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山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山市2001-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全部存档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6年全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54起,中毒1 199人,无死亡病例;中毒高峰季节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62.96%;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共发生41起,中毒893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人数的75.93%和74.48%;中毒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发生35起,占总起数的64.81%;中毒责任单位以集体食堂发生最多,发生中毒36起,866人,分别占总数的66.67%、72.23.%。结论中山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2008-2015年某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防控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某市2008-2015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某市2008-2015年共发生集体食堂食物中毒39起,中毒人数827人,集体食堂的中毒占总中毒起数的65.0%,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75.7%,中毒多发生于企业单位的食堂,每年均有发生,以1月、2月和7月、8月为高发期,主要以细菌性引发的中毒最多,共有19起,占集体食堂中毒总数的48.7%,其次为有毒植物引发的中毒,共有12起,占集体食堂中毒总数30.8%,中毒食物主要为熟肉类食物,共有15起,占中毒食物的38.5%,其次为四季豆和扁豆,共有12起,占中毒食物的30.7%。结论近年来某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有下降趋势,但也要加强管理,开展预防有毒植物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加大对集体单位食堂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2006—2010年某市食物中毒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竞  钱宗升 《职业与健康》2011,27(6):653-655
目的了解某市食物中毒发生变化趋势及发生原因,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某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资料,对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趋势、中毒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05起,中毒867人,第3季度食物中毒发生率占42.9%,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占62.9%,细菌性食物中毒占61.9%,四季豆在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占52.6%。结论第3季度为高发季节,集体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是高发场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主要病因,四季豆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宣传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宁市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今后类似案件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起案件均为因致病菌污染食品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件。结论根据南宁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西省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暴发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山西省11个市119个县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子系统"报告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山西省共报告集体食堂食物中毒12起,中毒631人,无死亡。1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起,植物性食物中毒6起,原因不明4起;1季度4起,2季度2起,3季度5起,4季度1起;单位食堂5起,工地食堂6起,学校食堂1起。[结论]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是降低山西省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的关键,预防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是全年都应关注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在企业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方法运用HAccP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食堂卫生管理进行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结果实施HACCP管理系统后较“实施前’’在卫生管理、卫生基础设施投入、食品加工制作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HACCP系统对于提高企业食堂卫生管理水平、预防集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发生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荣成市食物中毒情况,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荣成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荣成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9起,中毒人数408例。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12起,占41.38% 化学性食物中毒1起,占3.45% 不明原因食物中毒16起,占55.17%。集体食堂11起,占37.93% 小型餐饮单位10起,占34.48% 宾馆4起,占13.79% 其他4起,占13.79%。[结论]荣成市食物中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湛江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湛江市2004-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湛江市3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20起,中毒303人.5~8月发生14起、中毒179人;集体食堂10起;中毒食物中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占65.0%;主要原因是原料污染和加工方法不当.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其次是沙门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结论]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重点食物的监督和监测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食品加工水平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结果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5起,中毒人数759人,年均发病率为19.30/10万,病死率为0;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为主,占48.89%,其次是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占28.89%;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占35.56%,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占33.33%。结论清远市清城区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家庭发生的食物中毒以有毒动植物为主,情节较为严重;加大食品卫生的宣传力度,加强工厂食堂的卫生管理,提高人们群众的卫生意识是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北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报告95起食物中毒事件,较大级别最多(占44.21%),病死率为15.71%;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分别占43.16%、69.66%,真菌性食物中毒死亡数最多(占59.72%);家庭、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88.42%),家庭主要为真菌性食物中毒(占60.46%),集体食堂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70.97%);6-9月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由细菌性和真菌性引起(占87.72%);报告事件数居前五位的市州为恩施州(占22.11%)、十堰市(占18.95%)、襄阳市(占12.63%)、黄石市和宜昌市(各占9.47%);恩施州和十堰市主要以真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分别占该地区总事件数的66.67%、50.00%。 结论 较大级别事件居多,且其病死率高;细菌性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真菌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场所,且以真菌性居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病例数多,且以细菌性居多;6-9月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期,以细菌性和真菌性为主;西北部等山区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地区,特别是真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食物中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区2000~2004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花都区2000~2004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40起,中毒人数374人,死亡人数1人,病死率为0.27%。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共25起,占6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责任单位以餐饮业发生的起数最多,为14起,109人中毒,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35%、29%;集体食堂引起食物中毒的人数最多,为12起,220人中毒,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30%、58%。结论广州市花都区的食物中毒主要为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加强监督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龙岩市新罗区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罗区2011—2015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罗区2011—2015年共发生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330人,总罹患率9.3%,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均最多,分别占71.4%和74.8%,罹患率也最高。发生场所集体食堂8起、饮食服务业6起、家庭聚餐5起,家庭食物中毒的罹患率80.0%为最高;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10起),罹患率以植物性食物中毒最高(66.7%)。结论近几年新罗区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龙岩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为建立食物中毒预警体系,寻求最佳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龙岩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39起,中毒1 129人,死亡1人。39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4起、中毒982人,化学和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29人;原因不明性食物中毒7起、中毒118人;发生起数最多的是第三季度(15起),中毒例数最多的是第三季度(607人);发生起数最多的场所是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是集体食堂。[结论]龙岩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有下降的趋势,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第三季度发生最多,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  相似文献   

15.
中山市1998~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20起,中毒人数4 631人,年均发病率为49.27/10万。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三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占中毒总起数的43.4%,第二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发生90起,占中毒总起数的75.0%。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共发生69起,占中毒总起数的57.5%。中毒食品以肉与肉制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共发生59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9.2%。结论近年来中山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且中毒的致病因素有所变化,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市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深圳市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深圳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5起,中毒病例16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28/10万。中毒事件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2月,共报告12起(占80.00%),涉及中毒病例132例(占79.04%)。多发生在集体食堂及饮食单位,共13起(占86.67%),涉及161例中毒病例(占96.41%);中毒食品以肉与肉制品、水产品为主,共计7起(占46.67%),涉及110例中毒病例(占65.87%)。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6起、99例),以沙门菌食物中毒最多(3起、61例)。结论应加强对市民、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宣教,加大监督、监管力度,提高处置能力,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山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2001-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全部存档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6年全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54起,中毒1199人,无死亡病例;中毒高峰季节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62.96%;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共发生41起,中毒893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人数的75.93%和74.48%;中毒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发生35起,占总起数的64.81%;中毒责任单位以集体食堂发生最多,发生中毒36起,866人,分别占总数的66.67%、72.23.%。结论 中山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HACCP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食堂人口密度大,用餐人数集中,是易发生中毒等事故的场所.2007年1-6月,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34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79%;中毒人数4 45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0%;死亡96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42.86%[1].为保障高校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关键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目的,确保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2].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简称,作为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2部分组成[3-5].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6-9].  相似文献   

19.
2003-2006年东莞市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东莞市2003-2006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03-2006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2003-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27起,中毒人数2 154人,年均发病率为8.32/10万,病死率为0.28%;中毒多发生在第3、4季度;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为主,占45.67%,其次是有毒动植物性,占31.49%;中毒的食物品种以四季豆最多见,占29.92%(38/127);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占73.23%,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占15.75%,发生在家庭的中毒事件较少,但其发生中毒的死亡情况最为严重。结论东莞市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家庭发生的食物中毒情节最为严重;加大食品卫生的宣传力度,加强工厂食堂的卫生管理,提高人们群众的卫生意识是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集体食堂是集中就餐的食品经营单位,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暴发.为探讨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发病规律,预防中毒的发生,现将1990~1996年山东省境内发生的50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所用资料来自山东省各市地的食物中毒报表.2 结果与分析2.1 中毒情况 1990~1996年,各地报告由集体食堂制作或出售的食品引起的中毒50起,发病2703人,无死亡;占同期全部食物中毒起数(310)的16.13%,占同期全部中毒人数(8890)的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