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CIK细胞对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CIK细胞、建立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CIK细胞对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CI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过程中血清和腹水中CEA以及血清IL 2、TNF α、IFN γ、GM CSF含量的变化。结果 :NS对照组裸鼠腹水继续生长 ,与其相比 ,CD3AK组体质量、腹围、腹水量均明显减少 ,P <0 0 1。CIK组较CD3AK组上述指标有进一步显著减少 ,腹水均全部消失 ,其腹水抑制率达 10 0 % ,P <0 0 1;NS对照组裸鼠血清、腹水中CEA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 ,与其相比 ,CD3AK组明显减少 ,CIK组较CD3AK组血清中CEA含量进一步显著减低 ,P <0 0 1;另外 ,与NS对照组相比 ,CIK组裸鼠血清中IL 2、TNF α、INF γ、GM CSF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CIK细胞对脾虚型人胃癌腹膜移植裸小鼠模型有更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并可显著减少胃癌细胞CEA的分泌 ,继续分泌IL 2、TNF α、INF γ、GM CSF等细胞因子而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CIK)抗肿瘤活性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志愿者和恶性肿瘤患者PBMC培养获得CIK细胞,用LDH释放法分别对PBMC和CIK进行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测定,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和CIK细胞群中颗粒溶素(granulysin, GNLY)和穿孔素(perforin, PFN)的表达.结果:在效靶比为5∶1时,健康人和肿瘤患者PBMC对肿瘤细胞K562的裂解率分别为6.33%和1.29%,两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K562的裂解率分别为14.7%和14.16%,PBMC与CIK对细胞的裂解率显著提高,P<0.01;GNLY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由4.43%和1.95%上升到19.15 % 和17.52%,P<0.01.但PFN细胞却由21.91 % 和14.69%降低到4.96%和3.7%,P<0.05.结论:肿瘤患者PBMC抗肿瘤活性下降可能与该细胞中GNLY和PFN表达减少有关;CIK细胞杀伤肿瘤活性的提高可能与GNLY的表达增加相关;PFN表达下降可能是维持CIK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也是当前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DC的表面标志、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以及将其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脐血CIK细胞体外增生活性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为CIK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脐血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以CD3单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rhIL-1)和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为诱导剂制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并设只加IL-2诱导成的LAK细胞和未加细胞因子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作为对照。培养前后分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型的改变,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生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实验发现,通过细胞因子的联合,可大量诱导出高活性的CIK细胞,CIK细胞在培养的第5天开始增生,第14天达到高峰,增生的细胞表型以CD+3 CD+56细胞为主。而LAK细胞的增生高峰出现在第7天,随后增生不明显;CBMNC表型无明显变化,增生不明显。CIK细胞针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高于LAK细胞和CBMNC。结论 在体外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下脐血能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脐血CIK细胞体外扩增快,杀伤活性强,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优于传统的LAK细胞,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l mRNA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和细胞因子诱导活化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体内协同抗瘤活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诱导培养为DC和CIK细胞.将人肺腺癌细胞mRNA转染DC细胞,并将转染后成熟DC与CIK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混合培养前后的CIK细胞表型变化,并通过建立人肺腺癌细胞移植模型研究其体内的协同抗肿瘤活性.结果:混合培养后的CIK细胞表面CD3 CD8 及CD3 CD56 表达显著升高,P<0.01;共孵育后的mRNA-DC-CIK细胞组与其余各组相比,体内肿瘤抑制效率明显增大.结论:利用该方法来负载DC瘤苗具有可行性,为临床上解决DC瘤苗因肿瘤抗原的来源困难问题及提高CIK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提供实验依据,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4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肿瘤标志物变化、免疫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结果 在53例接受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中,PR+MR为39例,总缓解率为73.6%,随访1年生存率为92.4%,2年为83.0%,3年为75.5%。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79.24%;治疗前后CD4、CD19、CD3/CD16+CD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体重多数有增加。结论 CIK细胞对手术、放疗、化疗已无适应证的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妇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肿瘤标志物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32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中,CR+PR+MR 28例,总缓解率为87.5%,随访1年生存率为90.6%,2年生存率为81.3%,3年生存率为75.0%.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78.1%,体质量提高率为84.4%;肿瘤标志物CA125显著降低(t=3.95,P<0.05);少数患者有发热反应,大多在38℃以下,未经处理自行退热.结论 CIK细胞疗法为无法手术、放疗、化疗的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也是当前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DC的表面标志、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以及将其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案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从50mL外周血中高效扩增CIK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有效方法使得一次性采血50 mL制备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足以满足临床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需要.方法从50 mL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后,分别应用A、B方法进行培养.A培养法应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 mAb)、白细胞介素-2(mter leukin-2,IL-2)和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行常规培养;B培养法在A培养法的基础上于培养的第2天,另外加入终浓度为10 ng/mL的IL-4,1000 U/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比较A、B培养方式下CIK的增殖速度、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2周发现,B培养法可使CIK增殖倍数明显提高,最高可达840倍,与A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培养方法所获CIK的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瘤活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IK培养的第2天,加入CD3mAb、IL-2和PHA的基础上再加入IL-4和GM-CSF可使CIK得率更高,细胞总数>5×109,从而使得一次性采血50 mL制备的CIK足以满足临床回输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免疫活性细胞抑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在建立PC体外扩增的基础上,将抗原负载的DC作用于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肺癌GLC-82和A549细胞的体外和裸鼠体内抑癌效应。结果抗原负载的DC能显著增强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对GLC-82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当效靶化为10∶1时,抗原负载的DC-单个核细胞对GIC-82及A549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4.2%;而对照组分别为16%和8%。该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结论抗原负载的DC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抑癌作用有MHC非限制性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植物血凝素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CIK细胞时加或不加PHA,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MTT法测定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HA能明显提高CIK细胞的扩增倍数及体外杀伤活性,P=0.041。结论:为CIK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外扩增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CIK细胞增殖情况,了解扩增后的最佳应用时机,并观察体外对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条件下经过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诱导成CIK细胞,计数培养不同时间的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杀伤活性,对比CIK细胞与5-FU对SGC-7901的杀伤作用,并观察了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CIK细胞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数量及杀伤活性均增加。体外培养20d增殖124倍,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达66.1%,其后两者数量增长缓慢;体外实验显示CIK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最高杀伤效率为73.13%,其杀伤作用优于5-FU,P〈0.05。二者联合应用杀伤作用降低。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胃癌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5~20d时应用较为合适;联合应用时5-FU可降低CIK细胞的杀伤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56+细胞体外富集培养的扩增效率和对JF305胰腺癌细胞系的杀伤效果,评价这种MHC非限制性杀伤效应细胞作为新型过继免疫治疗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D56磁珠富集系统分离出外周血中CD56+细胞,分别验证CD3mAb和Retronectin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CD3、CD16和CD56表达情况,MTS法检测体外杀伤胰腺癌细胞JF-305的效果。结果磁珠系统能够有效的富集CD56+细胞,CD3mAb和Retronectin联合应用可使细胞的增殖倍数明显提高,且培养后细胞对于JF-305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结论 CD3mAb和Retronectin联合培养CD56+细胞的方法能够提高细胞的增殖效率和杀伤活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细胞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表型特征及其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效应.方法:复苏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悬液,Ficoll密度梯度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及从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IFNr、IL-2、CD3McAb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细胞计数板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以CFSE标记靶细胞区分效应细胞,PI染色,FACS检测靶细胞死亡率.结果: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来源的CIK细胞较健康人增殖速度慢,最大增殖倍数低,但CD3+CD56+细胞比例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14±8.49)%和(17.52±3.30)%,P=0.744.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与相应的诱导培养前单个核细胞相比,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在效靶比10:1时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9.23±8.85)%、(20.13±2.36)%,与培养前相比P值分别为0.004、0.001;患者CI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健康人,P=0.05.结论: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IK细胞,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扩增CIK细胞的效果。方法: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加入4种细胞因子(IFNγ、IL2、IL1及OKT3)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NCs)诱导成CIK细胞,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几个方面。结果:与完全培养基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培养的CIK细胞增殖高峰较晚(14~17d),但增殖倍数高(倍),在细胞表型、对三株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不同效靶比诱导细胞凋亡方面两种培养基培养的CI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基AIMV可代替完全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脐血 CD34细胞 ,经 SCF FL3 GM- CSF IL- 4 TNF- α的联合诱导培养 DC,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仪作 DC的表面标志检测 ;MTT比色法测定同种异型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和诱导CTL 毒性的检测。结果  (1)脐血 CD34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联合刺激后呈典型的 DC形态 ;(2 )流式检测 CD4 0、CD80和 CD86等成熟 DC特异性表面标志呈高表达 ,分别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3) MTT法测得脐血来源的 DC较外周血 DC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弱 ;经肿瘤抗原负载的 DC体外诱导出较强 CTL 毒性。结论 脐血 CD34细胞经体外扩增诱导的 DC具有典型的 CTL 毒性 ,为临床应用脐血来源 DC抗神经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