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首次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的流行范围很广,国内几乎绝大部分省、市均有发病。本省除1975年在太原发现动物宿主外,一直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2.
应用圆形分布方法对山东省1965~1987年23年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钧体病)发病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钩体病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12日,三个不同流行强度平均发病高峰日仅相差5天。这说明我省钩体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各流行期的推算,为我们防治钩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类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的实验诊断,一是分离病原体;一是测定特异性抗体的增长。病原体的分离无疑有其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但培养鉴定往往耗时太久,只能用于回顾性诊断。为了检查特异性抗体,显微镜下凝集试验(MAT)对钩体病的诊断,至今仍是一种标准参考试验。该试验需保存多种菌种,一般实验室无法进行。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14例报告泰宁县医院林从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常在动物中流行的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极易误诊,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5、1996两年收住院的钩体病14例报...  相似文献   

5.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血清型别复杂,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调查本地区钩体菌型及其分布,是对钩体病进行有效防制的一项基本工作。贵州省自1958年首次在贵定县从病原学证实本病存在~(1)之后,一些县市相继发生流行,并先后从病人及黑级姬鼠等动物中分离到钩体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本地区钧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分析我院139例钩体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39例钩体病人中,均为农村居民,夏秋季多发,青壮年多见,死亡率12.9%,其中肺出血型死亡率最高.结论在钩体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宣教和预防,及早诊断,采取综合措施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7.
1977—1979年间,元谋县开展钩端螺旋体病调查证实,境内元马镇和班果,苴林、江边、老城等公社,存在着钩体病流行,并从病人和猪肾中检获了病原体。为了进一步了解流行区及其附近的人群间自然感染钩体病情况,在1980年5—7月,结合病毒性肝炎的普查,  相似文献   

8.
陈笑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58-2058
1997年1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83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将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是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以隐性感染或轻症钩端螺旋体病居多,少数患者可回忆起2~3个月前较短时间的轻度发热,多数问不出钩端螺旋体的感染史。其发病以儿童为最高,青壮年次之。主要为钩端螺旋体直接侵入脑动脉,使其发生全动脉的炎性改变,血管腔逐渐狭窄或合并血栓形成,使脑血管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及脑萎缩。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省发病率较高,且绝大多数为稻田型流行。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一种多宿主性病原微生物,查明农田生境宿主动物种类及主要动物传染源,对预防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对我省各县、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选点:已知疫区以出现病例为依据,未知疫区以人群血清学调查资料、追溯访问既往可疑病例及地理景观特点等为线索,在每个县、市、特区各选择2~3个调查点。  相似文献   

11.
陈庆  陈文化  史新玲 《淮海医药》2007,25(4):324-325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控制对策,防止钩体病在我县流行.方法 根据怀远县1970~2005年疫情资料及检验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预防服药、灭鼠、家畜圈养、健康教育等防治措施,怀远县钩体病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总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呈现流行形式发生改变、流行类型有所不同、流行强度有所降低、流行菌群出现更迭等疫情特点.结论 通过资料分析,说明我县采用的控制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部份县发生了钩端螺旋体病较大规模的流行。以往调查表明,黑线姬鼠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为了解钩端螺旋体菌型有否变迁,我们于1988年对我省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清镇、湄潭、遵义三县黑线姬鼠携带钩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一、对象在清镇、湄潭、遵义三县的稻田中共捕获成年黑线姬鼠383只;其中清镇121只,湄潭132只,遵义130只。二、方法所有黑线姬鼠均取小块肾组织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县 1992年首次在人群中发现钩端螺旋体病 ,1993年发生了暴发流行 ,发病率为 15 6 7/10万 ,以后每年均有发生 ,临床以流感伤寒型和肺出血型为主。为探索该病在我县流行规律 ,更好地指导防病工作 ,现将 1992~ 2 0 0 1年钩端螺旋体病的疫情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流行概况  1992年首次在我县原武镇西关村发生钩端螺旋体病 ,1993年呈暴发流行 ,1996~ 1998年得到控制 ,1999~ 2 0 0 0年有所回升 ,1992~ 1994年死亡率较高 ,详细资料见表 1。表 1  1992~ 2 0 0 1年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疫苗能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然而血清型特异性限制了全菌体灭活疫苗的效力.正在寻找能诱导抗各血清型交叉保护性免疫的钩体抗原.已在致病性钩体中找到保守性抗原,这些抗原能在动物模型中诱导保护性免疫.随着两株钩体全长基因组的破译,已应用反向疫苗学来鉴定钩体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5.
消息报导     
1.中华医学会河北分会订于4月27日—31日在邯郸市召开“钩端螺旋体病学术会议”,会期五天。根据会议要求。我会征集了学术论文五篇:①钩端螺旋体病恢复期的全身改变;②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男子乳房发育症;③钩端螺旋体病远期神经系统并发症;④钩端螺旋体葡萄膜炎;⑤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观察。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蔡公琪、孙弥祥、师绣璋、甘幼强、张莲净、陈世畯、孙模世、张秀豪、耿贯一等医师。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间接血凝试验,对钩体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方法简单。为了促进该法在基层推广使用,我们观察了钩端螺旋体致敏红细胞保存的有效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运良  杨光 《中国乡村医药》2007,14(8):54-54,7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区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东南亚为甚。我国有25个省市发现了本病的流行,南方是钩体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发病众多,病势急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钩体病寄生宿主多,菌型复杂,目前已知世界上有20个血清群180多种血清型,我国有18个血清群70个血清型,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基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研究发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或基因组种.钩端螺旋体的传播受菌株、宿主免疫力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钩端螺旋体具有强大的侵袭力及多种毒力因子,并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损伤,从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由于缺少用于钩端螺旋体操作的基因工具,因而人们对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仍所知甚少.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利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而安全、高效的疫苗则是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群和血清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和家畜(猪、牛、羊、狗等)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骤起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两侧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如治疗不及时,常威胁患者生命。本病多在夏季雨水丰盛的农忙季节流行,直接影响农村劳动生产力,治疗的重点是病原治疗。我院自1988~1997年共收治965例,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短程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我市已有20年没有发生,但在1995年10月~11月末仅两个月里,我院就收治了20例钩体病,90%的病例发生在同一个乡村。现将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