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嗜肺军团菌感染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年中以不明原因发热收入住院最终确诊为嗜肺军团菌感染的77例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60例诊断为嗜肺军团菌感染,14例为嗜肺军团菌肺炎,3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除11例有轻微咳嗽外,其余病例无特异性症状;38例无任何阳性体征,4例患儿双肺闻及中细湿啰音,21例呼吸音粗;53例血常规白细胞在4~10×109/L内,2例<4×109/L,22例>10×109/L,36例CRP<10 mg/L,38例>10 mg/L;X线检查:双肺斑片影14例,双肺纹理稍粗21例,其余无异常。 【结论】 临床中遇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患儿,尤其是经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除考虑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外,应警惕嗜肺军团菌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流行趋势,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1-2007年某医院痰标本微生物学培养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构成,MRSA的流行趋势及其耐药性,采用随机对照,将100例MRSA感染性肺炎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予万古霉素、痰热清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治疗.结果 32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 308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62株,MRSA分离率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P<0.05);78.07%MRSA来自医院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与MSSA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痰热清+万古霉素联合治疗MRSA感染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万古霉素(P<0.01).结论 MRSA是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除万古霉素外,MRSA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中药痰热清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MRSA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替代万古霉素对MRSA感染的治疗选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许多国家耐甲氧西林/笨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多,由于MRSA的多重耐药性,目前万古霉素仍为治疗MRSA全身性或深部感染的最佳选择。妥布霉素对MRSA的作用很小,因为MRSA的mecDNA中含有编码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基因(aadD),而且此基因可传播MRSA的耐药性。近年来,法国的一些医院分离出对庆大霉素敏感但对妥布霉素耐药的MRSA菌株,而希腊的一所医院则分离出对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敏感的MRSA。本文报导希腊某些医院发生的MRSA临床感染,这些MRSA菌株对所有抗葡萄球菌的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pvl基因携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监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5年4所医院MRSA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2株,分析其临床特点,对MRSA进行MLST、spa、SCCmec和agr分型;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52例MRSA肺炎患儿中21例出现脓胸占40.5%,10例出现呼吸衰竭占19.2%,6例为坏死性肺炎占11.5%,21例同时合并肺外部位的感染占40.4%,5例患儿死亡,病死率9.6%;11种MLST型中ST59最常见占50.0%,其次为ST239占25.0%;SCCmec型中SCCmecⅣ占59.6%,SCCmecⅢ占28.8%;3种agr型中Ⅰ型占84.6%;ST59-SCCmec IV-t437型为主要流行克隆占44.2%;18株携带pvl基因占34.6%,主要存在于ST59型菌株中;pvl基因在坏死性肺炎分离株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肺炎分离株(P0.05);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55.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均敏感。结论 MRSA肺炎患儿常合并肺部并发症和肺外感染灶,病死率较高,ST59-SCCmec IVt437是儿童MRSA肺炎主要流行克隆,ST59型菌株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克隆,pvl基因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胸腔积液结核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活化诱导的CD69用于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结核性胸腔积液43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71例,同时检测2组胸腔积液结核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活化诱导的CD69、腺苷脱氨酶(ADA)及外周血结核T细胞γ-干扰素释放检测(TB-IGRA),另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外周血结核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活化诱导的CD69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ΔCD4+CD69+值高于外周血(t=5.75,P<0.01)。TPE组ΔCD4+CD69+、ADA、外周血TB-IGRA检测结果均高于NTPE组(P<0.01)。胸腔积液ΔCD4+CD69+、ADA及外周血TB-IGRA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AUC分别为0.879、0.805、0.861。结论 胸腔积液结核特异性CD4  相似文献   

6.
<正>胎儿胸腔积液(fetal hydrothorax,FHT)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指在胎儿胸膜腔隙内非特异性液体的异常聚集,其发病率为1/10 000~1/15 000[1],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胸腔,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继发性胸腔积液又包括免疫性及非免疫性[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例孕晚期胎儿重度胸腔积液,以期提高产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1临床资料2021年7~8月,我院产科收治了2例孕晚期胎儿重度胸腔积液的孕妇,孕期均规律产检,孕早期产前筛查均未见异常,父母双方非近亲婚配,表型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骨髓炎临床特征,并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患者进行对比。方法调查2007年1月-2011年3月187例糖尿病足溃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MRSA感染组84例及MSSA感染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入院时MRSA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组织坏死及恶臭发生率较重,分别为(37.8±8.1)℃、(11.9±2.2)×109/L、56.0%、54.8%,MSSA分别为(36.2±7.3)℃、(6.7±1.2)×109/L、20.4%、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患者接受手术次数为(2.6±0.6)次多于MSSA组患者的(1.2±0.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和MSSA组患者肢体保留率分别为79.8%和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糖尿病足感染MRSA致骨髓炎其预后与MSSA感染患者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76例MRSA感染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该人群MRSA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76例MRSA感染烧伤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6.58%.所有分离的MRSA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则完全耐药.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入院时白蛋白水平<35g/L和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与MRSA感染有关(x2=4.422、14.160、3.704和20.569,P均<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MRSA感染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OR=1.087)、住院时间长(OR=1.097)和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OR=4.325).结论 烧伤患者MRSA感染的病死率较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重视高龄、住院时间长和联合使用抗生素烧伤患者MRSA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总结48例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组病例以年长儿多见,3~5岁15例,5~13岁33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少,可伴有肺外并发症;38例胸部X线呈单侧大叶性肺炎,10例胸部X线呈双侧大叶性肺炎,4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腹泻、呕吐;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尤其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难以区分,血清学检测MP—IgM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贵州省1例感染人类冠状病毒HKU1(HCoV-HKU1)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感染HCoV-HKU1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4月27日,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1例贵州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复核得贵州省盘州确诊1例HCoVHKU1感染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病历资料,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血常规检测早期白细胞数减少(2.4×10~9/L)、淋巴细胞数正常(1.8×10~9/L),后期白细胞增多(14.66×10~9/L)、淋巴细胞数正常(5.86×10~9/L),胸部CT检测结果显示双肺感染呈渐进性加重至肺实质改变,经实验室核酸检测确诊为人类冠状病毒HCoV-HKU1。经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来源不清,密切接触者未出现2代病例。结论这是贵州报告首例人类冠状病毒HCoV-HKU1感染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胸腔积液(P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确诊为MPP的13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PE分为单纯MPP组67例及合并PE组70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合并PE组热峰、热程、住院时间及总病程均大于单纯MPP组(Z值分别为-3.948、-5.032、-4.268、-5.590,均P<0.05);合并PE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单纯MPP组(Z值分别为-3.133、-4.903、-3.853、-5.193,均P<0.05);合并PE组发生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及心肌损害的比例均高于单纯MPP组(χ2值分别为196.300、23.739、10.880,均P<0.05);合并PE组较单纯MPP组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更高,影像学以实变为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峰>39.95℃、热程>11.5d、CRP>25.335mg/L及PCT>0.155ng/L是MPP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577(1.046~12.238)、2.486(1.060~5.831)、3.755(1.570~8.983)、2.599(1.100~6.144),均P<0.05。结论MPP合并PE患儿机体内有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需警惕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较高的热峰、CRP水平、PCT水平及较长的热程是MPP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解脲脲原体(UU)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且合并肺炎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105例,男63例,女42例。住院期间首次诊断肺炎后即留取气道分泌物进行UU核酸检测,分为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围产因素、合并疾病、抗菌素治疗、临床结局等指标,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5例早产儿肺炎中,确诊UU肺炎37例(35.2%),UU检测阴性的肺炎68例(64.8%)。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患儿胎龄 [28(27,30)周 vs 29(28,30)周, Z=-0.98, P>0.05] 及出生体重[(1 282.03±292.49)g vs (1 196.62±322.89)g, t=1.34,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相比,母亲单胎率(86.5% vs 50%,χ2=12.15)、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0.8% vs 1.55%, χ2=4.61)、胎膜早破>12 h比例(32.4% vs 11.8%,χ2=5.37)及阴道分娩率(59.5% vs 35.3%, χ2=4.75)均较高( 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阴道分娩是UU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694, 95 %CI: 1.113~6.525)。UU阳性组比UU阴性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12.85(9.32,17.22)×109个/L vs 9.06(7.06,13.37)×109个/L, Z=-3.01, P<0.05];用氧时间延长[(46.8±19.8)d vs (37.8±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77, P<0.05);UU阳性组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9.7% vs 57.4%,χ2=6.265)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54.1% vs 75.0%,χ2=4.801)低于UU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相比,细菌培养阴性率(62.2% vs 50.0%, χ2=8.826)以及三代头孢的使用率(48.6% vs 47.1%,χ2=1.3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阿奇霉素治疗气道分泌物解脲脲原体转阴时间为(9.00±3.14)d;两组间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3.0% vs 69.1%,χ2=0.036)、早产儿视网膜病(10.8% vs 26.5%,χ2=2.66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7% vs 1.5%,χ2=0.195)、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69.4% vs 72.1%,χ2=0.003)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8.1% vs 8.8%,χ2=0.016)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2 h、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经阴道分娩出生的小于32周的早产儿,UU感染风险增加。小于32周早产儿UU肺炎,可表现为用氧时间延长,白细胞计数升高,经过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后,能够有效清除UU,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5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其有无合并肝损害分为单纯MPP组及MPP合并肝损害组.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患儿发生肝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 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性特征,对发病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进行DD 、PCT、CRP的检测,分析DD、PCT、CRP升高与患者发病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对大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少量积液组患儿进行以及胸水常规化验指标分析比较。结果 发病期DD、PCT和CRP均高于恢复期、健康对照组(P均<0.01);恢复期DD高于对照组(P<0.01),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15);发病期患儿体内DD、PCT及CR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恢复期水平;发病期患儿大量积液组DD、PCT、CRP、有核细胞数、TP、LDH、ADA水平明显高于中等积液组、少量积液组;发病期CRP与DD、PCT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DD、PCT及CRP升高可以反映患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严重程度以及积液量;DD、PCT及CRP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4例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疗效情况。结果 4例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62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乏力,可伴有寒战、多汗、腰痛、背部伴双侧肋部疼痛、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均为阳性,1例患者血和胸腔积液均培养出布鲁菌。所有患者均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行胸腔穿刺术抽出胸腔积液黄色液体3例,抽出脓性1例,积液均在中等量及以上,均为渗出液。患者给予12周及以上足疗程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近期疗效有效率达100%。结论 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发病率较低,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多汗以及呼吸系统不适时,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考虑布鲁菌病可能,早诊断、早治疗,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如何简单快捷的对胸腔积液病因作出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收治的15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历,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检测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临床以发热、胸痛为突出症状,ADA≥45 u/L(阳性)92.9%,明显高于恶性组33.3%和其它组20.0%;恶性组CEA≥10μg/L(阳性)88.9%,明显高于结核组3.2%和其它组。结论胸腔积液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就能在患病初期作出病因诊断,从而尽早进行病因治疗,此法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泛胸部X线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某院2005年1—12月收治的15例广泛胸部X线改变的MPP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MPIgM抗体检测,15例患儿确诊为MPP,其中胸部X线示大片阴影8例,肺不张4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临床表现以发热伴咳嗽为主(93.33%),肺部体征少,以双肺呼吸音粗糙(53.33%)及单肺呼吸音减低(46.67%)为主。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儿童MPP胸片表现较临床症状重,应尽早完善其抗体检测,以免耽误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大叶性肺炎将其分为研究组95例(大叶性肺炎)和对照组55例(非大叶性肺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入院常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大叶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年龄、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及心动过速、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分别为(64.08±12.06)%、(36.62±25.08)mg/L、(364.43±152.23)U/L及(39.91±16.65)mm/h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与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及入院时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P感染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与发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CRP水平等有关,临床医生应对其风险给予全面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及时逆转疾病的重症化趋势,达到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85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部感染确诊病例资料.结果85例患者中,56例为学生,11例有明确接触史.昆明地区79例,其余6例分别来自于3个县.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85例)、咳嗽(85例)、咽痛(67例)等.体征包括咽部充血(82例)、扁桃体肿大(79例)、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湿性啰音(85例)等.外周血WBC偏低51例,占60.0%.胸部CT或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支气管炎、支周炎、肺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治疗首选奥司他韦(达菲),未见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合并肺部感染时症状加重,易发展成重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