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129例农牧民孕妇孕期保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藏农牧民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方面的抽样调查,以了解西藏农牧民孕妇孕期保健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农牧区孕妇孕期保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临床本科学生课间见习机会,对就诊于曲水县人民医院的129例农牧民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状况及相关问题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129人,接受过产前检查的有107人,产前检查率为82.9%,产前检查3次及以上者占41.1%。结论西藏农牧民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少,产前检查率低,其原因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交通及卫生保健工作有关,故加强农牧区孕妇孕期保健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6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目标,对所有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例孕产妇中,产前接受检查者540例,产前检查率为90.0%,540例孕产妇中孕早期开始进行产前检查所占比例仅为14.8%(80/540),且孕早、中、晚期均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仅占11.7%(70/600);社会人工学因素(产次、户籍所在地、年龄、职业以及医疗付费方式)和孕产史是影响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和产前检查次数的主要因素。结论:产前保健服务工作尚不完善,医疗保健部门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特点,选择针对性解决对策,进行健康宣教,切实提高产前保健工作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早孕建卡率,保障孕产妇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降低难产因素,确保优生优育。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333例外来流动人口的产前检查现状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尤其是计划外妊娠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状况,即系统管理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5%),合格产前检查率、孕产妇早检率较低(12.3%),产检达到国家规定标准≥5次者低(57.7%),剖宫产率高(35.7%)。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缺陷,超生现象严重。结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意识薄弱,相当部分流动孕产妇不知道要孕产期检查及系统检查。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计划外生育因素是影响其产前检查及系统管理率达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流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提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建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4个城市的流动妇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51.13%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87次,82.67%的孕产妇在医院中分娩,31.09%的产妇接受了产后访视。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观念和经济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接生等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析尼日尔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方法:利用尼日尔2006年人口和卫生调查(NDHS)数据,分析6301名被调查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结果: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存在城乡差异;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影响孕产妇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接受3次及3次以下产前检查的妇女占46%,接受4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占15%;孕产妇妊娠16周以内接受第一次产检的比率为14%,住院分娩率为17.2%,产后访视率为19%;产前检查有利于安全分娩和产后护理。结论:经济状况和地区差异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较大,单纯地改善保健项目并不能克服社会经济障碍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尼日尔政府应重点关注资金投入,提供优质孕产妇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探讨影响妇女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地区710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孕早期检查和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1.55%,接受过8次以上产前检查的占44.27%,而孕12周内接受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妇女占4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妇女的文化程度、产前检查知识认知、家庭月收入、有无保健保偿、产次、有无孕保册等因素是孕早期检查的影响因素;而妇女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保健保偿、产前检查知识认知是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结论:有必要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妇女正确的产前检查的就医行为,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州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方法在福州市流动人口聚集区,对480例流动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1%的流动孕产妇接受过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9.4%,建卡率为52.3%,住院分娩率为98.5%,产后访视率为51.3%,32.5%流动孕产妇接受过保健知识指导。流动人口妇女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月人均收入、生育史和是否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率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接生、健全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系统,提高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1632名孕产妇进行产前保健服务需求状况调查,采用列联表χ2检验,比较不同收入状况妇女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和健卡率。结果医院选择、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就医环境、仪器设备、医疗技术、孕期保健知识需求7个维度的每项需求得分分布在需要至极需要之间,最高分为"孕期保健知识需求",得分(3.56±0.52);最低分为"医院距离选择",得分(3.09±0.51)。在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项目中,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妇女间存在差异。三项指标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8.31,χ2=36.56,χ2=11.53,P<0.05)。结论产前保健是降低母婴死亡率和提高婴儿出生质量的重要措施,建议加强对产前保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保健服务能力,改变产前保健形式及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的满足孕产妇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艳玲  陈红华  李玲 《医学与社会》2013,26(2):26-27,58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医院流动人口妇女产前检查利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到武汉市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84名在2005-2010年间有生育史的流动人口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怀孕期间产前检查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妇女产前检查率为96.43%,最近一次怀孕期间接受过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者占72.32%。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和既往生育史是流动人口妇女产前检查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完善流动人口妇女的医疗保障制度,制定孕妇最基本的孕期保健项目,并将其纳入到医疗保险项目中,使流动人口妇女有能力承受最基本的孕期保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对子痫前期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例有产前检查和34例无产前检查子痫前期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妊娠母儿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有产前检查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新生儿预后良好;无产前检查组有20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占58.8%,1例患者死亡,宫内死胎2例,围生儿死亡5例。结论:定期产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对低收入及低文化水平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四川贫困地区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孕产妇卫生保健服务调查表"对1998以来分娩过或目前怀孕的妇女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 共调查了462名孕产妇,其中接受过产前保健服务的孕产妇人数最多,有387人(83.77%);接受了产后访视的人数最少,仅有144人(31.17%).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孕产妇,其孕前保健利用率、产前保健利用率和住院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收入低(<1000元)的孕产妇在利用保健服务方面的情况明显差于年收入较高(>5000)元的孕产妇(P<0.05),享受合作医疗保险和贫困医疗保险的孕产妇在孕前保健、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接受产后访视方面的情况都明显好于完全是自费的孕产妇(P<0.05.结论 四川贫困地区农村孕产妇保健利用状况仍不容乐观,这可能与该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育龄妇女文化程度不高,医疗保险普及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辅助生育治疗并成功分娩的不孕症患者的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生殖中心对不孕女性的宣教提供基线资料和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在生殖中心行辅助生育治疗并成功分娩的2 000例不孕女性,签署知情同意后调取其基本信息,并电话随访其产前检查次数,同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结果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改进宣教模式及内容。结果 因不孕症行辅助生育治疗的孕产妇的产检次数达标率94.50%,早孕检查率为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前检查频次受孕产妇的不孕类型、年龄、生育史、户口类型、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每周工作时长、吸烟情况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户口类型和个人年收入与产前检查次数显著相关。结论 不孕症女性妊娠后的产前保健意识较强,产检次数达标率高,早孕检查率高。户口类型和个人年收入是影响产检次数的主要因素,建议对农村户口、低收入的不孕症女性加强产前宣教,告知产前保健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英涛  陈刚  吕军  张立  张德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6,9(7):546-547,550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532名流动人口妇女建立孕产期保健卡、住院分娩、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情况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收入的流动人口妇女,其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配偶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原平市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农村孕妇孕期保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乡级妇幼员每月进村入户进行质控的机会,对原平市2345名农村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状况及相关问题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2345人,接受过产前检查的有1850人,产前检查率为78.89%,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者占49.5%.结论原平市农村孕产妇检查次数少,产前检查率低于项目要求的90%,其原因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政策知晓、家庭环境、交通及卫生保健工作有关。故加强农村孕妇孕期保健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西州农牧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影响因素,加强农牧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1]。方法:根据海西州妇幼信息报表及历年工作质量考核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财政投入不足、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广大农牧区群众保健意识淡泊,是我州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广大农牧区孕产妇保健意识是提高我州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爱萍 《中外医疗》2008,27(9):68-68
我国孕产妇保健事业发展很快,各地均先后建立健全了孕产妇系统保健与孕妇管理,其目标为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几患病率并提高母儿生活质量.产前检查是保证孕妇及胎儿安全的有效手断.本文通过对产前保健概念及其重要性的阐述,探讨孕妇产前检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农牧区产前期与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196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对照组仅做定期产前检查,观察组除定期检查外,还要在孕妇学校接受系统的孕期教育及产前培训。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降低,各产程时间显著缩短。结论:孕产妇在孕期、产前接受健康教育,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的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是产妇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母婴的安全,也影响着产妇的顺利分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出现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以及相关不良妊娠反应等都与孕产妇的产前保健利用有直接关系。影响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研究将针对我国妇女围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产妇的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浙江省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浙江省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为病例组,符合配比条件(单胎、年龄、分娩医院、妊娠周数)的流动人口非死亡孕产妇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孕产期保健情况、分娩情况等.结果 共收集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病例72例,符合匹配条件的对照288例.两组在社会人口学、孕期保健,妊娠并发症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无检查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是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产前检查加强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水平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惠丽  黄翠敏  曹霞 《海南医学》2012,23(11):133-135
目的了解海南省妇女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相关妇女保健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海南省妇女保健情况调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0-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浪起伏、缓慢下降趋势,11年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24.74/10万~47.54/10万之间;2010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4.74/10万,较2000年44.28/10万下降了44.13%,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的目标要求。海南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率由2000年的81.06%上升至2010年的91.92%;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海南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2000年的43.15%上升至2010年的48.6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趋势明显。海南省住院分娩率2000年为81.35%,2010年为99.4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98.10%上升至2010年的99.82%;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结论加强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建设,加大对省市县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的投入,逐步增加和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工作配套经费,建立健全基层妇幼卫生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和提高妇女保健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