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手三阳经输穴治疗颈肩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项强直、肩背及肩胛区疼痛 ,以上臂麻木、功能活动受限为主的一组综合症状 ,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此病常反复发作 ,症状重者疼痛剧烈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自 1992年以来 ,我们采用手三阳经输穴辨证施治 ,治疗该病 88例 ,在迅速缓解疼痛、恢复颈肩功能活动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88例 ,男 36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大6 6岁 ,最小 2 9岁 ,35岁以下 10例 ,5 5岁以上 16例 ,35~ 5 4岁之间者 6 2例。本病多见于中年人 ,且女性多于男性。病程 :发病 1d前来就诊者 5 …  相似文献   

2.
梁慧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5-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对照组(单纯针刺)各30例,进行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之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手三阳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手三阳经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手肌力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手肌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手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麦璧连  黄志毅  张志斌 《新中医》2017,49(11):107-109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采用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90.00%,治疗组9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从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更好地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且选穴精而少,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应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治疗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47%,对照组73.68%,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关节活动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关节活动与疼痛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ugl-Meyer关节活动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水肿,增加肩关节活动,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7.
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凯  华兰英  叶晓娟 《新中医》2012,(10):99-10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火针治疗,隔天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31例给予现代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15天为1疗程一观察,瞄床疗效、疼病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ver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肩手复康散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现代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患肢,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肿胀、麻木评分、上肢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天,VAS评分、上肢肿胀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第28天,患者肢体疼痛、肿胀及麻木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患肢能有效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及麻木症状,同时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有利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后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缺血或出血性意外事件后继发脑组织退行性改变,致认知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降压、降脂等治疗改善脑部循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延缓或改善痴呆的发生~([1]),但存在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偏低,整体疗效欠佳的缺陷。基于此,笔者将头皮针联合穴位贴敷中医外治手段运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薛立文  李群  孙敬青 《中国针灸》2007,27(7):491-493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康复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采用温针灸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SHS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肢体康复训练以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头穴透刺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SHSS、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SHSS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SHS患者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稳定,能够明显改善SHS患者偏瘫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药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手部肿胀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对患者的手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手肿及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功能训练综合疗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传统"中风-中经络"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经远端选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疼痛、患侧手肿胀及上肢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银质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水肿程度评分表及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浮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浮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观察组给予温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78.05%,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χ2=0.3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2,2.95,5.37;P0.05)。结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温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电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相似,但是温针法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肿胀,且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30例中风肩手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中医传统针刺方法组,B组为西医作业康复治疗组,C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28天,治疗前后统计结果.结果:C组在疼痛量表评分、改良的Fugl-Meyer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等方面与A、B组比较,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及常规液体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液体治疗,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疼痛问卷的调查量表。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三阳接经配穴埋线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住院期2周和门诊治疗期10周:住院期间两组均进行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每周1次穴位埋线疗法。门诊治疗期治疗组每周1次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每周5次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0%、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三阳接经配穴埋线治疗中风后肩痛能减轻疼痛、促进肢体活动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