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晓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5):250-250
背景:用紫杉醇涂层球囊导管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比较,6个月时的晚期腔径丢失率非常低,而且2年以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亦较少。我们将紫杉醇涂层球囊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现行标准下与紫杉醇洗脱支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共21处再狭窄病变接受DCB治疗,术中即刻成功率95.23%,1处病变在应用DCB治疗后并发夹层并出现TIMI 2级血流,然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心绞痛再发,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复查时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比较,按病变血管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DES支架内再狭窄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患者(n=60)分为对照组(n=30,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和研究组(n=30,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各组干预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97.38%高于对照组75.95%(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的总体干预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探讨其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3月-2003年3月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3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病人,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32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率为93.8%,配合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达100%,其中有1处病变狭窄为95.0%,切割球囊不能到位,在用2m小球囊预扩张后顺利到位并扩张成功.无严重内膜撕裂、血管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外科急诊手术的病例,所有病人均在术后5 d内出院.平均随访8.4个月,随访率达83.9%(26/31),无死亡及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发生率为11.5%(3/26),复查造影率为46.2%(12/26),被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7.
<正>自1977年瑞士Gruentzig医师首次在苏黎世使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人类相继研发了众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用以攻克冠心病。这些治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立刻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已减少或中断的冠状动脉血流,使冠心病得以控制,减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而为患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但3-6个月后再狭窄率大约为30%左右,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涂层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 ,支架内再狭窄 (in stentrestenosis,ISR)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支架治疗后的缺血事件复发与ISR有关。目前配合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剂及局部放射疗法等对ISR有所改善 ,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ISR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阐明 ,许多心血管病医生 ,尤其是介入心脏病医生寄希望于———涂层支架。即把能够抑制术后再狭窄的物质 (包括药物、抗凝剂、抗增殖剂、转基因载体、放射物质等 )与支架整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局部作用。这一方法在防治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并且某些涂层…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共18例,其中2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余16例病人进入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组,平均年龄(60±12)岁,男性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再置入与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IR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DES治疗的IRS患者共171例,分别接受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PCB group,n=75)和第二代DES(G2-DES)治疗(G2-DES group,n=96),对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一年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资料(病变血管、支架特征、平均扩张压、扩张时间、支架内与节段内再狭窄率、最小管腔支架等)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晚期管腔丢失、二次再狭窄率、全因死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冠脉造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使用器械上(支架长度、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后,PCB组的平均扩张压力更低(P0.001),扩张时间更长(P0.001),另外PCI后,PCB组支架内管腔狭窄率更高(P=0.001),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更低(P=0.035);且术后节段内管腔狭窄率更高(P=0.002),但是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86)。随访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CAG特征及MACE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IRS安全有效,与第二代DES治疗IRS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Gianturco-RoubinⅡ(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和结果 在成功植入GRⅡ型支架后6个月行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的22条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再次行PTCA术.手术成功率为96%(21/22),4例完全闭塞病变中有1例失败是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处.无死亡,无急性或亚急性闭塞并发症.定量血管造影显示:平均最狭窄处血管直径从(0.85±0.34)mm增加到(2.32±0.41)mm,平均狭窄程度由(71±16)%下降至(18±12)%,而手术前后支架本身变化不明显.结论 重复PTCA术治疗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管腔扩大的原理主要为动脉样硬化班块组织被挤出支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3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实验组行DCB治疗,对比2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的再狭窄、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LD值高于对照组,其LL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接受DCB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普通球囊(PB)、药物涂层球囊(DCB)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4-01至2017-06,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ADDIS1.16.7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15篇文献),共包含1 305例ISR患者,其中使用PB患者300例,使用DCB患者533例,使用DES患者472例。Meta分析结果:在≥2年的长期随访中,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5,95%CI:0.20~0.56,P0.05)与使用DES(OR=0.44,95%CI:0.24~0.73,P0.05)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低,而使用DCB患者与使用DES患者(OR=0.81,95%CI:0.50~1.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4,95%CI:0.14~0.70,P0.05)与使用DES(OR=0.35,95%CI:0.14~0.79,P0.05)患者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均降低。三种治疗方式在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死亡发生风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2年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终点的最优治疗策略排序中,DCB、DES和PB三种治疗策略排序第一的可能性分别为83%、17%和0%。结论:在ISR患者中,DCB与DES的长期有效性均显著优于PB,三者的安全性相近。DCB作为最优治疗策略的可能性最高,但我们仍需注意本研究中的DES大部分为第一代DES,结论能否推及新一代DES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55-456
20多年来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已被临床广泛接受和应用。随着手术者经验的积累 ,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PTCA已成为与药物、外科手术并驾齐驱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是 ,PTCA术后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却在相当程度上困扰了PTCA快速发展。所谓再狭窄是指成功介入治疗手术 ,受治疗冠脉局部损伤后“愈合”反应而造成局部血管腔的再次狭窄 ,一般发生于PTCA后 6个月内。在过去 10多年里 ,不少学者竭力寻找克服再狭窄的方法 ,尽管有多种技术如激… 相似文献
17.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6)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在前降支近端的支架内再狭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例,稳定型心绞痛1例。所有患者均既往在前降支(LAD)近端植入支架,此次病变为支架内再狭窄70%,累及主干和回旋支(70%狭窄程度50%),血管直径介于2.5 mm至3.5 mm的血管。应用DCB仅处理前降支再狭窄病变,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半年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应用DCB处理病变,成功率为100%。最终影像结果显示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均为3级,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所有患者无死亡,无心肌梗死,无再次血运重建情况发生。结论 DCB对前降支近端的支架内再狭窄累及主干和回旋支复杂病变的治疗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二科的病人,符合支架内再狭窄诊断标准,病例按1∶1比例分配入组,随机分为球囊治疗组和支架治疗组。球囊治疗组采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治疗,支架治疗组采用雅培洗脱支架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血栓形成率以及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结果最终球囊治疗组纳入29例、支架治疗组纳入28例病人进入统计分析,2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8%和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分别为6.8%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血栓形成率为0,支架治疗组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参考血管直径以及最小管腔直径与支架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均可有效治疗老年病人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不劣于药物涂层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后退式旋切导管 (PAC)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其即刻和近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 :17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采用PAC治疗 ,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即刻和近期疗效 ,并与同期的 38例首次介入治疗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首次介入治疗组相比PAC器械成功率分别为 10 0 %∶92 %、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为 (36± 10 ) %∶(35± 15 ) %、斑块组织获取率为 94 %∶94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AC所产生的血管腔直径增益为 (0 .78± 0 .6 6 )mm ,略低于首次介入治疗者〔(0 .97± 0 .5 5 )mm〕。PAC造成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原置入支架带出 2例 ,血管内膜撕裂 3例。 6个月随访造影血管腔直径丢失指数为 0 .4 6± 0 .4 5 ,略低于首次介入治疗组 (0 .5 7± 1.13)。造影再狭窄率为 2 9% ,与首次介入治疗组相近 (2 6 % )。结论 :PAC能有效地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处理 ,具有较理想的即刻和近期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球囊成形术重复治疗及其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再次血管成形术后,长期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方法血管内再狭窄经再次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成功进行随访的129例病人共有156个病灶的血管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成功行重复PTCA术者达94%,成功完成血管造影随访的达95%。重复血管成形术后的病人再狭窄率为27%,病灶再狭窄率29%。其中局限性病灶的再狭窄率为20%,弥漫性病灶的再狭窄率达44%(P<0.01)。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的重复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其长期再狭窄率不高,是一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