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5-羟色胺2A受体(serotonin2Areceptor,5-HT2AR)基因多态性与摄食障碍的关联分析。方法:引用德国SIAB摄食调查问卷量表作为评定标准,2003-06/12从武汉、宜昌4所学校的1000名初、高中学生中筛查出50例存在摄食问题的学生组成可能摄食障碍组,与可能摄食障碍组相匹配的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5-HT2AR基因启动子区-1438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得分结果。结果:两组间5-HT2AR基因启动子区-1438G/A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其中可能摄食障碍组分别为(14.45±4.84),(11.95±2.87)分,对照组分别为(4.75±2.22),(3.20±1.40)分(P<0.05)。结论:5-HT2AR基因启动子区-1438G/A多态性与摄食障碍无相关性。出现摄食问题的人群有明显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2.
背景:精神疾病患者是易发生自杀的高危人群,目前有关自杀的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5-HT系统。有研究发现5-HT2A受体基因的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关联。目的:探讨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精神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对象:本研究所有病例的标本收集于2002—3/2002—9在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精神科完成,基因型分析在2002-10/2002-12于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病例排除标准:有自伤的意愿或行为,但并不真正想死的准自杀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或意图/意念将116例患者分为2组,即自杀未遂组52例(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177;13)岁;无自杀组64例(男4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177;15)岁。正常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177;17)岁。方法:所有入组者按常规氯仿-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HT2A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组的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②自杀未遂组中精神分裂症者与情感障碍者的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结果:自杀未遂组的A—1438G多态性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0.52)高于正常对照组(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91,P&;lt;0.05);自杀未遂组3种基因型的分布AA(0.23)、AG(0.50)及GG(0.27)与正常对照组AA(0.32)、AG(0.59)及GG(0.09)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612,P&;lt;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与5-HT2A受体基因的A-1438G多态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品行障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与品行障碍(CD)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病例组和60例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FLP技术分析相应的基因型,并比较两组不同基因型的行为特点有无差异.结果:5-HT2AA1438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HT2AT102C多态性分析虽未发现其与品行障碍存在显著关联,但伴ADHD组的T1/T1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T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HT2A受体基因的A1438G、T102C多态性与品行障碍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gt;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177;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177;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有循环中炎症介质持续升高的表现。观察北京市区健康人循环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评价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03/2004—03筛选中国北京地区30岁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的汉族居民662人,男365人,女297人。通过身体检查及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测,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状况;测定入选人群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循环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人结果分析662人。①人选健康成人662人.174位均为GG型,未发现GC和CC型;597位GG型占99.24%,仅有5人为GA型,未发现CC型;572位存在GG。CC,GC3种基因型。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和0.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②G等位基因(GG+GC型)携带者循环中自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2.91&;#177;2.21)ng/L,(2.43&;#177;2.31)mg/L,(3.05&;#177;0.71)g/L;(2.44&;#177;1.47)ng/L.(1.41&;#177;1.57)mg/L,(2.70&;#177;0.64)g/L,P=0.03,0.01,0.01]。③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的基因型分布与日本、韩国亚裔人群相似(174位和597位几乎均为GG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23,0.25,P&;gt;0.05)。而明显不同于德国、瑞典高加索人群(174位存在GG。GC,CC,597位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0.93,P&;lt;0.01)。结论: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不存在174(G/C),597(G/A)基因多态性,572位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群。572(G/C)位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影响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炎症状态。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其携带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C型个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区第308位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3—08/2004—07伊春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象,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选取中国北方健康汉族人54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两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稳态模型分析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血浆胰岛素/22.5)。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 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者5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43&;#177;0.57),(1.21&;#177;0.42)μg/L;三酰甘油分别为(2.72&;#177;1.28),(1.62&;#177;0.7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4.60&;#177;0.98,3.28&;#177;0.6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0.82&;#177;0.23),(1.01&;#177;0.19)mmol/L,P〈0.05]。②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携带G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316和0.093;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175和0.046。③2型糖尿病组携带GA+AA基因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携带GG基因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5.24&;#177;1.25,4.07&;#177;0.89;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56&;#177;0.24),(1.39&;#177;0.37)μg/L;三酰甘油分别为(3.07&;#177;0.88),(2.18&;#177;1.08)mmol/L,P〈0.051,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第308G/A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生的候选基因,而胰岛素抵抗及高血脂也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联。由于基因的遗传异质性,因此有必要在不同民族间的高血压者中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关系。设计:现况调查。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左后旗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对象: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乡)作为研究现场,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此长期居住的蒙古族居民,共获得有高血压者115例。干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血脂、血糖和胰岛素采用试剂盒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在115例高血压者中,Ⅱ基因型者33例,ID基因型者62例。DD基因型者20例。在三组人群中总胆固醇分别为(5.1&;#177;1.4),(5.2&;#177;1.5)和(4.9&;#177;1.1)mmol/L,三酰甘油分别为(3.4&;#177;2.5),(3.4&;#177;3.0)和(2.9&;#177;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3&;#177;0.7),(1.2&;#177;0.6)和(1.3&;#177;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1&;#177;1.4),(3.4&;#177;1.4)和(3.0&;#177;1.2)mmol/L,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血糖分别为(5.5&;#177;1.1),(5.9&;#177;2.1)和(5.4&;#177;0.6)mmol/L,差异亦没有显著性意义(P&;gt;0.05)。胰岛素水平在三组人群中分别为(5.9&;#177;1.7)mU/L。(6.6&;#177;1.6)mU/L和(6.3&;#177;0.8)mU/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1.5&;#177;0.1,-1.6&;#177;0.1和,-1.5&;#177;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蒙古族高血压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中HLA-B27的阳性率在不同报道间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别可能由环境因素造成,但也可能受其它HLA或非HLA因素影响,推测另一些分子可能在A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启动子多态性与AS的相关性。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地点: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0-06/2003-01武汉地区78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AS患者均符合Van der Linder 1984年修改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37.4&;#177;12.8)岁,男67例,女11例。对照组为HLA-B27阳性的武汉籍体检健康汉族人52人,平均年龄(39.2&;#177;14.4)岁,男44人,女8人。干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S患者和HLA-B27阳性健康人群进行TNF启动子多态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TNF-α水平。主要观察指标:AS患者TNF基因启动子区域-308位点基因型与AS的关系。结果:AS患者中为-308.1.1基因型的有61例(78%,61/78),明显高于HLA-B27阳性的健康人(56%,29/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8,P&;lt;0.05);AS患者的-308.1.2和-308.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和1%,低于对照的38%(x^2=9.3,P&;lt;0.05)和5.8%(x^2=11.4,P&;lt;0.01),且后两种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15.80&;#177;11.20)和(28.00)μg/L]及C反应蛋白[(44.1&;#177;26.3)和(105.3)ng/L]、红细胞沉降率[(27.7&;#177;11.5)和(61.5)mm/h]和免疫球蛋白A[(33.5&;#177;19.7)和(29.2)g/L]明显高于-308.1.1基因型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5,2.1,3.1;P&;lt;0.05~0.01)。结论:-308.1的等位基因在AS患者中比HLA-B27阳性的正常人群更多见.TNF基因该区域多杰件与AS存在相关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Iy功能多态性、5-羟色胺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于2000-10/2001-11选择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长期住院的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籍贯江苏省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患者住院时间至少8年以上。在住院期间一直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并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迟发性运动障碍,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总分≥3分(躯体有一处≥3分,躯体有两处或多处等于2分)即可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量表评定先后于半年内进行3次,3次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分均大于3分者为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其中迟发性运动障碍者42例,非迟发性运动障碍者52例。常规氯仿一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DNA,引导引物和折返引物的合成、PCR的反应条件及扩增产物经Msp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参考文献进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两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Ser9Gly多态性、5-羟色胺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9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测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的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9,P〉0.05);(r=0.51,P〉0.05)]。②两组患者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2=4.98,P=0.08);(r=0.84,P〉0.05)1。③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位点与A-1438G为完全连锁不平衡,迟发性运动障碍组与非迟发性运动障碍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4.37,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A54/64.3,50/49.1),(等位基因G30/35.7,52/50.9),r=4.36,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5-羟色胺2A受体基因的T102C、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是近年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和-30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和病变程度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对象:随机选择1999-01/2003-12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例,各对象间均无血缘关系。男女比为5.3:1;年龄13~71(30&;#177;12)岁,根据骶髂关节破坏程度X射线片评估为Ⅰ~Ⅳ级。另从解放军上海血站(长海医院)随机选取100名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年龄19~56(33&;#177;9)岁,男女比为4.9:1,参与者均知情同意。方法:每例参与者取外周血,加乙二胺四乙酸A抗凝后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纯化;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测序,并用Chromas 1.62软件展示分析DNA测序结果。②以X射线骶髂关节片分级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G/C)和(G/A)的对应值评估其对疾病程度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以DNA直接测序法对-238和-30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类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肿瘤坏死因子α-238G/G基因型和-238G/A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组有106例(98.1%)和2例(1.9%),正常对照组有95例(95.0%)和5例(5.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肿瘤坏死因子α-308.1.1(G/G)基因型和-308.1.2(G/A)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组有89例(82.4%)和19例(17.6%),正常对照组中有85例(85.0%)和14例(14.0%)。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③根据骶髂关节X射线分级判定疾病严重程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G/G和G/A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射线片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时,(G/G)型为3/35/40/11例,(G/A)型为1/12/6/0例。两组差异比较意义显著(GMH:4.77,P&;lt;0.05)。结论:在观察对象中未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和-308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相关,但根据骶髂关节损害程度X射线分级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严重程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盐酸哌替啶制备类帕金森病(Parkl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及测定其神经生化反应,探讨PD的发病机制及戒毒药物的研制。方法 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检测盐酸哌替啶、纳洛酮及演隐亭对大鼠中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结果 (1)PD模型组(实验I组)大鼠中脑内DA,HVA,5-HT,5-HTAA含量[(211&;#177;30),(745&;#177;199),105&;#177;21),(13823&;#177;7295)ng/g]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3.83.P&;lt;0.05—0.01),对NA(369&;#177;82)ng/g影响不明显。(2)纳洛酮治疗组(治疗I组)DA,HVA,5-HIAA[(5624&;#177;3323),(2275&;#177;1317).(4461&;#177;2303)ng/g]与实验I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3.21.P&;lt;0.05—0.01)。(3)溴隐亭治疗组(治疗Ⅱ组)DA,5-HT,5-HIAA[(5468&;#177;2924),(215&;#177;59),(4935&;#177;1368)ng/g]与实验Ⅰ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盐酸哌替啶对DA神经元有选择性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引发偏头痛大鼠模型颈静脉血浆和延髓、脑桥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并分析止痛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体质量(180&;#177;40)g;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偏头痛模型组15只。偏头痛模型组又随机分偏头痛生理盐水处理组、偏头痛A型肉毒素5U/kg组和偏头痛A型肉毒素10U/kg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偏头痛模型组给予硝酸甘油10mg/kg皮下注射于额区、颞区造模。偏头痛生理盐水处理组,造模后,偏头痛发作后2h给予生理盐水0.05mL,注射部位同上,1次/d,连续6d。偏头痛A型肉毒素5U/kg组,造模后,偏头痛发作后2h给予A型肉毒素5U/kg,注射部位同上,1次/d,连续6d。偏头痛A型肉毒素10U/kg组的注射方法和时间同上。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颈静脉血浆和脑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①行为学变化:偏头痛模型组高于对照组(1.48&;#177;0.26,35.77&;#177;2.30,P〈0.05)。②颈静脉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偏头痛A型肉毒素5U/kg组和偏头痛A型肉毒素10U/kg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偏头痛生理盐水组(55.31&;#177;14.02,57.15&;#177;14.58,51.81&;#177;13.90,93.84&;#177;13.62,P〈0.05)。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偏头痛A型肉毒素5U/kg组和偏头痛A型肉毒素10U/kg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偏头痛生理盐水组(6.91&;#177;2.21。7.28&;#177;2.24,6.43&;#177;2.27,11.54&;#177;0.4l,P〈0.05)。结论:A型肉毒素通过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释放和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减轻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ainogen activator inhibit-1.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和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脑梗死患者52例(2001—06/2002—12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和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PAI-1 4G/4G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25/52)和23%(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PAI-1活性分别为(10.77&;#177;0.80)和(10.05&;#177;0.86)k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8622.P(0.001);PAI-1活性与PAI-1 4G/5G基因型及血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AI-1 4G/4G基因型及PAI-1活性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erebrolysin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恢复期行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分为Cerebrolysin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的生活能力状态(TLS)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并以副反应量表(DOTES和TWIS)评定药物的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脱落2例(脱落率3%,2/60),剔除1例(剔除率2%,1/60)。治疗后两组问比较,MMSE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2&;#177;5.6比22.0&;#177;6.6,P=0.0314)。其他3项量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CSS(A组:23.7&;#177;6.3比15.1&;#177;8.8;B组:25.2&;#177;6.8比16.0&;#177;8.1);ADL(A组:46.3&;#177;7.0比39.6&;#177;12.8;B组:45.7&;#177;9.4比39.7&;#177;11.6);TLS(A组:4.4&;#177;0.8比3.7&;#177;1.3;B组:4.5&;#177;0.8比3.5&;#177;1.3);MMSE(A组:1.78&;#177;5.2比22.2&;#177;5.6;B组22.0&;#177;7.0比22.0&;#177;6.6),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Cerebrolysin对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认知功能的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5.
背景精神疾病患者是易发生自杀的高危人群,目前有关自杀的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 5 HT系统.有研究发现 5 HT2A受体基因的 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关联. 目的探讨 5 羟色胺 2A( 5 HT2A)受体基因 A 1438G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 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精神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 对象本研究所有病例的标本收集于 2002- 3/2002- 9在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精神科完成,基因型分析在 2002- 10/2002- 12于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 CCMD 3)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 DSM Ⅳ)"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病例排除标准有自伤的意愿或行为,但并不真正想死的准自杀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或意图 /意念将 116例患者分为 2组,即自杀未遂组 52例(男 35例,女 17例),平均年龄( 44± 13)岁;无自杀组 64例(男 44例,女 20例),平均年龄( 48± 15)岁.正常对照组 63例(男 33例,女 30例),平均年龄( 55 ± 17)岁. 方法所有入组者按常规氯仿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 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 5 HT2A受体基因的多态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 3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 A 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②自杀未遂组中精神分裂症者与情感障碍者的 5 HT2A受体基因 A 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 结果自杀未遂组的 A 1438G多态性位点的 G等位基因频率( 0.52)高于正常对照组( 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3.91,P< 0.05);自杀未遂组 3种基因型的分布 AA( 0.23)、 AG(0.50)及 GG(0.27)与正常对照组 AA( 0.32)、 AG(0.59)及 GG(0.09)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χ 2=6.12,P< 0.05).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与 5 HT2A受体基因的 A 1438G多态性有关, G等位基因可能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vndrome,ACS)发生通常是由于动脉壁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造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在血管重构及斑块不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MMP-3和MMP—1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ACS危险性的可能关系。设计:以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检验系和一所医学院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对象:研究对象为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2002—03/2003—12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分为ACS组和正常对照组。ACS组103例,男73例,女30例,平均年龄(53&;#177;10)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47例、不稳定心绞痛56例;正常对照组为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个体(冠脉造影正常),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177;12)岁;以上研究对象均为湖北地区汉族人,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别检测了湖北地区汉族103例ACS患者及100例健康人的MMP-3基因-1612 5A/6A和MMP-12基因-82A/G多态性的基因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结果:ACS组MMP-3基因的5A/6A+5A/5A基因型频率及5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1.7%比24%,x^2=6.447,P&;lt;0.05;21.8%比13%,x^2=4.906,P&;lt;0.05)。5A/6A+5A/5A基因型的OR值为2.269(95%,CI,1.241~4.149,P&;lt;0.01)。MMP-12基因-82A/G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MMP-3基因5A/6A多态性与人群ACS危险性有关,并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冠心病病因的基因学研究以及一级康复干预提供实验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启动子A163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和272例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Ⅱ组)护骨素基因启动子A163G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启动子h163G发现AA、AG、GG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应用激素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低骨密度组,各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各基因型之间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为;腰椎从(1.04±0.12)g/cm^2、AG(0.98±0.09)g/cm^2、GG(0.83±0.08)g/cm^2,股骨颈从(0.84±0.09)g/cm^2、AG(0.75±0.07)g/cm^2、GG(0.69±0.09)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Ⅰ组的各项指标和Ⅱ组的其他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OPG基因A163G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它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A163G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和低骨密度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它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OPG基因A163G多态性与应用激素患者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A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占成业  陶秀良  韩少杰  郑智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243-245,F003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致病因子,有效抑制其生物合成可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表达的作用,以及其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可能途径。设计: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为对照,完全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各组问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每天注射1.5mg/kg丹参酮ⅡA,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相当容积的蒸馏水。实验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 2mRNA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CYP11B1和CYP11B2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较。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和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6&;#177;0.014),(0.031&;#177;0.010),(0.018&;#177;0.009)ng/g,P&;lt;0.0l,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lt;0.05)。②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3&;#177;0.016),(0.088&;#177;10.024),(0.043&;#177;0.012)ng/L,P&;lt;0.01]。③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74&;#177;0.138,2.533&;#177;0.127,1.973&;#177;0.102,P&;lt;0.05)。④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2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73&;#177;0.106.1.024&;#177;0.113,0.786&;#177;0.121.P&;lt;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lt;0.05)。⑤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和CYP11B2及参照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的位置与理论值相符。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2的表达水平,减少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与人格特征及血浆5-羟色胺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01/2003-12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37例(患者组),男21例,女1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对照组,男18人,女12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患者人格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和焦虑)。结果:发放问卷67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问卷67份,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组37例,对照组30人。①患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两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177;8.25,53.76&;#177;8.86;51.26&;#177;12.15,48.91&;#177;5.23,t=3.47,2.78,P&;lt;0.01)。②患者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05&;#177;7.56,50.43&;#177;5.34.42.34&;#177;9.87,40.26&;#177;9.85,t=4.89,5.08;P&;lt;0.01)。患者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0%(15/37)和32%(12/37)。⑧患者组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和焦虑情绪者[(5.29&;#177;2.23),(6.1l&;#177;2.95)μg/L;(8.98&;#177;2.14),(8.26&;#177;2.55)μg/L,t=5.02,P&;lt;0.01;t=2.17,P&;lt;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具有人格偏倚,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性;腹膜透析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低于未发生不良情绪者。  相似文献   

20.
A型行为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通过探讨A型行为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型行为问卷”对1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出血65例,脑梗死85例)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测试。结果(1)脑出血组A型行为52例占80%,脑梗死组A型行为54例占64%,对照组A型行为为17例占34%。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均以A型行为占优势(χ2=21.88,15.24,P&;lt;0.01),但脑出血组占绝对优势。(2)脑出血组(39.1&;#177;5.2)及脑梗死组(35.2&;#177;7.2)A型行为问卷平均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9.8&;#177;1.5)(t=7.46、6.91,P均<0.01)。(3)脑出血组(194&;#177;19)/(102&;#177;11)mmHg及脑梗死组(188&;#177;29)/(115&;#177;8)mmHgA型行为的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t=7.46、6.91,P均<0.01)。结论 A型行为与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正相关,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