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46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保乳组);并与同期施行乳房切除手术组加综合治疗的295例Ⅰ-Ⅱ期乳腺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2±37.3)min,(156±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2±86)mL,(276±52)mL;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14.2%,36.9%;保乳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保乳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为93.2%、86.7%、82.7%,总局部复发率是6.5%;对照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为94.1%、85.3%、84.9%,总局部复发率为4.4%。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1.3%。结论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手术的3年、5年和10年疗效相近,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2.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1期)、MEDLINE(PubMed 1965~2009.5.2)、Embase(1974~2009.5.2)、CBM(1978~2009.5.2)和CNKI(1979~2009.5.2)等有关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2个研究,一个是随机对照试验,另一个是半随机对照试验,共343例患者.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在5年生存率、死亡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年死亡率和远处转移率保乳手术比改良根治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10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无瘤生存率方面,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分期为T1、T2、T3a和N0、N1a、N1b、M0并能耐受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两种术式的单发乳腺癌老年女性患者,保乳手术是较改良根治术更好的选择.目前比较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研究尚缺乏,有必要开展和设计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996年1 月~2006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522 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给予FEC 或TEC 方案化疗4~6 个周期后进行影像学再评估,满足保乳条件者实施保乳手术,不满足保乳条件者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对照组均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分析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及其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手术方式以及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美容效果等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89.19%(231/259),经影像学再评估82.20%(217/264)的患者达到保乳条件,实际实施保乳手术85例,保乳治疗者乳房外观满意率92.94% 。经67.4 个月(36~166 个月)的随访,其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6%(6/85)、10.59%(9/85)、85.88%(73/85)、78.82%(67/85),与新辅助化疗后满足保乳条件行全乳房切除术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实施保乳治疗是可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是选择恰当术式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加放疗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7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的34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随访36-90个月,平均随访63.5个月。3年生存率100%(34/34),3年无瘤生存率97.1%(33/34),随访满5年的24例,5年生存率100%(24/24),5年无瘤生存率91.7%(22/24)。[结论]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37例乳腺癌临床资料.0期3例,Ⅰ期20例, Ⅱ期14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瘤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手术标本石蜡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侵润.经过36个月中位随访期(范围2~36月),局部复发为5.4%(2/37),其中腋窝1例,远处转移1例,转移部位为肺转移.对保乳综合治疗满1年的20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型的评估,优15%(3/20),良45%(9/20),差 40%(8/20).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及部分经过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可进行保乳手术治疗.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  相似文献   

6.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1989年 7月至 2 0 0 3年 2月采用象限切除治疗临床单发的、肿瘤直径为 0~ 5 .0cm、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185例 ,手术切缘距瘤缘 2 .0~ 3 .0cm ,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术后对腋窝淋巴结阳性者 3 8例行辅助放疗、化疗 ,对 14 7例患者行全乳放疗。结果 全组随访 4~ 168个月 ,随访满 5年组总生存率 98.8% (79/80 )、无瘤生存率 96.3 % (77/80 )、局部复发率 1.3 % (1/80 )、远处转移率 3 .8% (3 /80 ) ;随访满 10年组总生存率 86.4% (19/2 2 )、无瘤生存率 81.8% (18/2 2 )、局部复发率 13 .6% (3 /2 2 )、远处转移率 18.2 % (4 /2 2 )。肿瘤直径 >2 .0cm组 ,10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于肿瘤直径≤ 2 .0cm组 (5 0 .0 %∶5 .6% ,5 0 .0 %∶11.1% ) ,但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 5年和 10年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16例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研究原发腮腺鳞癌预后影响因素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搜集1984-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腮腺鳞癌16例,其中T1期2例,T2期5例,T3期5例,T4期4例。NO期10例,N+期6例,单一手段治疗组6例(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1例),综合治疗组(手术加放疗)10例。结果全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75%(12/16),全组3和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5%和30%、58%和58%、36%和27%。T1~T2和T3~T4期的5年生存分别为100%和29%,(X^2=4.50,P= 0.034)。NO和N+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20%(X^2=8.70,P=0.00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和0(X^2=9.83,P=0.002)。结论原发腮腺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和局部复发率均高,应该采用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N+期患者术后应该给予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放疗;手术治疗时未行颈清扫者应行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is~1N0M0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108例Tis~1N0M0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其中TisN0M063例,T1N0M045例。8例T1期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中位住院时间5d(3~8d)。无吻合口漏、直肠狭窄、肛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5年总生存率为99.07%,Tis、T1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7.78%。5年总复发率为1.85%,Tis、T1期5年复发率分别为0、4.44%。[结论]对Tis~1N0M0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既保证了生存率,又兼顾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与乳房全切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与144例乳房全切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局部区域复发(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LRR)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4.890±20.47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5年总生存率97.6%,5年无病生存率96.8%;乳房全切术组:5年总生存率97.2%,5年无病生存率97.2%,两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无差异(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与局部区域复发率[HR:3.036(95%CI:1.084~8.504)]及总生存率[HR:3.767(95%CI:1.115~12.727)]均相关。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放疗与乳房全切术在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HER-2过表达是影响早期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未来的治疗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8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我国开展保乳综合治疗的模式。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共10家三级甲等医院协作,进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切除乳房治疗的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 完成保乳手术872例,占符合保乳治疗条件乳腺癌患者的19.5%,占同期全部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9.0%。保乳治疗组复发9例(1.0%),远处转移11例(1.3%),死亡1例(0.1%);切除乳房组复发18例(0.5%),远处转移49例(1.4%),死亡4例(0.1%)。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乳治疗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优、良者术后6个月占89.7%,术后1年占91.1%,术后2年占86.6%。结论 保乳治疗在中国是可行的,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无负面影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乳治疗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需要多学科的有机配合,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院恶性肿瘤患者210例,运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作为病人营养状况筛查工具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对纳入患者逐一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情况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高达73.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丢失、合并症、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消化道毒副反应、疼痛分级、睡眠对营养评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陪护、医保类型、经济状况4个因素对营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对营养评分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总体5年生存率极低,所以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为检测肿瘤标志物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研究通过比较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胆管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16例胆管癌患者的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E),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 087和1 048,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2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衔接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底物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ptor substrate 2,FRS2)、连环蛋白(catenin,beta 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sponse kinase)等.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间有18种差异蛋白质可能为研究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196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确诊为RB(retinoblastoma)的病例共 3 6例 ,其中 15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NSE、S 10 0、GFAP及PCNA等。光镜下 3 6例RB中未分化为主型 2 1例 ;高分化为主型 14例 ,自发消退型 1例。NSE、S 10 0、GFAP、PCNA在RB中的阳性表达依次为 9例 ( 60 % ) ;4例 ( 2 6 7% ) ,3例 ( 2 0 % ) ,15例 ( 10 0 % )。RB光镜下高分化型为主型 ,未分化型为主型 ,自发消退型中的菊形团 ,坏死和钙化等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免疫组化中NSE有助于鉴别诊断。RB肿瘤细胞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中的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越高 ,其分化程度越低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Chromosomal analysis of neuroblasto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e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neuroblastoma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iopsies from the neuroblastomas were taken during surgical operations, nine from the primary tumours and one from a metastasis. Histopathology was done for diagnosis. Chromosomal cultures of neuroblastoma cells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ere performed.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revealed normal chromosomal complements. The 10 tumours were in the peridiploid range with random gains or losses of chromosomes. Deletion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number 1 distal to band p31 occurred in 6 tumours. Other structural changes and giant markers were fou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regulatory gene controlling the transformation gene of neuroblastoma, is present at or distal to lp31.  相似文献   

15.
Efficacy analysis of M   总被引:134,自引:0,他引:13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及225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月经状况(P=0.04)、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8)、肿瘤位置(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是影响淋巴结阴性和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临床病理因素。两组预后指标分析显示,阴性组有较低的复发率(P<0.001)及远处转移率(P=0.002),有较高的术后生存率(P<0.001)。其中,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3)、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肿瘤大小(P=0.012)和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肿块大小、肿瘤位置是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临床病理因素,也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至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腹膜假黏液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局部切除,2例行局部切除,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及卵巢切除术.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18个月死亡,2例失访,余6例3~72个月健在.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和恶性的一类黏液性病变,应综合分析做出诊断.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预后与浸润状况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闫超  白萍 《癌症进展》2013,11(3):270-27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2001年~2013年收治的13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54岁。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肿瘤间质"套袖样"或息肉样突入腺腔内。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9例术后行辅助化疗,3例行放疗。随诊期间1例Ⅳ期患者因化疗无效于术后1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初始治疗后数月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另外9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子宫腺肉瘤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临床呈低度恶性,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后不良。疾病易复发,应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