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手术及围手术期、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26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患者,采用髌骨外上方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行关节内粘连松解,并结合徒手推拿松解.术前进行心理宣教,术后第2天开始经止痛泵维持在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主被动伸屈膝功能锻炼、髌骨内推训练.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8~3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2°增至113°,平均提高81°.无皮肤坏死、创口裂开、肌腱断裂、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膝关节僵直围手术期及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滑膜与纤维粘连组织刨削与切除,充分松解挛缩的组织,术后在镇痛下早期行康复训练,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18(10±2.1)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角度5~60(37.5±4.2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70~125(108±10.6)°.术前Lysholm 评分为46~60(52±3.6)分,术后6周为62~94(88±3.8)分,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创伤小,关节内松解彻底,并发症少、痛苦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保留股内侧肌止点的微创技术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6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采用髌骨外上方小切口,用剪刀松解髌股关节、内外侧支持带与股骨间、股中间肌与股骨间,以及髌下脂肪垫与股骨髁之间的粘连,在髌骨外侧1 cm处切开髌外侧支持带及用剪刀在股内侧肌止点内侧切开髌骨内侧支持带,再在关节镜下清理关节内断裂及残留的粘连束带和髁间凹瘢痕组织并止血,结合徒手推拿松解.[结果] 随访8~32个月,平均19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2°增至113°,平均提高81°.无皮肤坏死、创口裂开、肌腱断裂、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保留股内侧肌止点对保留伸膝力量、维持膝关节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关节镜下松解及术后康复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及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膝关节粘连僵直的效果。方法20例膝关节粘连僵直行关节镜下松解,切除关节内粘连束带和瘢痕组织,分离和切断部分挛缩的股四头肌腱,术后早期行持续被动活动锻炼及间歇主动活动锻炼。结果20例随访10~20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40°增至术后110°,无感染、皮肤坏死或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对关节内粘连组织进行充分松解损伤小、辅以适当的康复训练,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应用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关节内粘连松解,必要时结合小切口改良股四头肌成形和髌内外支持带松解,术中达到满意的被动活动度为止。结果本组119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42个月),平均膝关节屈曲度由术前的45°(0°~80°)增至术后的110°(90°~130°),较术前平均增加80°(60°~120°),无关节不稳,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麻痹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上是一种创伤小,适应证广,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僵直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复习16例采用关节镜下、联合小切口松解得到治疗的膝关节僵直患者,分析对膝关节内、外粘连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关节镜及小切口联合治疗后膝关节屈曲较术前平均增加(63.13°±6.29°);经康复训练,出院时膝关节屈曲较术前平均增加(55.00°±5.48°),股四头肌肌力均在4级以上,按照Judet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关节镜下松解及小切口联合松解是治疗由关节内、外粘连引起的膝关节僵直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性,辅以早期康复训练,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1月,采用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18~58岁.病程8~36个月.病因骨折30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滑膜损伤1例.术前膝关节平均屈曲35°.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外侧弧形小切口松解粘连,术后24h即进行CPM机锻炼. 结果 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4例获6个月~2年随访.膝关节屈曲均达90°以上,股四头肌肌力正常,无髌前皮肤坏死发生.按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7%. 结论 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创伤小,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僵直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1例膝关节僵直行关节镜下松解,切除关节内粘连束带和疤痕组织、松解挛缩关节囊、分离股四头肌与股骨间粘连.结果术后2例出现关节血肿.随访4~49个月,平均19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41°增至115°,平均提高74°.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创伤小,康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僵直按纳入标准分为Ⅰ型(轻型)和Ⅱ型(重型),分析Ⅰ型膝关节僵直的系统性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1采用序贯性手术治疗的Ⅰ型膝关节僵直60例,关节镜下完成松解36例,18例在关节镜下松解基础上辅助有限切开行部分股四头肌扩张部切断松解术,6例在以上手术的基础上行股四头肌切断延长松解术。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平均12(2~24)个月随访,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至100°~135°(115.32±9.42)°。末次随访时按Judet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2例,良7例(其中2例行屈膝石膏固定2 d,行持续被动活动,获得良好效果),可1例(外院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僵直来本院行松解、内固定取出,因松解过程再发骨折而影响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98.3%。结论对于Ⅰ型膝关节僵直序贯性行关节镜下松解、选择性小切口有限切开股四头肌扩张部部分切断或股四头肌切断延长松解术,术后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避免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术后再次粘连等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常见并发症;且创伤小,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训练,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的关节镜松解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介绍和评价以关节镜松解手术处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纤维粘连导致的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5例平均年龄56岁(41~7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病例施行了关节镜松解术.本组不包括伴有明显关节疼痛及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而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病例.本组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关节活动度测试正常.全膝关节置换术后3~12个月由于关节粘连入院施行关节松解,术前平均屈曲度为70°(60°~85°),2例分别有10°30°伸直受限.以3点标准入路进行关节镜检查,发现屈曲受限的主要原因是髌周和内外侧沟的粘连束带形成,镜下切除粘连束带被动活动膝关节,均获得良好的关节松解.对2例使用保留后十字韧带假体的伸直受限病例行后十字韧带松解.术后当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PM)锻炼.关节镜松解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8~46个月).结果关节镜术后当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100°~130°),至最后随访时为105°(90°~115°).关节活动度平均提高35°.本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闭合手法松解和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松解术处理非疼痛性及非感染性,单纯因纤维粘连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为获得更好的效果,松解手术应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3~6个月内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