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20-2820
总结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认为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对经桡动脉途径易出现的特有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加强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Gruentzig于1977年在苏黎世为一名37岁的男性患者施行了世界上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改进及高压释放支架技术的应用,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路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1,2].本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经艾伦(Allen)[3]试验阳性,选择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注重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严密观察及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等.结果:本组239例患者除8例出现穿刺口渗血,9例撒掉止血带后出现上肢肿胀,穿刺侧手掌、手指轻度青紫外,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及并发症.结论: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对于处理患者术后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7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饮食护理和术侧肢体的观察.结果 270例成功,2例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2例术中诱发心绞痛,3例术后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手术疗法。以往多选用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齐海峰  金莲顺 《吉林医学》2006,27(10):1242-1242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新技术。桡动脉位置浅表,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而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的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止血可靠易行[1]。我院2004年1月~2005年9月共完成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例,现将其配合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66岁。6例患者均有冠心病史2 ̄7年,其中3例伴高血压,1例伴糠尿病。4例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手术均获得成功。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向患者说明采用桡动脉…  相似文献   

8.
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狭窄,使心脏本身供血产生障碍就得了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是利用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至冠状动脉开口,在注射显影剂的同时行X线电影摄像,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并且得到公认.经典的途径是从股动脉进行操作,而经桡动脉途径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且易于观察等优点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我院30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王岩  张春艳 《黑龙江医学》2008,32(7):546-547
目的对22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2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4例出现局部血肿,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10d后出院。结论提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加强心电监护,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魏盟 《海南医学》2002,13(12):46-49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的传统路径为股动脉 ,在不适合经股动脉路径手术或经股动脉路径失败时才考虑经上肢动脉行PCI,后者包括经肱动脉和经桡动脉两种方法 ,经肱动脉PCI,由于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 ,近来已很少有人采用 ,而经桡动脉法PCI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病人活动不受限、恢复快、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等优点 ,近来逐渐成为经上肢PCI的主流。国外于 1989年由Campeau首次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Kiemenij首次使用桡动脉PTCA。 1995进行的照经桡动脉、经肱动脉 ,经…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南李亚丽  王丽娟 《吉林医学》2006,27(10):1218-1219
目的:总结13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手部血管条件的观察、术中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拔除鞘管后的观察与护理、生活护理及用药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其成功率为100%。结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痛苦,术中配合良好,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入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选择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点。方法总结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83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重点给予常规护理、尿量监测、穿刺部位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及非穿刺点的血肿,5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痉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具有患者易于接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术后仍需加强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自1977年Gruntzig首次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ey,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诊治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在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开展逐渐增多,已成为冠状动脉诊疗术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对224例冠心痛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于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2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6例出现心室颤动,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5~12d后出院。结论:提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加强心电监护,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丽萍 《微创医学》2007,2(5):503-503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支架置人术治疗冠心病临床价值的肯定,这一技术在各大医院得以广泛开展^[1]。随着技术的成熟,设备的更新,各种导管工艺的不断改进,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术后勿需体位限制、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渗血、血肿、出血与穿刺并发症的概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相当重要,建议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4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不需严格卧床,并发症少,护理方便,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