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的缺血缺氧性损伤。HIE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儿童智力低下及脑瘫和癫痫等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HIE的早期确诊对其预后评价及治疗至关重要。超声、CT检查技术及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且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进步,包括扩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应用,MRI已成为早期诊断HIE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进行早期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确诊的足月HIE新生儿50例,将其作为HIE组,另选取足月无窒息史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MRI与1HMRS对新生儿HIE预后进行早期诊断,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结果经头颅MRI检查,HIE组新生儿出现6种早期异常现象,分别为皮层TIWI高信号、弥漫性脑颅出血、幕上脑水肿均数/叶数、蛛网膜下腔出血、白质TIWI高信号、双基底节区高信号伴随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MRI均能较为清晰地显示;HIE组与对照组基底节兴趣区及额叶兴趣区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酶(NAA)及NAA/Cho比值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73、4.056、4.168;3.515、4.142、4.948,均P0.05)。结论 MRI与1HMRS均能够对新生儿HIE预后进行很好的早期评估,能够客观反映足月新生儿HIE的脑代谢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HI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9名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所有入选患儿在住院期间均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联合两种方法对于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的诊断结果。结果振幅整合脑电图诊断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84,正确指数为0.56;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灵敏度为0.68,特异度为0.81,正确指数为0.49;联合应用aEEG和头颅MRDWI诊断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92,正确指数为0.82。结论在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检查诊断中,联合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提高诊断率,且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作为早期的、床旁的检查诊断方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作为后期诊断及随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1H磁共振波谱(1H MR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HIE患儿为研究组,30例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接受DWI扫描和1H MRS扫描,对比分析影像学图像和所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肌醇(MI)、乳酸(LAC)、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Gln)等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DWI均未出现异常信号。DWI对HIE患儿的检出率为84.4%,显著高于普通MRI(44.4%)(χ2=15.711,P=0.000)。2HIE组患儿的NAA/Cr显著低于对照组(t=5.583,P<0.01),Cho/Cr、MI/Cr、Clu+Cln/Cr和Lac/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WI可以在HIE早期检测中显示病灶范围和数目,1H MRS可以无创地测量HIE患儿脑组织缺血缺氧产生异常的中间代谢物。两种技术均能很好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两者相结合有利于确定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提高对HIE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平扫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分娩并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57例,所有患儿均采用3.0T MRI进行检查,包括常规序列以及弥散序列、磁敏感序列成像,根据MRI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将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将不同序列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7例HIE患儿中,MRI阳性检出55例,检出率为96.49%,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单纯性脑水肿的检出率100%,显著高于常规序列的60%(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100%(9/9),显著高于常规序列的55.5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MRI诊断单纯性脑水肿10例,广泛性脑水肿合并基底节损伤12例,局灶性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16例,脑室周围白质改变7例,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结论 MRI对足月HIE诊断的敏感性较高,通过MRI功能成像选择针对性扫描序列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弥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DWI除了可以直接观察组织信号改变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弥散差值的计算,有利于对病变进行量化分析…。笔者在临床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对由于尿路结石引起梗阻早期的患者的肾脏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经临床诊断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共2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WI检查,对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评价DWI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优势.结果 HIE患儿在MRI上主要表现为T1WI皮层及皮层下点状、线状高信号(9例),双侧基地区信号改变(4例),颅内及头皮下出血(6例),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6例),3例无异常发现;DWI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内点线状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呈对称信号增高,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呈低信号,2例头皮下血肿及1例硬膜下出血表现为呈略高信号,其余颅内出血及头皮下血肿呈低信号或无信号.结论 DWI可作为常规MRI的补充应用于早期HIE的诊断,但对HIE伴发颅内出血性改变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脑损伤(NBI)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可以引起早期死亡,继发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在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检查中,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及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准确诊断及预后判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磁共振成像常规技术及新技术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磁共振功能性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技术在早期局部肿瘤复发诊断中的作用,介绍了磁共振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I,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指出联合使用上述几项技术可更好地检测前列腺癌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的局部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诊治的64例HI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出生无脑损伤的3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扫描,采用反射免疫分析法检测Bcl-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FAP水平。分析多模态MRI参数、GFAP、Bcl-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多模态MRI参数、GFAP、Bcl-2对HIE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T1、表观弥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分别为(1 163.25±57.81)ms、(2.07±0.48)×10-3mm2/s、(16.36±1.23)ml/(100 g·min),观察组T1、ADC、CBF分别为(1 432.96±64.82)ms、(1.19±0.10)×10-3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病例首先行常规MRI检查,之后再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二者检查时间间隔1 h之上,然后对所有患者病灶区的ADC值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高信号显示率能达到100%,而传统MRI检查则显示为高信号或等信号。经过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之后发现,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DC值均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DC值高于超急性期患者。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相对于常规MRI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对不同时期梗死病灶变化具有鉴定意义,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中老年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日趋成熟.现就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情况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58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脑梗死15例,亚急性期闹脑梗死3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和弥散成像检查,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1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清晰显示,而在常规MRI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15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及常规MRI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显示无特异性,常规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在判断乳腺占位良恶性的价值以及相关参数对Her-2基因是否过度的鉴别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乳腺占位患者的磁共振资料,其中良性34例,恶性30例,比较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增强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mic encephalopathy,HIE)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新技术弥散加权像能敏感而早期地发现病变,磁共振频谱无创地在活体上测定脑组织的代谢状态,借助动物实验了解病灶中心区和周边区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从而为有效地提高HIE早期诊断并积极评价其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60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超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图像信号的表现情况、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以及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对弥散系数等。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信号均为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高达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和T1WI、T2WI及FLAIR序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患侧弥散系数、健侧弥散系数以及相对弥散系数低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现(均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度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恶性肿瘤65例,良性肿瘤13例。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良恶性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CT增强扫描(P<0.05);MRI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796),CT增强扫描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03)。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较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诊断中的效能更高,可有效判定宫颈癌分期程度。  相似文献   

18.
于鹏飞 《现代养生》2014,(24):116-116
目的:分析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行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术后病理检查,确认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结果:MRI常规序列结合DWI的诊断准确率为71.9%,敏感性34%,特异度是77.5%;无转移淋巴结的ADC值与转移性淋巴结ADC值数据差异对比(P<0.05)。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结合DWI可有效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儿童脑白质发育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g,MRI)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变化。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采取3.0T磁共振检查的100例正常新生儿及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为A1组(n=7,1个月),A2组(n=18,1个月~1岁),A3组(n=6,1~2岁),A4组(n=23,2~5岁),A5组(n=24,5~10岁),A6组(n=22,10~15岁)。为观察从儿童到青年过渡时期脑白质发育的磁共振成像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另将14例15~20岁青少年纳入B组进行研究(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监护人或本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用3.0T磁共振机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 maging,DWI)扫描,在脑室周缘脑白质取6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进行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并取表观弥散系数均值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及儿童的顶叶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均值与年龄增长呈明显负相关,其降低趋势在2岁前较明显,2岁后仍持续下降,但下降趋势明显减缓。②相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新生儿及儿童侧脑室周缘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均值比较,仅A4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43),其他5组及总体男、女儿童的表观弥散系数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114例正常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的侧脑室周缘脑白质左、右两侧表观弥散系数均值(左侧为1039.319×10-5mm2/s,右侧为1026.295×10-5mm2/s)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613,P0.05)。结论表观弥散系数均值作为磁共振成像的定量指标,其变化可反映脑白质发育过程变化。表观弥散系数均值变化,可早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术前均经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对10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69;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726;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77。联合检查对不同分期子宫内膜癌的总体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能够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提供参考,对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