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12例,异常检出率为86.1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9例,异常检出率为2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尽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症状不典型,但目前公认它与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旨在探讨该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以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83例50岁以上被检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统计分析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脂质斑块的分布并观察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并随年龄增大其发生率增高;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要高于非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结论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血管病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更常见。在众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药物、颈动脉狭窄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已成为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为临床预防脑梗死提供参考。我院2004年8月-2005年8月对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选择同期20例健康者作对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血脂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预测青年人脑梗塞中的意义。方法对96名受试者以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组。测定生化项目、叶酸、Vit 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叶酸、VitB12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而降低。等级相关系数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显著负相关,P<0.05。各危险因素与CAAs多元回归分析表明LP(a)、Hcy与CAAs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塞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脂(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高脂血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1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测定,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最大值(IMTm)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TC、TG水平显著高于非颈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中青年(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Iwamoto等[2]研究表明,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临床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及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均高于非缺血侧(48.5%,其中软斑20.4%,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57.1%,P<0.05);且在软斑组长期烟酒史及男性比例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软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12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颈动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8.4%,同时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发现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无关(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正良  陈心岭 《临床荟萃》2007,22(9):641-64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因颈动脉系统脑梗死住院的患者116例,男79例,女37例,年龄39~82岁,平均(61.8±9.9)岁;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其中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本文将280例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同时进行踝臂指数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BI明显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结论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中,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朱昕 《临床荟萃》2000,15(12):536-537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①10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无糖尿病及明确的冠心病史,肝肾功能正常,男39例,女61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3.1±6…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本次研究对203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颈动脉的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高频超声对305例受试者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②男性患者与同一年龄段的女性患者相比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③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观察32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A组)与33例正常对照组(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结果 A组内-中膜增厚20例,发生率为62.5%,B组6例,发生率为18.18%(P<0.005);A组颈动脉粥样斑块24例,发生率为75%.B组13例,发生率为39.39%(P<0.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相关性,高频超声检查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血液磁极化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 《当代护士》2004,(8):29-30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症的主要因素,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出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治疗控制不明显可继续发展,引起各器官硬化疾病.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危急重症,其基本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与血栓的形成等.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可累及全身动脉的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即脂质积聚,其中主要是含胆固醇结晶及游离胆固醇的结缔组织;局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聚集;胶原、弹力纤维及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1].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2],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特别是与 ACS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4例高龄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组中56例检出粥样硬化斑块(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5.0%(6/40)(P<0.01),其中脑梗死组中软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龄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明显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