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在1亿人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达8.83%。HBV感染除了引起患者乙型肝炎固有的病理临床变化外,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本地中小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制定控制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铜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采用分层抽样法对该县某镇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面广、量大,是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其管理问题亟待研究解决。1983~1985年,我们在重庆市6个工厂的人群中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并对HBsAg阳性者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定量检测的变化,以期 为乙型肝炎后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 年2 月—2016 年 2 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患者59 例,选择82 例同期住院的单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 HBeAb、HBV DNA 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癌组HBsAg、HBeAg 的含量低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HBsAb、HBeAb 及HBV DNA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随 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HBsAg、HBeAg 含量可能会逐渐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或好 转,有可能进展为肝癌,所以对病毒载量较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仍需积极抗病毒治疗,且应至少3 个月 复查1 次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刘子洪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66-1166,1168
目的了解昌邑市2006-2009年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HBsAg与HBeAg携带情况,为控制乙型肝炎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相关指标。结果本次调查共检测从业人员39334人,其中HBsAg阳性率为3.4%,HBeAg阳性率为0.77%;男性HBsAg阳性率(3.6%)高于女性(3.2%),男性HBeAg阳性率(0.9%)也高于女性(0.7%)。不同年龄组HBsAg、HBe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人群中HBsAg、HBeAg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青少年和青壮年检出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从业人员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无症状携带者是人群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但分布广泛,多数不易转阴,且携带时间长,可长达40多年,故携带者对乙肝的传播及健康人群的危害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检查HBsAg对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1991年~1995年间,我们对包头市昆区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我国估计有1亿人左右,HBsAg无症状携带者(简称“携带者”)不仅可以成为乙型肝炎的传染源,而且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促使携带者 HBsAg 阴转,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AntiHBs)的情况,促进高校的预防保健、乙肝疫苗接种及高校中HBsAg阳性者和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每年入校的新生进行HBsAg和AntiHBs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四届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5.09%,AntiHBs阳性率60.96%。结论:大学是学生生活学习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传染病易于流行的地方,切实做好乙型肝炎的检测、预防,防止乙型肝炎在校园内流行,是一项很重要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上常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在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系统作为乙肝感染的依据,其结果中常见的有"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三者同时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者同时阳性)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上常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在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系统作为乙肝感染的依据,其结果中常见的有"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三者同时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者同时阳性)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以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分布和流行的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24日~2010年4月12日在我院5-6岁和所有年龄段的输血前检查中HBsAg、HBsAb结果进行回顾统计。结果男女HBsAg、HBsAb比较有显著性意义;所有年龄段组、5~6岁组HBsAg、HBsAb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的补种和加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是指血清 HBsAg 阳性持续半年以上,无肝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正常。估计我国有HBsAg 无症状携带者(下称携带者)约1亿人。携带者不仅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且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重视携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55岁及以上回族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现况。方法:对6582例55岁及以上回族健康体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液中HBsAg标志物,描述其阳性率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共有372例人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68%;不同性别HBsAg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01);老年女性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2,P=0.013)。HBsAg阳性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01;χ~2=34.33,P<0.001)。结论:回族老年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水平较低,可能与回族特殊的生活方式有关,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根据WHO统计,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ASC)约占10%。近年来高校学生患乙型肝炎的比例不断增多,给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及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我院新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加强学生乙肝检验的预防工作,现将我院12届新生5258人乙肝检验情况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巴据估计,全世界约有到2亿人为HBsAg携带者,而我国约有一亿人口HBsAg阳性[1]。为了解青少年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现状,探索乙型肝炎的预防对策,作者1996年11月对镇江市丹徒县和润州、京口两区的19所大、中、小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药盒、RPHA法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检测人数共3354人(男1701人,女1653人);结果阳性人数73人,平均阳性率为2.18%,低于全国总体人群10%的感染率。性别差异:平均阳性率比较.男生高于女生P<0.01;年龄差异:7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1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P<0.05;城乡差异:农村高于城市,P<0.01。结果表明的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总体人群及其不同人群的分布特点,提示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小学学生和农村学生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对控制乙型肝炎总体人群的发病率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都匀市区成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携带者)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为了解近年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人群中分布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3年4月~8月对630名正常人进行了HBsAg血清学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HBsAg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C患者癌旁肝组织HBcAg的表达;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ELISA一步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和HBsAg含量,以此作为试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无乙肝病毒感染的肝血管瘤或肝囊肿切除术后所取的肝组织HBcAg的表达,以此作为对照组。分析肝组织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HBV-DNA含量、HBsAg含量的关系。结果:对照组20例的肝组织HBcAg均为阴性。试验组50例癌旁肝组织HBcAg阳性30例,阴性20例;HBV-DNA阳性率为64%,阴性率为36%,联合检测癌旁肝组织HBcAg和HBV-DNA阳性率为80%;试验组中肝组织HBcAg阳性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阴性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C患者癌旁肝组织HBcAg联合检测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血清HBV-DNA;与血清HBsAg含量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我国HBV携带者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其中约50%的携带者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我们对HBV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在539例HBsAg阴性者的血清中,HBeAg、抗-HBs、抗—HBe、抗—HBe都有不同的阳性率,说明HBsAg阴性并不能否定HBV的感染,而且其血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的传播非常广泛,遍及世界五大洲,该病表现为:潜伏期长,传染途径广,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可转为肝硬化,极少数可演变为肝癌,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型肝炎抗原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不表现临床症状,体内 HBsAg 存在时间长,因此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性较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体检中,发现我国有近一亿人为 HBsAg 携带者(1)。所谓 HBsAg 携带者(2)者是指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其它肝功能正常并且经乙型肝炎一个平均潜伏期2~3月的观察仍属正常人群者。这些人群又可称“健康带毒”者。HBsAg 携带者,在健康人群的发生率(2),据国外报告为0.1~1.23%,国内报告为4~11.4%,国外的华侨和中国血统人为4.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与血清免疫和生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14例乙肝患者血清,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HBV-D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分析各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214例中, HBV-DNA阳性率为57.48%;HBeAg阳性率为28.04%。HBV-DNA载量与HBsAg和ALT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0.05), 但与HBeAg水平密切相关(P<0.01), HBV-DNA阳性组的HBeAg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与HBsAg和ALT水平无相关性, HBsAg水平作为HBV-DNA的替代方法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