珉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对变应性鼻炎有丰富  相似文献   

3.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的名方,其在临床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说明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从中医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及方药运用方面进行理论探讨,阐明变应性鼻炎的病名与“鼽嚏”、“鼻鼽”、“鼽水”相类似,肺脾肾三脏虚损是变应性鼻炎形成的基础,水饮内停是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原因,益气温阳化饮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亦称为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鼽水,是指因变态反应原因所致的鼻粘膜炎症。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特征。其全球平均发病率在10%~25%左右。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和药物。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以反复发作性喷嚏、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临床症状为特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临床上针灸疗法多采用迎香穴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为手足阳明之会,能调手足阳明经气,亦能疏通局部阻滞之经气,使鼻道通畅,功可疏风通络,通鼻窍,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应用广泛。现将近十年来应用迎香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新疆干燥地区常见病,以突发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为主要症状,而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参考了近十年来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从不同剂型:膏剂、散剂、糊剂、粉剂及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综述,总结了变应性鼻炎的贴敷治疗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病机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文章从中医病名、病机等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说明肺肾气虚、鼻失温养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病机之一,阐明了摄涕止鼽颗粒运用益气温阳、摄涕止鼽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AR)或称过敏性鼻炎,临床表现以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为典型症状,属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现将从痰瘀结合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肾虚论治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亦称为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鼻塞等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鼻鼽”范畴。临床常见证型有风寒犯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治疗以散寒通窍、益气固表、健脾补肺、温补肾气等法为主,其中肾虚型鼻鼽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临床调查问卷为依据,论述脾胃与鼻鼽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变态反应中心就诊的15岁以上的鼻炎患者1252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1008例完成问卷调查者以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及临床症状分为变应性鼻炎组649例和非变应性鼻炎组359例。结果变应性鼻炎合并消化系统疾病209例(32.3%),合并神经官能症234例(36.1%);非变应性鼻炎合并消化系统疾病136例(37.9%),合并神经官能症179例(49.9%),变应性鼻炎组及非变应性鼻炎组均具有消化系统疾病及神经官能症高发病史。结论脾气虚是鼻鼽发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与鼻鼽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通过释放组胺或者其他化学活性物质诱发的鼻黏膜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我国11个主要城市AR发病率为8.0%~21.4%,且呈上升趋势。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本小组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治疗了1例过敏性鼻炎,效果极佳,报道如下。病案资料患者,女,23岁。主诉:过敏性鼻炎十余年,加重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通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我们提出了"鼻塞伤脾,脾虚致鼽,脾虚为鼻鼽之宿根"的新假说。并确立了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为治疗鼻鼽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玉明自拟鼻敏宁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卓著,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遇冷或闷热天气症状加重。一日之中晨起或夜晚症状典型,四季之中秋冬症状显著,夏季症状缓解。临床上尤以虚寒型多见,查体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中、下鼻甲肿胀色淡。王老师认为,变应性鼻炎与中医学鼻鼽有高度相似,临床上参考中医鼻鼽进行辨证治疗。鼻鼽一词最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72-74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彭顺林教授自拟方摄涕止鼽汤,对照组予安慰剂。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0%,且优于安慰剂组的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摄涕止鼽汤为代表的益气温阳法对变应性鼻炎疗效佳,且安全,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段颖支楠 《世界中医药》2014,9(9):1193-1195
孔嗣伯老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孔老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湿热内蕴是鼻鼽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称之湿热鼻鼽。清热化湿通窍是治疗湿热鼻鼽的总则,临床治疗应注意整体观念,多因素考虑,辨别湿热所在脏腑经络而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鼽、鼽嚏范畴,本病的发生是以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内因与外因合而为患。团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其标为湿浊,其本为阳虚,阳气不足,湿停上焦,寒湿相搏,宣肃失常故见鼻痒喷嚏、清涕如水等症状,因此从阳论治对变应性鼻炎的辨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对鼻鼽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脾虚气陷,湿浊内蕴”乃岭南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核心病机,将升阳祛湿通窍法作为治疗准则贯穿始终,并配合切脉针灸疗法,旨在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同时融入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以正气为治病之本,强调作息规律与饮食合理,对岭南地区变应性鼻炎的辨证施治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鼻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古今文献均显示针灸对本病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在针灸方式(如毫针针刺、艾灸、温针灸等)的选择及取穴方面,并未形成统一规范。根据鼻鼽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饮病"范畴,本文试从治饮的角度论治鼻鼽,为针灸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其特点是呈阵发性和突然发作,属中医"鼻鼽"、"鼽嚏"范畴。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避免疗法、抗组胺药物、膜保护剂、皮质激素类、减充血剂、特异性免疫疗法、手术治疗[1],多为对症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鼻炎,中医属"鼻鼽"范畴,孙海波教授认为本病为"伏邪"于内,肺脾肾虚寒,感邪而发,急性期为肺气虚寒,痰饮上犯,缓解期为脾肾阳虚,寒伏于内,当急则治标,治以祛风散邪、温肺化饮;缓则治本,治以温补脾肾,搜散伏邪。配合针刺及伏九贴敷以疏通经络、散伏邪、温脏腑。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病种,以阵发性喷嚏、鼻痒、鼻塞、流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多久治难愈,常呈阵发性或突发性。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西医治疗此病多采用避免疗法、抗组胺治疗、激素类治疗或异性免疫疗法,虽在一定程度有改善作用,但极易复发且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中医药尤其是针灸疗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独特的优势,且方法纷呈。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行评述,总结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