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激光试验的方法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生理盐水,注药剂量依次为右冠状动脉20μg和50μg,左冠状动脉20μg、50μg和100μg。测量注入最大剂量乙酰胆碱后冠状内径,以血管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狭窄≥99%)为痉挛激发试验阳性。对41例患者实施了乙酰胆碱激发试验,Ⅰ组为20例胸痛伴ST段抬高或下降的患者,Ⅱ组为2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心电图ST段改变的患者。结果 Ⅰ组中18例诱发出冠状动脉痉挛,Ⅱ组中18例血管内径不同程度缩小,3例血管内径增大,无一例诱发出冠状动脉痉挛。结论 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安全、简便,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0%。  相似文献   

2.
静脉硝酸酯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胸痛和微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静脉滴注硝酸酯 ,观察其对术后胸痛和微梗死的影响。方法 :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心绞痛 (稳定型、不稳定型 )患者 5 6例为入选对象 ,术后随机分为硝酸酯组(A组 ,2 8例 )和非硝酸酯组 (B组 ,2 8例 )。比较两组临床一般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置入支架数及术后两组胸痛和微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临床一般特征方面、冠状动脉病变、置入支架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硝酸酯对术后胸痛的发生率无影响 (A组 2 5 .0 % ,B组 2 8.6 % ,P >0 .0 5 ) ,但可显著减少术后微梗死的发生率 (A组 3.6 % ,B组 2 5 .0 % ,P <0 .0 1)。结论 :选择性支架术后静脉滴注硝酸酯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因支架术后并发冠状动脉微栓塞、分支闭塞等引起的微梗死 ,而对术后胸痛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消心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时配伍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组(治疗组)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UA的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4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0 d.对照组给予常规UA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间期时间延长,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冠状动脉痉挛,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效。方法:49例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停用抗心绞痛药物1周,随机分组,A组服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B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共4周,以平板运动负符心电图作为考察指标。结果: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每日一次与硝酸异山梨酯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能力,但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及合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拟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3、5、10μg·kg-1·min-1)、硝酸异山梨酯及两药合用的负荷2DE检测。结果硝酸异山梨酯与多巴酚丁胺(3、5μg·kg-1·min-1)合用无诱发心肌缺血,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两者单用时显著提高(P值均<0·05),且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异山梨酯+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2DE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达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2DE水平。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可诱发心肌缺血。结论多巴酚丁胺5~10μg·kg-1·min-12DE检测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效果较好,但可诱发心肌缺血。硝酸酯与多巴酚丁胺合用能提高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心痛定是血管扩张剂,它通过抑制缓慢钙离子流而解除血管平滑肌收缩。本文报道127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使用心痛定的疗效观察。患者的诊断标准是:1次以上休息时出现严重心绞痛发作,伴至少2个导联(除 aVR 外)出现可逆性 ST 段抬高与/或冠状动脉造影时出现自发或麦角新碱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伴典型缺血性胸痛与心电图 ST 段偏移。本文男性60例,女  相似文献   

7.
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9例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停用抗心绞痛药物1周,随机分组,A组服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B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共4周,以平板运动负符心电图作为考察指标.结果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每日一次与硝酸异山梨酯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能力,但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补心气口服液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心气口服液组,给服补心气口服液10 ml,tid;硝酸酯类组,给服硝酸异山梨酯10 mg,tid或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bid;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疗效,并采用西雅图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选择性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 (Ach)和麦角新碱 (ER)激发试验对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  方法 :79例患者中对 41例患者实施了Ach激发试验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有无心绞痛和ST段改变分为AchⅠ组和AchⅡ组 ,注药剂量右冠状动脉依次为Ach 2 0 μg和 50 μg ,左冠状动脉依次为 2 0 μg、 50 μg和 10 0 μg ;另 3 8例患者实施了ER激发试验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有无心绞痛和ST段改变分为ERⅠ组和ERⅡ组 ,右冠状动脉注入ER 2 0 μg ,左冠状动脉注入 3 2 μg。以注入Ach或ER后冠状动脉出现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 (≥ 99%狭窄 )为激发试验阳性。  结果 :Ach法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敏感性为 90 % ,ER法的敏感性为 72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二者的特异性均为 10 0 %。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并发症Ach法 9 8% (4/ 41) ,ER法 2 8 9% (11/ 3 8) ,二者差异性显著 (P <0 0 5)。激发多支血管痉挛阳性率AchⅠ组 15 0 % (3 / 2 0 ) ,ERⅠ组 5 6% (1/ 18)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 ,Ach法更为安全 ,并且有利于多支血管痉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与单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对照组单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疗程:4周,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服用冠心舒通胶囊及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单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室晚电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心室晚电位(VLP)、心律失常事件(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145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的定性分析和24小时Holter监测,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长期随访观察。119例(失访26例)随访14.1±7.1(4~36)个月,发生AE7例。VLP阳性者AE发生率25%(4/16),明显高于VLP阴性者AE的发生率2.9%(3/103),P<0.001;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之间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果提示VLP与AE密切相关,但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 ,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42例 ,占 84.0 %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7例 ,占 14.0 %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 1例 ,占 2 .0 % ;2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15例 ,检出率为 0 .4% ;3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瘘 2 8例 ,检出率为 0 .7% ,其中 18例(6 4.3% )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4其它少见冠状动脉变异 2例。  结论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 ,通常在心导管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owever, many patients referred for CABG nowadays had experienced fail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率、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总结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  结果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 42例 ,检出率为 1 3 2 % ,其中 81%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19%为冠状动脉静脉瘘 ;76 2 %为对心肌灌注没有影响、相对良性的畸形 ,2 3 8%为对心肌灌注有潜在影响、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畸形。  结论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并穿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左主干起自肺动脉等是非常严重的冠状动脉畸形 ,患者常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这些畸形一旦发现 ,应进行预防性的手术矫正。小冠状动脉瘘多数无临床症状 ,但多发和大冠状动脉瘘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畸形并非罕见 ,某些类型的冠状动脉畸形可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应尽早进行预防性地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4 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病变血管共 5 8支 ,B型病变 4 9处 ,C型病变 1 3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4处 ,共置入支架 64只。置入左前降支 2 7只 ,左回旋支 1 3只 ,右冠状动脉 2 4只。De Novo支架置入 4 4只 ,Suboptimal支架置入 1 5只 ,Bail-out支架置入 3只 ,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 2只。结果 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8.4 %。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6.5± 7.8)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1± 1 0 .3 ) %。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 ,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 ,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 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多普勒血流钢丝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储备 (CFR)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 2 1例冠脉狭窄患者 (冠脉狭窄组 )和 12例正常冠脉者 (对照组 )中 ,利用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钢丝和冠脉内注射罂粟碱测量了冠脉的血流速度和 CFR。  结果 :左前降支冠脉狭窄远端的平均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和 C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测值。  结论 :应用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测量正常和冠脉狭窄患者的冠脉血流速度和 CFR,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安全、可靠 ,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液动力学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and prospective trials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ith stents vers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CABG)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UPLM) stenosis.

Methods

Th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and EMBASE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until July 2017.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was use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9 studies with 16,900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Pooled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cause mortality (odds ratio [OR] 0.94; 95% CI 0.74-1.20) and cardiac death (OR 1.04; 95% CI 0.74-1.47). However,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PCI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 all-cause mortality rate at 30-day follow up (OR 0.48; 95% CI 0.26-0.89). The stroke rate in PCI was lower in short-term follow up (OR 0.45; 95% CI 0.23-0.88) and long-term follow up (OR 0.36; 95% CI 0.27-0.47). On the other hand, PCI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1.59; 95% CI 1.34-1.88),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OR 2.47; 95% CI 1.80-3.37) 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OR 2.10; 95% CI 1.72-2.57) compared to CABG in the pooled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risk of strok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CI compared to that in CABG. Therefore, PCI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stroke. Additionally, in short-term follow up, PCI was reported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UPLM patients compared to CABG. However, CABG caused fewer complications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9.
20.
北京地区年青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北京地区100例意外死亡年青人(15 ̄39岁)新鲜心脏标本的冠状动脉,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出率及病变特点进行观察。结果为:部分脂纹有可能通过中间型病变转变为斑块;年青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以细胞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总检出率为56.0%,男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与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年青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出率特别是由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