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前瞻性研究大、小剂量的替尼泊苷 (VM2 6)分别联合顺铂 (CDDP)和平阳霉素(PYM)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化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共有 6 5例患者纳入研究 ,随机分为 2组 (33例和 32例 ) ,分别进行高剂量VM2 6(32 0mg)化疗方案 (PTP1)和低剂量VM2 6(15 8mg)化疗方案 (PTP2 )的治疗 ,观察、评价各自短期化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接受高剂量VM2 6方案化疗患者 33例 ,共完成 38周期的化疗 ,化疗总有效率 (PR CR)为 81 82 % (2 7/33) ;另外32例接受低剂量VM2 6方案化疗 ,共完成 36个周期化疗 ,有效率为 81 2 5 % ,两组间化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间患者血液毒副反应差别明显 ,高剂量VM2 6化疗组的骨髓抑制率 (1~ 4级 )达到 4 8 4 8% ,明显高于低剂量VM2 6组 (2 5 0 0 % ,P <0 0 1)。结论 鉴于低剂量VM2 6化疗方案(PTP2 )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有效率及相对较轻的不良反应 ,可在口腔鳞癌临床化疗中推广应用低剂量VM2 6联合CDDP、PYM组成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ToPoⅡα在口腔鳞癌PTP方案化疗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ToPoⅡ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PTP方案(顺铂+替尼泊甙+平阳霉素/博莱霉素)化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初步评价其表达水平是否可以指导临床PTP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检测了46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化疗前ToPoⅡα与p53表达情况,评价其与临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对比分析其中18例标本化疗前后ToPoⅡα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8种口腔鳞癌细胞系内ToPoⅡα表达水平与化疗药物替尼泊甙的半数抑制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46例口腔鳞癌患者中ToPoⅡα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体外实验也证实8种细胞系中ToPoⅡα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细胞系对替尼泊甙的敏感性显著相关。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口腔鳞癌标本中ToPoⅡα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有继发性耐药产生的可能性。p53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无显著相关性,也与ToPoⅡα的表达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ToPoⅡα的表达水平能够指导临床应用PTP化疗方案治疗口腔鳞癌,而p53的表达水平对临床化疗效果提示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免疫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术前治疗,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IL—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11例行单纯PVP化疗。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免疫化疗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经过免疫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NXA1在口腔鳞癌TPF化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ANXA1过表达及低表达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分析ANXA1在TPF化疗中的作用,并探讨ANXA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在TPF化疗中的作用机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过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系ANXA1后,细胞生长速率降低,细胞周期减慢,对TPF诱导化药物敏感性降低,口腔鳞癌细胞出现EMT;低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系ANXA1后,细胞生长速率增快,细胞周期加快,对TPF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加,口腔鳞癌细胞出现逆EMT。结论 在口腔鳞癌TPF化疗中,ANXA1过表达导致细胞出现EMT,对化疗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口腔鳞癌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对TPF(T=多西他赛,P=顺铂,F=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杀伤癌细胞疗效的影响。方法构建Annexin A1 siRNA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对口腔鳞癌细胞系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Annexin A1表达干预对TPF化疗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PI3K/AKT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下调Annexin A1的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P27kip1的表达,口腔鳞癌细胞对TPF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促进了癌细胞的凋亡。结论Annexin A1低表达能增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对TPF的敏感性,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时辰化疗联合动脉化疗、动脉化疗与常规化疗三者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5例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联合动脉化疗组32例,动脉化疗组32例,常规化疗组31例.比较卡铂联合5-Fu化疗2个疗程后三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组和动脉化疗组的疗效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1);联合组和动脉化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利用卡铂联合5-Fu作为化疗方案的时辰化疗联合动脉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可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PCNA和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率为50.94%,显著高于化疗后23.58%(P<0.05);化疗前PCNA高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2.96%,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30.77%(P<0.05);②化疗前p53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34%,显著高于化疗后21.60%(P<0.05);化疗前口腔鳞癌p53表达阴性患者的有效率为55.93%,显著高于p53表达阳性患者的有效率36.17%(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口腔鳞癌的疗效。方法:自1998-01~2008-11对149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间质化疗联合手术(77例)及常规化疗联合手术(72例),观察2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不良反应及近期生存率等。结果:间质化疗联合手术组与常规化疗联合手术组相比术后复发率、原发灶大小变化、生存率均较大、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后淋巴转移率均较小,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口腔鳞癌效果优于常规化疗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化疗前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对口腔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 1位口腔癌患者 ,给予联合或单一的药物进行化疗 ,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其化疗前后mdr1mRNA的表达。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平均mdr1mRNA拷贝较化疗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联合化疗组增加明显 (P <0 .0 1) ,单一化疗组无增加。结论 :化疗药物可诱导口腔癌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 ,表达mdr1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吸烟与口腔鳞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病例组 74例口腔鳞癌患者和对照组 13 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吸烟史进行了调查分析 ,计算优势比 ( OR) ;为排除性别和年龄这两个可能的混杂因素的影响 ,同时对男性患者和 45岁以上患者吸烟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有 43例吸烟 ,3 1不吸烟 ;对照组有 2 9例吸烟 ,10 2例不吸烟 ;OR为 4.9( P<0 .0 0 5 )。在男性患者和 45岁以上患者中 ,OR分别为 6.0和 5 .3 ( P<0 .0 0 5 )。结论 吸烟是口腔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口腔粘膜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状况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酶(telomerase)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端粒重复放大(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电泳法对20例口腔粘膜鳞癌、10例口腔粘膜白斑、20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和10例正常口腔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以及生物学行为特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52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OSF癌变组(133例)及非OSF癌变组(395例).对两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OSF癌变组患者平均年龄(45.7±8.1)岁,低于非OSF癌变组(55.8±11.3)岁;OSF癌变组男女之比为32.3:1,高于非OSF癌变组(2.3:1);OSF癌变组淋巴转移率13.5%(18/133)、复发率39.1%(52/133),均高于非OSF癌变组[7.6%(30/395)、27.8%(110/395)].结论 OSF癌变平均发病年龄提前,男性居多,在临床上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的微血管分布及形态。结果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癌旁和正常口腔黏膜微血管相比,前者具有血管密度高、不成熟、形态不规则、血管周长较小的特点(P〈0.01);口腔鳞癌癌灶边缘的血管与癌灶内血管相比,血管密度更高(P〈0.01)、更不成熟(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正常口腔组织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有利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癌灶边缘可能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区。微血管密度可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整联蛋白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以期进一步揭示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联.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LK在17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规律.结果 ILK的阳性表达可以出现在癌巢或癌细胞条索内和(或)癌组织外围的间质.随着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提高,ILK具有从阴性表达、仅在上皮表达、上皮间质均表达发展为仅在间质表达的趋势.经非参数检验,无论在无转移组[高、中、低分化组ILK仅在间质表达者分别为2%(1/50)、18%(6/33)和64%(18/28)]和转移组[高、中、低分化组仅在间质表达者分别为16%(4/25)、9/18和10/16],ILK的表达模式与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42,P<0.001;F=4.394,P=0.017).ILK的这种表达模式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418,P=0.002).结论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ILK更趋向表达于间质,其本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口腔癌的发生部位和TNM分期对颈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的影响。方法随访 30 1例首诊治疗口腔癌患者 ,计算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检出率、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复发率、颈淋巴清扫后颈淋巴结复发率。结果 病理转移检出率 41 6 % ,舌、口底、下龈、颊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淋巴结复发率 32 1%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复发率 14 7%。结论 TNM分期是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依据 ,对发生于上述 4个部位的鳞癌应扩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适应证 ,选择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6.
口腔癌及口咽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应提供给临床准确的病理诊断,还应包括与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相关的信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对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进行研讨与规范,形成《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此规范涵盖了近年来在口腔癌和口咽癌临床病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口腔癌肿瘤T分期应考虑肿瘤侵袭深度、肿瘤N分期应考虑有无淋巴结外扩展、口咽癌中新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鳞状细胞癌等。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制定,提高我国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报告质量,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评估其作为OLP恶性转化的早期诊断指标、OSCC治疗干预靶标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口腔黏膜癌变机制提供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OLP、60例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CD133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ney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CD133表达差异,卡方检验统计分析CD133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人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OK)和人OSCC细胞株(CAL-27)中CD133的表达情况,t检验比较CD133在DOK与CAL-27细胞株中含量差异。 结果口腔正常黏膜、OLP、OSCC三组中,CD133的阳性率为0(0/10)、31.67%(19/60)、63.33%(38/60),表达逐渐增强。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与OLP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6,P= 0.041)。CD133在OLP与OSCC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77,P<0.001)。CD133在DOK中弱阳性表达,在CAL-27中阳性表达,DOK与CAL-27中CD13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9,P= 0.001)CD133与OSCC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CD133作为评估OLP恶性转化潜能的指标及OSCC早期治疗干预靶标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唾液中筛选口腔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转移癌并与健康人鉴别的肿瘤蛋白标志物.方法 在CM-10蛋白质芯片上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质谱法技术对口腔白斑(6例)、鳞状细胞癌(17例)、转移癌(7例)和健康者(15人)的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蛋白标志物进行检测,支持向量机法建立指纹图谱诊断模式.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健康人唾液蛋白鉴别模式:蛋白质荷比峰(简称:质荷比)5797、2902、3883和4951组合,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93.33%;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白斑鉴别模式:质荷比为5818、4617和3884的组合,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局部转移癌的鉴别模式:质荷比为55 809和5383的组合,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85.71%.结论 通过SELDI质谱法技术筛选出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预测白斑向鳞状细胞癌转化及癌局部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口腔癌及口咽癌是口腔颂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应提供给临床准确的病理诊断,还应包括与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相关的信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对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进行研讨与规范,形成《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此规范涵盖了近年来在口腔癌和口咽癌临床病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口腔癌肿瘤T分期应考虑肿瘤侵袭深度、肿瘤N分期应考虑有无淋巴结外扩展、口咽癌中新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鳞状细胞癌等。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制定,提高我国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报告质量,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