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测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特点。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对32例ASD儿童和32例ADHD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 以反应时长、正确率为分析指标,三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进行匹配。结果 1)ASD组和ADHD组相比,两组对高兴、愤怒情绪的注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16,P>0.05);ASD组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注视时间均短于对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79 、2.96,P<0.05)。ASD组和ADHD 组对各表情的平均注视时间均短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D组对高兴、愤怒识别正确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0.067,P>0.05 );ASD组的悲伤、惊讶、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0.428、8.532、5.455 ,P<0.05);ADHD组仅对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5.406,P<0.05);ADHD对其他几种情绪的识别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SD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障碍不仅仅源于视觉注意减少;ASD患儿的情绪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情绪的识别中,对高兴、愤怒的识别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行为-结构化-关系(BSR)干预模式对短期住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疗效,为改善ASD儿童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ASD的2~6岁儿童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SD儿童均接受BSR模式的短期课程训练,训练课程包括个别辅导、游戏课、运动课、音乐课等,每天训练时间6 h,持续1个月;对照组ASD儿童处于干预等待,接受随访观察和评估。所有ASD儿童干预前、后均接受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PEP-3)来进行各方面能力变化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各副测验的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儿童干预后认知、语言理解、模仿、情感表达、社会互动、行为特征-非语言、适应行为的原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2.02、4.14、3.69、4.42、2.69、2.96,P<0.05);但小肌肉、大肌肉、自理的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05、-0.84,P>0.05)。结论 BSR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短期住院ASD儿童的预后,可推广用于儿童A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enimia,HPA)患儿的家庭环境及其母亲的心理状况,以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青岛市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的HPA患儿3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年龄、性别与病例组匹配且无躯体及精神疾病的正常儿童5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及研究。结果 1)HPA患儿家庭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P<0.05),道德宗教观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母亲SCL-90的比较中,病例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阴性项目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依从性不同的两组HPA患儿在家庭环境及SCL-90的比较中,各项统计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HPA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针对其家庭环境及母亲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HPA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孔玲莉  王世佳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83-1485
目的 对淮安市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且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180例孤独症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2匹配的原则,选取与孤独症患儿性别、年龄、成长环境相同的360例健康儿童父亲或母亲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析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果 ⑴ 共调查孤独症病例儿童家长180例,其中父亲42例,母亲138例,病例组家长年龄30以上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χ2=41.37,P<0.05),没有工作的家长比例高于对照组(χ2=72.960,P<0.05),家庭月收入低于对照组(χ2=95.514,P<0.05);⑵ 病例组家长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⑶ 病例组家长生活质量调查中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⑷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有工作(OR=2.125)、文化程度高(OR=1.936)及家庭月收入高(OR=2.014)的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提高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关注,必要时对孤独症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改善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经济压力,提高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积极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发育迟缓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分布差异,分析ASD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评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科就诊的ASD儿童(n=42)和发育迟缓儿童(n=48)为研究对象。两组儿童均要求完成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同时要求家长填写《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结果 本研究中家庭养育环境整体评价结果中“不良环境”33例,占36.7%。其中ASD组家庭养育“不良环境”12例,占28.6%,低于发育迟缓组(43.8%)。ASD儿童“情感温暖”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发育迟缓组儿童(Z=2.490,P<0.05),家庭养育环境其他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家庭养育环境不良的ASD儿童其适应性行为评分均数偏低(F=3.662,P<0.05)。结论 ASD儿童的养育环境促进应受到关注,家庭干预和家长教育可能促进改善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家庭干预模式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家庭训练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予以上午医院规范训练,在家不训练;观察组患儿则上午在医院训练,其他时间由家长在家随时随地训练,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SD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ASD行为量表评分(ABC)进行比较,同时评定两组儿童的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TEC和ABC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0.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和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9.51,P<0.05),也低于治疗前(t=7.02、10.97,P<0.05);另外,两组患儿间伤心、高兴、生气、害怕等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8.16、8.34、4.31,P<0.05)。结论 医院结合家庭进行ASD综合干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其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母亲亲职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SI-SF),焦虑自评量(SA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以及自拟的儿童和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50例ASD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儿童母亲在亲职总压力及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亲职愁苦维度外,不同ABC得分组间母亲亲职总压力得分及另外两个维度有差异(P<0.05);除困难儿童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压力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除亲子互动失调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压力得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与亲子互动失调呈负相关;社会总支持与亲职愁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亲职总压力与患儿严重程度、母亲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以及政府资助显著相关。 结论 母亲的亲职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ASD康复服务水平,改善患儿症状及家长心理状态并给予更多的政府和社会支持是缓解母亲亲职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西昌市城区儿童身高的特点,为当地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西昌市城区19所学校3~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与生长曲线》的要求,统一测量儿童身高,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西昌市城区的儿童中汉族男生3~6岁及9~11岁、彝族男生3~7岁及10~11岁、汉族女生3~7岁及9~10岁、彝族女生3~10岁的身高均高于全国标准(P<0.05);学龄前期男生汉族儿童身高高于彝族(P<0.05);在学龄期与青春期彝汉两个民族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身高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生身高(P<0.05)。结论 西昌市儿童身高普遍高于全国标准身高,家长应重视身高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方部分地区儿童骨密度现状,探讨儿童骨密度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关系。 【方法】 对2008-2009年度本科5 971名正常儿童骨密度检测值与年龄、性别、季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方儿童骨密度值呈正态分布,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春期前儿童骨密度值与性别无关(P>0.05);而青春期女童骨密度较男童高(P<0.000 1)。学龄组(6~12岁)儿童骨密度值Z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5),其余组四季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婴儿组秋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学龄前组夏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P均<0.05)。 【结论】 北方地区儿童骨密度值随年龄而增加并受性别影响。青春期儿童应注重钙制品及维生素D的补充。儿童在夏秋季也应根据户外接受日照情况等因素适量添加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聋哑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其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吉林、广东省3所聋哑学校1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聋哑青少年精神质(P)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5.99,t=5.47,P<0.01),神经质(N)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7.11,t=-3.35,P<0.01),男性内外向(E)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4.86,P<0.01),女性内外向(E)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均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t=4.21~12.74,均P<0.01);SCL-90若干因子与EPQ中P、N分量表呈正相关(r=0.16~0.31,P<0.05,P<0.01),与E分量表呈负相关(r=-0.19~-0.35,P<0.05,P<0.01),N、E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 聋哑青少年精神质倾向较高,情绪稳定,男性较为内向,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且较多地受到人格特征中情绪性、内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与儿童ADHD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119例,以及附近普通幼儿园正常对照儿童115例,年龄范围均为4岁0月~5岁11月。研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两组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01)。 2)研究组儿童父母的 PHQ-9和GAD-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健康水平筛查阳性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学龄前ADHD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父母的GHQ-12、PHQ-9、GAD-7得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2~0.35,P<0.01)。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ADHD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重视对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对改善家庭困境及患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ASD患儿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不同性别患儿父母在接受度、要求、角色限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龄期患儿父母在注意缺陷/多动、适应性、心境、接受度、要求、依恋以及压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在多个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学龄前患儿父母的问题解决能力强于学龄期患儿父母(P0.05);较高收入组在问题解决、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较低收入组(P0.01);3)父母压力与父母亲受教育年限及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与患儿年龄及家庭功能量表的得分呈正相关;父母压力主要受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功能中的行为控制以及总体功能影响。结论家庭在养育ASD患儿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养育男性患儿承受的压力更大,同时家庭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压力及家庭功能;并且家庭功能越差父母承受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Gesell发育量表对2岁以内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应用效果,为其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年龄在24月龄以内的55例ASD患儿、4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及131名正常儿童,运用Gesell发育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对3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7.26%的ASD组患儿在Gesell发育量表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ASD组患儿及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五个能区中的得分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患儿与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适应性行为及精细动作上的得分与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患儿在大运动能区的得分优于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区,ASD组得分低于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岁以内ASD患儿即有发育落后及发育不平衡的现象,以语言及个人-社交发育落后明显,大运动发育相对接近正常为特征,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有利于对ASD患儿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其与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以期全面干预ASD儿童及其家庭。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泉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6岁孤独症儿童71名,并同期入组性别、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学龄前期儿童71名;对所有被试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4~16岁版)评定,同时由其母亲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 1)孤独症男童组的CBCL总分、交往不良、多动、违纪、社交退缩和攻击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6.880、-9.417、-5.745、-5.109、-8.869、-3.510,P<0.001),体诉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Z=-2.767,P=0.006)。ASD女童组的CBCL总分、多动、残忍、社交退缩、分裂强迫和攻击性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3.726、-3.356、-2.292、-4.339、-2.226、-2.476,P<0.05)。2)两组ASD儿童母亲的SAS、SDS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6.848、-3.126、-6.385、-2.183,P<0.05)。3)ASD男童母亲的SAS、SDS总分与ASD男童的CBCL总分、多动、违纪、攻击性、体诉、抑郁、强迫因子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ASD女童母亲的SAS、SDS总分与ASD女童的攻击性因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学龄前期ASD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其母亲存在较多的焦虑、抑郁情绪;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应对学龄前期AS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及其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予以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969例样本,运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9例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童73例(14.48%),女童51例(10.96%)。性别和班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中,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这五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2.973,4.285,3.433,3.94,P值均<0.05);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 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六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4,5.234,5.394,-6.909,4.001,5.935,P值均<0.05)。结论 广泛性焦虑及共患其他焦虑在学龄前儿童很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社会生活能力、家庭养育环境有关。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与患儿饮食治疗依从性关系。 方法 调查分析持续治疗的63例PKU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患儿治疗随访过程中苯丙氨酸浓度、随访周期。PKU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自评心理症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自评,按心理症状因子分统计分成I、II组,并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调查。选取儿保科健康查体幼儿家长作为对照组。结果 1)PKU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除外恐惧、人际敏感因子t值均>2.78,P值均<0.01);2)PKU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I组低于II组,I组心理症状因子分均高于II组(除外恐惧因子t值均>4.084,P<0.01);3)I组患儿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好于II组(χ2=29.866,P<0.01),随访周期短(t=3.535,P<0.01),显示良好饮食治疗依从性;4)I组、II组中PKU患儿家长其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度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445,9.718,P均<0.01)。 结论PKU患儿饮食治疗依从性较好的家长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患儿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家长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度等有关。要提高患儿饮食治疗依从性,确保智力正常发育,家长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母亲参与半结构团体干预的心理历程变化过程,为团体干预改善ASD患儿母亲不良情绪状态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研究采用量化取向语文探索与字词分析软件(LIWC)2007中文简体版,对上海市和台湾台中市4例ASD患儿母亲参与半结构支持性团体干预(12次,每次90 min)的前段(第1~4次)、中段(第5~8次)、后段(第9~12次)、结束后12个月共计4个时长段的团体干预咨询录音文稿进行字词分析。结果 4位参与团体干预的ASD患儿母亲从团体干预前段到后段负性情绪词汇不断减少;团体干预中段积极关注自我,工作、个人成就、家庭词汇增多;团体干预后段休闲等提高生活质量词汇上升;干预后母亲心理词汇、关爱词汇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8,3.794,P均<0.05);干预后患儿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P<0.05)。结论 支持性团体干预能够帮助增加ASD患儿母子之间良性调试,减少患儿问题行为。同时,ASD患儿母亲会建构新的自我认同,降低不确定感,提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缓解育儿压力及提升干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首次诊断为ASD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和正常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家长育儿压力的差异。采用家长育儿压力简表(PSI-SF)对家长压力值进行评定,一般育儿信息问卷调查相关育儿压力因素,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评估ASD儿童发育商。结果 多数入组的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存在智力及社会适应发育落后的几率高于运动发育。ASD组儿童家长在压力总分、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及正常儿童家长(总分:100.67±15.08 vs 93.19±13.85 vs 82.61±17.68,F=43.85,P<0.05)。孤独症家长在育儿愁苦分量表压力值高于正常儿童家长(33.34±7.07 vs 29.77±7.47,P<0.05),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的差异不显著。增加父亲带养时间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能帮助缓解家长育儿压力。结论 1)多数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其家长承受着更高的育儿压力。2)增加父亲带养时间、引导父亲更多参与家庭干预,政府、社会对ASD儿童及家长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教育支持,将对缓解患儿家长育儿压力以及提升干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