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巩膜瓣下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98例(10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5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65例(80眼)巩膜瓣下“巩膜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术后进行了2月~1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11.15mmHg左右。2月复查眼压均在13.43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4~16mmHg。结论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3例慢闭青光眼,36例急闭青光眼,2例开角性青光眼,8例难治性青光眼(共78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2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2.43mmHg左右。2个月复查眼压均在14.57mmHg左右。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6-18mmHg之间。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调缝线的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开角型青光眼(共38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均在10.24~17.30 mmHg之间,平均13.27 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2.23~18.68mmHg之间,平均15.55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4例(55眼),施行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对照组58例(70眼),施行三角形板层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观察组平均0.45,对照组平均o.38。术后眼压观察组出院时平均12mmHg,对照组出院时平均12mmHg。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13眼(23.64%),对照组21眼(28.57%),卡方检验x2=0.63,P〉0.05。术后包裹性滤过泡,观察组无,对照组5眼(7.14%),卡方检验x2=4.09,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稳定,眼压控制良好,浅前房发生率不高,包裹性滤过泡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147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47例(15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施行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简称松解缝线组),同期162例(174眼)PACG行常规小梁切除法(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前房形成、结膜滤泡、眼内反应等,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时间(d),松解缝线组短于常规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松解缝线组出院时眼压(11.77±3.37)mmHg与术前眼压(31.63±9.45)mmHg比较,差异显著(t=25.86,P=0.000)。术后长期随访眼压(14.74±2.71)mmHg低于常规小梁切除组(17.96±2.45)mmHg,差异显著(t=11.22,P=0.000)。随访中无眼部感染与恶性青光眼发生。结论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中能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增强长期眼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后房造漏联合板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瓣下后房造漏联合板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眼,术后对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形态进行随诊观察,并总结分析疗效.结果 37例37眼术后经3~14个月观察随访,术前平均眼压(47.23±11.5)mmHg(1 kPa=7.5 mmHg),术后随访末平均(15.6±7.3)mmHg,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提高19眼,不变15眼;功能性滤过泡占83.78%.结论 该术式在眼压控制、滤过泡形成等方面临床效果好,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玉伟  连浩  徐文烽  戢红 《眼科研究》2000,18(2):165-16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开角型青光眼 ,7眼为闭角型青光眼 ,用Ar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 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 2 3± 18 45 )mmHg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mHg。治疗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 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结论 准分子激光巩膜瓣下巩膜造瘘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的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7-12收治于我院的46例4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并发症等。结果:所收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8(平均5.21±4.12)mo,术后1mo平均眼压15.3±4.87mmHg,术后5mo平均眼压16.8±4.77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wk前房稳定,8例有较轻的葡萄膜炎反应,术后5mo视力较术前无下降,视野复查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的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滤过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60例60眼,男28例,女32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26眼(43%),眼压~50mmHg者18眼(30%),50mmHg以上者16眼(27%)。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行局部麻醉下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术治疗,吸出玻璃体液0.4~1.0mL,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院后门诊观察,随访6~12mo。结果:患者60例60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玻璃体抽吸术后,第3d检测眼压≤21mmHg者14眼(23%),眼压为~35mmHg者29眼(48%),眼压~50mmHg者13眼(22%),眼压>50mmHg者4眼(7%);抽吸术后视力增加2行的为28眼(47%),视力增加1行的24眼(40%),视力不增加的8眼(13%);58眼前房深度增加(97%);抽吸术后并发前房出血16眼(27%)。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1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28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观察随访6~12mo,眼压控制≤17mmHg者54眼,眼压≤21mmHg者4眼,眼压为~35mmHg者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抽吸术应用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恒  米雪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60-1361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缝合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68眼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A组16例28眼术中采取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B组26例40眼术中施行传统巩膜瓣缝合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6.7)mo。A组术后拆巩膜缝线时间3~17(平均8.33)d。A、B组术后早期浅前房分别有2眼(7%)和12眼(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A、B组眼压分别为10~19(平均13.31)mmHg和6~42(平均14.64)mm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moA、B组眼压分别为10~17.30(平均11.96)mmHg和7~44(平均15.17)mm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最终形成功能滤过泡28眼(100%)和36眼(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它较传统方法更能降低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mg/mL丝裂霉素的棉片3~5min,缝合巩膜瓣时作两根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4~27月。结果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进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效果。方法28例(28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完成了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前视力〈0.1者22只眼,0.1~0.3者6只眼。术后视力〈0.1者13只眼,0.1~1.0者15只眼。术前平均眼压(34.30±9.32)mmHg,术后平均眼压(16.42±5.36)mmHg(1mmHg=0.133kPa)。25眼眼压降至正常范围,3眼经药物治疗达到正常范围。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浅前房。术后随访3~6个月。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铭  高媛  王晋瑛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05-1706
目的:探讨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药物难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124例124眼,其中男51例,女73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51眼(41.1%),眼压36~50mmHg者37眼(29.8%),50mmHg以上者36眼(29.1%)。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124例124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第2d检测眼压≤21mmHg者28眼(22.6%),眼压为22~35mmHg者60眼(48.4%),眼压36~50mmHg者25眼(20.2%),眼压>50mmHg者11眼(8.9%);激光术后视力增加3行者33眼(26.6%),2行者31眼(25.0%),视力增加1行者44眼(35.5%),视力不增加者16眼(12.9%);119眼前房深度增加(96.0%);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并发前房出血98眼(79.0%)。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小梁切除术37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眼。观察随访3~9mo,眼压控制≤18mmHg者95眼,眼压≤25mmHg者24眼,眼压为26~35mmHg者5眼,未见前房积血、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式板层下巩膜咬切术,治疗青光眼78例91眼,术前平均视力为0.25,平均眼压为47.80mmHg,降压效果较好。手术方法:与一般巩膜咬切术相同,但板层巩膜瓣的厚度与巩膜咬切口的大小根据眼压的高低与房角关闭程度而不同:(1)房前关闭不超过二分之_,眼压在30mmHg以下的,巩膜瓣厚度为三分之二,巩膜咬切口为1.5×1.0mm。(2)房角关闭超过二分之一,但不超过三分之二,眼压在30~40mmHg的,巩膜瓣厚度为二分之一,巩膜咬切口为1.5×1.5mm。(3)房角关闭超过三分之二,眼压超过40mmHg的,巩膜瓣厚度为三分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疗效.方法 40例(4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患者,经72h应用多种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仍在40mmHg(1kPa=7.5 mmHg)以上,行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平均光凝能量(2290.00 ±149.01)mW,平均光凝点数(21.73±3.50)点.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眼压、视力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全部患者眼痛症状均缓解.术前平均眼压为(52.56±7.31)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4.18±4.53)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视力(0.127 0±0.1650)较术前(0.033 4±0.0322)提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光凝术后25眼(62.5%)视力提高,8眼(20.0%)视力无变化,7眼(17.5%)视力下降.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伴前房渗出3例,前房出血1例,药物治疗后消失.结论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疗效确切,可降低眼压,缓解疼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40 mmHg以上的40例(6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均在切除小梁组织前在巩膜瓣根部中央角膜缘处用剃须刀刺开一小切口,缓慢放出房水,眼压降低后再常规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者64眼;视力≥0.3者39眼;眼压≤21 mmHg者52眼;术后3眼出现脉络膜脱离,7眼前房形成延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可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应用5-FU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5-FU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局部使用5-FU,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4眼、滤过术失败5眼、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4眼(共89眼)施行手术治疗。其中30眼作有巩膜瓣可拆缝线。结果:随访7~33(平均22)mo,术后6mo时视力不变及提高70眼(79%),下降19眼(21%)。功能性滤过泡78眼(88%),非功能滤过泡11眼(12%)。6mo以后眼压<10mmHg 15眼,10~21mmHg 62眼;>21mmHg 12眼,主要为难治性青光眼。眼压控制有效率87%。严重并发症为黄斑病变。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5-FU能有效降低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期间,共收治持续高眼压青光眼病例7例(10只眼),女性4例(6只眼),男性3例(4只眼),年龄54~69岁,平均62岁。持续高眼压时间6~35d。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术前眼压,最低45.3mmHg(1mmHg=0.133kPa),最高60mmHg以上,平均52.6mmHg。术前视力无光感1只眼,光感2只眼,手动3只眼,指数4只眼。2.手术方法:采用巩模瓣下纵形小梁巩膜切除术式[1],即在巩膜床中间作1mm×4mm纵形巩膜切开,前端达角膜缘内0.6~0.8mm,在巩膜条带右侧切口,角膜缘处作2mm穿透性切开,再用自制虹膜恢复器(…  相似文献   

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效果。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天后眼压仍持续在40mmHg以上的60例65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先间断地缓慢放出房水,减低眼压后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65眼术前视力均在0.05以下。术后1周视力≥0.05者64眼,视力≥0.3者31眼;眼压≤21mmHg者52眼。术中术后无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下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时,小梁切除术术中多次间断缓慢放出房水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