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优选紫草三黄栓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对比实验,以栓剂的外观形态、硬度、药物溶解度及融变时限为指标,考察传统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基质对本制剂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采用热熔法,以PEG400/PEG4000(3∶7)混合为基质,药物基质比为1∶4。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大工业成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香莲栓剂的制剂处方.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对香莲栓剂的制剂处方进行筛选,以脱模时间、外观、1 h体外溶出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评价香莲栓剂的质量.结果 优选出该栓剂的最佳的制剂处方为:浸膏与基质间比例为1:3,混合脂肪酸甘油酯(36型,36#)与蜂蜡和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S-40)之和间的比例为16:1,蜂蜡与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的比例为2:3.结论 该处方设计合理,制剂工艺可行,优选出的最佳制剂处方经验证,其结果稳定、可靠,所制备的香莲栓剂色泽均匀、外观光滑,融变时限、1 h的溶出度等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黄芩苷水溶性栓剂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熔融法制备黄芩苷水溶性基质栓剂,采用体外溶出试验方法考察栓剂的释放特性。结果:制备的水溶性栓剂硬度、融变时限均符合要求。水溶性栓剂释药速度快,在40min时可达到最大释放,释放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结论:PEG4000∶PEG400为7∶6的黄芩苷栓剂型较优。  相似文献   

4.
宫保康栓成型工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保康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甘油明胶、半合成脂肪酸酯和PEG4000/PEG6000对所制栓剂的外观形态、溶解时限和溶出度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基质及基质与药物的最佳比例,确定宫保康栓处方。结果:最终确定以甘油明胶为基质,基质与药物的比例为2∶1。结论:按确定的工艺制备的宫保康栓含药量高,用药量小,简便快捷,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仙灵骨葆滴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硬度、圆整度、溶散时限、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药物与基质的比例、滴制温度、冷却剂上部温度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是二甲硅油350cs作为冷却液,处方配比为:提取物∶聚乙二醇1500(PEG1500)∶聚乙二醇4000(PEG4000)(1∶0.8∶0.4),滴制液温度85±2℃,冷却剂上部温度为35±2℃,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以筛选出的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成品得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黄柏栓的处方和成型工艺。方法以融变时限和外观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热熔法制备黄柏栓,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柏栓的处方和成型工艺,并对制备的黄柏栓进行质量检查。结果优选的处方是:2 g水提干浸膏粉,纯化水1 mL,明胶2.5 g,甘油6 g,硬脂酸2 g,冰片0.1 g,制备温度70℃。结论优选的处方及成型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南五味子总木脂素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选择玉米油和聚乙二醇600(PEG600)为分散剂,氢化植物油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稳定剂,聚山梨酯80(Tween80)为助溶剂,筛选内容物最佳处方.以胶囊收率和轧囊现象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进料口温度、胶囊出口温度和转篮干燥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内容物最佳处方为主药-玉米油-PEG600-1,2-丙二醇-CMC-Na-氢化植物油-Tween80-水(44∶10∶ 15∶ 1∶8∶9∶3∶ 10),最佳制备工艺为进料口温度50℃,胶囊出口温度20℃,转篮干燥时间24 h.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复方黄芪栓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雅  刘汉清 《中药材》2006,29(8):853-855
目的:优选复方黄芪栓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确定提取工艺;以半合成棕榈油酯为基质与干浸膏粉配比试验,确定栓剂成型条件。结果: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 h;成型工艺为基质与干浸膏粉的比例1∶1。结论:本工艺提取方法简便可行,且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高。栓剂外形完整光滑,融变时限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柏及栓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对比实验,以外观形态、硬度、融变时限为指标,优选不同基质的最佳比例及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通过溶出度实验,确定最佳基质类型。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采用甘油明胶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最佳比例为1∶2.5。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没食子水提浸膏为主药,研究其栓剂成型工艺,并对其直肠黏膜刺激性进行评价。用煎煮法制得没食子浸膏,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玫瑰花油为基质,热熔法制备没食子栓剂。测定栓剂重量差异和体外融变时限,UV-Vis考察药效成分。用新西兰大白兔为受试对象,连续14 d使用没食子直肠栓剂,取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最终确定制剂的处方组成为:以半合成脂肪酸酯和玫瑰花油(2∶1)为基质,载药量54%,制得的制剂外形光滑圆锥形,呈褐色;质量差异(1.43±0.03)g,平均融变时限(17±2)min;每枚栓剂平均含多酚332.4 mg·g~(-1)、鞣质245.0 mg·g~(-1)、多糖3.3 mg·g~(-1),连续给药对直肠黏膜无刺激。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剂型适宜、给药方式符合临床使用目的;制剂对给药部位黏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滇桂艾纳香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配比、滴制温度、滴距、滴速、冷却温度、冷凝剂种类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1:1),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2,滴制温度为80℃,滴速为2225滴/min,滴距为10cm,冷凝温度为1025滴/min,滴距为10cm,冷凝温度为1015℃,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结论该工艺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外观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清肺抑火滴丸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滴丸的外观(圆整度、色泽、硬度)、丸重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间为考察指标,对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料温、基质的配比以及滴距等进行了优化.结果 清肺抑火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1,料温为80℃,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配比为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番荔枝内酯滴丸制剂工艺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剂工艺.方法:以滴丸成型情况、硬度、溶散时限及丸重差异等为指标,对滴丸处方工艺及滴制条件等方面进行优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番荔枝内酯滴丸中的番荔枝总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冷却剂二甲基硅油,PEG4000与PEG6000比4∶1,药物与基质比例1:4,料液温度70℃,冷却剂温度5~15℃,滴距2 cm,滴头内径/外径2/2.5 mm;滴丸中番荔枝总内酯含量分别为2.53,2.54,2.66 mg/滴丸.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重现性好;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作为番荔枝内酯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金荞麦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药粉与基质配比、聚乙二醇6000与聚乙二醇4000的配比以及滴距等滴制工艺。结果:金荞麦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提取物∶基质=1∶2.0,提取物药粉∶水=1∶0.4,基质为PEG4000,滴距为6cm。结论:本方法所确定的金荞麦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合理可行,所制滴丸具有良好的外观,且溶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选益心脑滴丸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益心脑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以基质种类、中间体与基质用量比、滴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滴丸成型工艺,以滴距、冷凝剂温度和滴速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滴制工艺.结果 优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PEG 4000∶PEG 6000为1∶2,药物∶基质为1∶2,滴温75 ℃,滴距10 cm,滴速30滴/min,冷凝剂温度10 ℃.结论 选取制备工艺合理、简便,适用于本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丁香苦苷滴丸剂的工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丁香苦苷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料温、基质的配比等方面进行考察,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综合质量3个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选制剂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根据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以PEG4000∶PEG6000=4∶1为基质,丁香苦苷∶基质=1∶4,药液温度80℃。结论该工艺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泽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与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含药量、药液温度和滴距等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泽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是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含药量30%,基质比例PEG4000-PEG6000 1∶3,药液温度(85±1)℃,滴距2 cm,冷凝液温度(6±0.2)℃,冷却距离70 cm,滴速40d·min -1,滴管口内外径分别为1.64,2.22 mm.结论:优选的泽泻滴丸成型工艺简明可行,滴丸成型性好,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影响刺五加总黄酮滴丸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与药物比例、基质与基质比例、滴制时药液的温度、滴速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外观、丸重差异、溶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黏度200mPa/s的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基质PEG4000与PEG6000配方比例为2:3,药物与基质比例1:2,料液温度80cc,滴速35滴/min,冷却剂温度-10℃,滴距80mm。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