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孕妇血清或脐血中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湿疹的关系,为儿童湿疹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PRISMA指南,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检索时间均为1998年1月1日-2016年2月29日,中文文献检索以“湿疹”和“维生素D”为关键词,英文文献检索以“eczema”和“vitamin D”为主题词。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检索、筛选、纳入和分析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量为5 919人。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湿疹之间存在关联性,RR值为1.11(95%CI:1.04~1.19,P<0.01);孕妇维生素D缺乏的暴露-反应关系合并效应值[RR值为1.12(95%CI:1.05~1.20)]高于脐血维生素D缺乏[RR值为1.08(95%CI:1.02~1.13)];孕期维生素D缺乏,6月龄组、1岁组、2岁组儿童湿疹患病率分别增加16%、10%和10%(P<0.01)。结论 孕期维生素D缺乏是小年龄段儿童湿疹的危险因素,孕晚期规律补充维生素D能够降低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行孕期摄入维生素D对婴幼儿哮喘发生率影响的系统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孕期摄入维生素D对婴幼儿哮喘发生率影响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5篇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献和4篇RCT文献纳入研究。1)对5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显示,孕期饮食维生素D摄入量高的孕妇比摄入量低的孕妇其后代发生哮喘及喘息的几率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4项RCT中的2项进行Meta分析,共1 355组孕妇-婴幼儿纳入研究,其中补充维生素D组683例,安慰剂对照组672组,结果显示补充维生素D组的孕妇比安慰剂组的孕妇后代发生婴幼儿哮喘的风险较小(OR=0.71,95%CI:0.54~0.92,P=0.01)。结论 孕期摄入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婴幼儿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剖宫产与儿童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五大数据库,最后一次检索时间为2017年9月5日,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检索、筛选、纳入和分析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有63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量为4 818 347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儿哮喘、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结膜炎、吸入性过敏、喘息、枯草热的患病率分别增加19%、31%、14%、29%、4%、16%(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儿童哮喘而言,剖宫产不增加3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生风险,其余各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喘息而言,队列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父母报告症状)、父母无过敏性疾病组,剖宫产与儿童喘息有关联,OR值分别为1.05(95%CI:1.01~1.08)、1.07(95%CI:1.01~1.14)、1.05(95%CI:1.00~1.10)。结论 剖宫产是儿童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做好孕产妇健康宣教和产科质量管理,把好儿童生命质量第一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血清中Vit D水平与儿童变应性鼻炎(A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以求为儿童AR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血清中Vit D与儿童AR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至2019年5月15日。按照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交叉提取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1篇文献,共3 262名研究对象,AR组1 718名,对照组1 544名。结果显示:AR组血清中Vit D水平低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31,95%CI:-1.85~-0.77,P<0.001)。AR组Vit D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17,95%CI:-0.32~-0.01,P<0.001)。AR组Vit 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09,95%CI:-3.57~-2.61,P<0.001)。以地区进行亚组分析,其实验结果异质性均有所降低,考虑不同地区饮食、光照等因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AR儿童的Vit 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尤其以Vit D3下降明显,因此提出Vit D3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AR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血清中Vit D水平与儿童变应性鼻炎(A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以求为儿童AR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血清中Vit D与儿童AR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至2019年5月15日。按照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交叉提取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1篇文献,共3 262名研究对象,AR组1 718名,对照组1 544名。结果显示:AR组血清中Vit D水平低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31,95%CI:-1.85~-0.77,P<0.001)。AR组Vit D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17,95%CI:-0.32~-0.01,P<0.001)。AR组Vit 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09,95%CI:-3.57~-2.61,P<0.001)。以地区进行亚组分析,其实验结果异质性均有所降低,考虑不同地区饮食、光照等因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AR儿童的Vit 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尤其以Vit D3下降明显,因此提出Vit D3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AR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0~14岁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3例哮喘儿童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就诊的44例非哮喘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哮喘问卷调查分析高原地区儿童哮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原地区哮喘儿童发病季节不定(12例,36.4%)或9~11月高发(11例,33%),容易在午夜(12例,36.4%)发病,发病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13例,39.4%)和接触冷空气(7例,21.2%)所致,哮喘限制了儿童的体育活动(26例,78.8%),且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诊断为哮喘(OR=3.660,95%CI:1.498~6.549)、呼吸道感染史(OR=2.660,95%CI:1.409~7.291)、早产儿(OR=2.413,95%CI:1.380~4.356)、有家庭成员吸烟(OR=2.834,95%CI:1.501~5.487)和早期应用过抗生素治疗(OR=4.328,95%CI:3.384~8.645)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而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OR=0.057,95%CI:0.008~0.411)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家长应积极避免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婴儿期尽量使用纯母乳喂养,对预防和控制高原地区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蜡疗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为蜡疗在儿童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MB、CNKI和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蜡疗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由至少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 063例患者,蜡疗组为552例,对照组511例。Meta分析结果:蜡疗组在提高有效率(OR=5.72,95%CI:3.6~9.11,Z=7.36,P<0.001),改善MAS评分(MD=0.54,95%CI:0.35~0.73,Z=5.57,P<0.001)、GMFM-88评分(MD=5.46,95%CI:2.84~8.07,Z=4.09,P<0.001)、关节活动度(MD=10.89,95%CI:3.47~18.3,Z=2.88,P<0.00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蜡疗能够提高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肌肉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42例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哮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非哮喘住院患儿142例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纳入调查的病例组患儿男83例,女59例;129例患儿是因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感染病原体包括:支原体4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7例,流感病毒33例,腺病毒14例,副流感病毒5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孕周≥37周(OR=0.792,95%CI:0.357~0.948)、出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OR=0.320,95%CI:0.107~0.479)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有家族过敏史(OR=1.513,95%CI:1.206~1.742)、有变应性鼻炎史(OR=1.304,95%CI:1.182~1.549)、有食物过敏史(OR=1.815,95%CI:1.492~2.203)、家庭1年内装修(OR=1.328,95%CI:1.102~1.591)、家庭成员吸烟(OR=2.115,95%CI:1.628~2.499)、长期接触毛绒或泡沫制品(OR=1.480,95%CI:1.173~1.772)、学校或家庭邻近大马路(OR=1.815,95%CI:1.692~2.203)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多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主要受出生孕周、家族过敏史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D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调查2015-2016年潍坊市妇幼保健院50名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和50名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和IgE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急性发作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分析两组儿童血清25(OH)D含量差异,及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为(19.54±7.8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3.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9,P<0.05)。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儿童的FVC、FEV1及FEV1/FVC%之间呈正相关(r=0.375、0.339、0.384),与IgE之间呈负相关(r=-0.534)。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与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农村地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防治哮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75例,于2011年5月-2013年10月,分阶段对患儿进行29项因素问卷调查及相关的临床体检,完成调查300例,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各因素与哮喘的相关性统计,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患病率为26.33%;哮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X10)(OR=65.562;95%CI:21.604~198.963),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史(X6)(OR=8.161;95%CI:2.735~24.350),湿疹史(X3)(OR=5.538;95%CI:2.322~13.208),个人过敏史(X4)(OR=3.458;95%CI:1.529~7.823),一二级亲属哮喘史(X5)(OR=3.204;95%CI:1.330~7.721)。结论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生的强预测因子、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哮喘史、湿疹史、个人过敏史是本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钢铁厂工人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使用计算机联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通过关键词收集相关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后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 392篇相关文献,经筛选后纳入12篇文献,涉及我国6个地区。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组效应量进行合并,钢铁厂暴露噪声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是未暴露组的2.09倍(OR=2.09,95%CI:1.68~2.60)。其中当噪声暴露量为<85 dB(A)时合并OR为1.24(95%CI:0.60~2.54),85~dB(A)时合并OR为1.74(95%CI:1.27~2.37),95~dB(A)时合并OR为3.38(95%CI:2.61~4.37),≥ 105 dB(A)时合并OR为5.51(95%CI:3.84~7.90)。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表明当钢铁厂噪声增加时,高血压发病风险随之增加。经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钢铁厂噪声可能使我国职业工人血压升高,且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随噪声暴露等级增高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发生儿童生长痛(GP)及其它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9年6月以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1例儿童GP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补充维生素D等综合治疗,观察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儿童血清25-(OH)D、血钙、血磷及骨密度水平变化,并对可能发生GP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121例患儿经治疗后,有效105例,有效率为86.78%。25-(OH)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接近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水平、超声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检验显示有家族史(OR=2.116,95%CI:1.653~2.879)、体育活动时间>2 h/d(OR=1.279,95%CI:1.038~1.508)、挑食(OR=2.745,95%CI:1.348~5.607)均是G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 结论 儿童GP可能与25-(OH)D水平有关,维生素D对于GP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骨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量评价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索以中英文全文发表的,研究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定量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入选的8篇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并按国家、样本量对研究冠心病的文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表明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普通人群低1.66 ng/ml,心衰病人体内25羟维生素D较普通人群低10.17 ng/ml。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冠心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同欧洲冠心病人群相比,北美洲冠心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北美:WMD=-2.15;欧洲:WMD=-0.96),且在样本量过千的研究中体现的更加明显(WMD=-2.15,95%CI:-3.32~-0.98)。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心衰患者降低程度更为明显,提示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气温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人数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数据库,并以"气温""儿童""哮喘""发病"或"急诊""门诊""住院"为检索词;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Google Scholar英文数据库,并以"climate change""temperature""Weather""morbidity""asthma""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Ambulatory Care""hospitalization"或"child"为检索词,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气温与儿童哮喘发病关系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应用Revman 5.3软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202篇,最终纳入11篇文献,中文9篇,英文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气温与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儿童哮喘发病的比值比OR(95%CI)=2.62(2.35,2.92)。结论气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支气管哮喘患儿162例和同一年龄段健康儿童167名(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血清维生素D浓度和血清总IgE浓度。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血清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总体维生素D水平偏低(中位数分别是9.4 ng/ml和12.6 ng/ml)。在儿童哮喘患儿中,在低维生素D组,观察到高IgE阳性率。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3水平较低,但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关系,以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 以(脑性瘫痪/脑瘫)和(病因/高危因素/剖腹产/剖宫产)等关键词及主题词对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OVI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16年4月1日。对纳入文献采用 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9篇,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7篇。累计病历,观察组共纳入3 327名脑性瘫痪儿童,共852名进行了剖宫产,对照组纳入1 700 535名儿童,共126 323名进行了剖宫产。其分析结果如下:总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关系(OR=1.61;95%CI:0.93~2.79;I2=95%);足月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的关系(OR=2.04;95%CI:1.81~2.29;I2=23%);早产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的关系(OR=0.84;95%CI:0.63~1.13;I2=94%);急诊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的关系(OR=9.77;95%CI:7.37~12.96;I2=95%)。结论 总体而言,剖宫产并不能减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但在急诊剖宫产中,需要一步研究证明到底在那些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补充益生菌对儿童过敏性湿疹的预防效果。方法 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200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值及95%CI,评估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按干预菌株不同及随访时间点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累计干预组3 004例,对照组3 016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的合并RR值为0.76(95%CI:0.65~0.89)(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混合菌株干预效果显著(RR=0.56,95%CI:0.41~0.78)(P<0.05),随访时间≤12个月及≤24个月所得结果表明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效果显著(P<0.05),合并RR值分别为0.69(95%CI:0.51~0.93)和0.77(95%CI:0.60~0.98)。结论 应提倡孕期及婴幼儿期补充益生菌,推荐使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混合菌株,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存在的情绪问题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哮喘患儿的临床综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8~16岁哮喘儿童7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控制问卷(AC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焦虑、抑郁障碍筛查阳性者各24、26例,检出率分别为34.3%、37.1%。焦虑、抑郁障碍得分独生子女组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2.986、3.125)、家庭关系不和谐组高于家庭关系和谐组(t=3.636、5.309)、哮喘控制不佳组高于哮喘控制佳组(t=2.743、2.086);哮喘未规范管理组抑郁障碍得分高于哮喘规范管理组(t=2.3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及哮喘控制程度是哮喘患儿焦虑障碍评分的主要因素(β=0.289、-0.423,P<0.05);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哮喘控制程度是影响哮喘患儿抑郁障碍评分的主要因素(β=0.282、-0.283、-0.266,P<0.05)。结论 哮喘儿童比同龄健康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庭成员及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儿童情绪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解超  周红萍  金昱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1638-1644
  目的  系统评价体育活动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为中国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SPORTDiscus数据库、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集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1日的所有文献,共纳入40篇文献。  结果  纳入文献共包括3 262个研究样本,其中实验组1 674人,对照组1 58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总效应WMD值为121.11,Z=12.37,95%CI=101.91~140.30(P<0.01);学龄儿童亚分组包括32篇文献,合并效应WMD值为126.05,Z=10.42,95%CI=102.34~149.76(P<0.01);青少年亚分组包括8篇文献,合并效应WMD值为104.00,Z=9.72,95%CI=83.02~124.98(P<0.01),体育活动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具有正向影响。采用Meta回归法对学龄儿童组的异质性来源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儿童类型t=12.77,95%CI=28.79~39.74(P < 0.01),不同儿童类型是Meta分析学龄儿童亚分组异质性的来源,可解释55.39%的异质性来源。Egger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0.47,95%CI=-1.48~2.37(P=0.64),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认识灵活性发展的灵敏期,在此期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认知灵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