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拇指软组织缺损多由于外伤引起,可同时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的损伤,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拇指的功能非常重要,因此修复其软组织缺损应以尽可能确保手指长度,并且有良好的外形和感觉功能为原则。示指背侧扇形筋膜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就近取材,操作简便,皮瓣厚薄,质地与受区相匹配以及皮瓣本身带有神经等优点[1]。2002年我们应用其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功能、外形及感觉均获得比较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6~49岁,平均26.3岁。受伤原因,切割伤11例,挤压伤13例,撕脱伤6例。缺损面积为1.5cm×2.0cm~2… 相似文献
2.
足部因外伤或其他病致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以往临床上治疗十分困难,如不进行及时有效修复会致残或截肢。自1988~2003年笔者采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9例,手术成功,创面修复外形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胫前、跟腱、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外伤后跟腱外露皮肤缺损3例,胫前和踝部慢性溃疡各1例。结果5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受区供区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对供区外观及功能无不良影响,且蒂长设计转移灵活,是修复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麻风足底溃疡常发生在行走的负重部位,由于反复感染,可致皮肤及软组织垫缺损,久治不愈,且甚易复发。最近我们用足弓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4例溃疡获得成功。术前先沿胫后动脉的搏动作标记,以足底内侧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神经为蒂,取足弓皮肤包括筋膜为瓣,使其远端可达第一跖骨头近端。于内踝后作弧形切口,打开踝管,找到胫后神经血管束;在屈肌支持带远侧缘,拇收肌起端的下方,可见其动脉分叉为足底外侧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内侧 相似文献
5.
我院用足背血管蒂皮瓣修复10例足底溃疡,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此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5岁;多菌型2例,少菌型8例,麻风病期8~28年,麻风均已治愈;溃疡病期4~20年,面积2×3~4×4平方厘米,深达跟骨,但无急性炎症。9例术后10 相似文献
6.
7.
从足底内侧切取带足底内侧动脉蒂的皮瓣,反向移至第一跖骨头处,以修复足底溃疡,以之治疗两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和2年,溃疡没有复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3)
目的探索改良岛状皮瓣术式在修复面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于我院接受头面部改良和传统的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分别对术后7 d和3个月术区照片进行评价,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估改良后岛状皮瓣对头面部美观度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实验组(改良皮瓣) 49例,对照组(传统皮瓣) 29例,两组手术伤口均一期甲级愈合。不良反应:实验组皮瓣远端瘀滞性缺血1例,对照组伤口延迟出血1例。观察者术后7 d评价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45),观察者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15)。结论改良的岛状皮瓣可有效解除组织蒂的回缩力,避免牵拉畸形的发生,有更理想的术后美观度和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头面部缺损修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分析36例患者手部电烧伤创面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方法本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12例,共40只手。应用手部5种岛状皮瓣修复48块创面。早期行局部减张术,术前、术后采用小分子右旋糖酐及血管活性药物处理。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大部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且转移灵活,外观好,优于其它皮瓣。结论岛状皮瓣在手部应用,具有皮瓣薄,血运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早期清创及改善血运,是确保皮瓣转移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所自1987年10月至1989年4月,先后采用小腿交叉皮瓣和局部转移皮瓣治疗18例麻风患者19只足部溃疡,获得满意效果。18例全为男性,年龄19~71岁,平均49.8岁;病程2~30年。19只有溃疡的足,外形完整的3只,其余皆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如足趾吸收、足内翻等。溃疡面积最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2例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选择性结扎小隐静脉及蒂部保留梨形皮桥,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9 cm×12 cm,最小为8 cm×5 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的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足背血管蒂皮瓣修复10例足底溃疡,男8例,女2例;年龄18~55岁,多菌型2例。少菌型8例;麻风病期8—28年,临床均已治愈;溃疡持续4~20年,面积为2×3~4×4 Cm~2,均深达跟骨,但无急性感染。9例术后10~14天皮瓣全成活,1例术后感染皮瓣坏死。7例触觉存在。9例患者经五年随访,照常行走,劳动。无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3)
目的探讨鼻背和鼻侧壁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应用鱼嘴状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方法根据鼻背和鼻侧壁缺损创面形状为长椭圆形的特点,我们设计了鱼嘴状鼻唇沟皮下蒂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结果应用鱼嘴状皮下蒂皮瓣修复鼻背和鼻侧壁基底细胞癌患者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外观满意,无眼鼻牵拉畸形。结论应用鱼嘴状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黄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9):572-573
1临床资料7例中,男5岁,女2例,年龄28~46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3年。病变部位:额顶部3例,颞顶部2例,枕部2例。皮损3cm×4cm~10cm×12cm大小,其中有2例合并有皮肤破溃及颅骨缺损,缺损区硬脑膜下可见胞搏动,边缘不齐,伴脓性分泌物渗出。切除肿物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磷状细胞癌。2治疗方法对皮损局部清创,减少脓性分泌物。在全麻下肿物摘除术范围:肿物周边1.5cm处均切除,如有颅骨、硬脑膜癌肿浸润同时行转肿物切除术,并根据创面的位置、形状、大小取邻位带蒂皮瓣转移覆盖创面,供瓣区选大腿部中厚皮片移植。术后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必要时橡… 相似文献
15.
16.
我院自1977年9月至1982年10月,先后应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移植修复18例麻风足底溃疡,获得较满意疗效。18例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5~56岁,平均35岁;病程2~15年。18只有溃疡的足,外形完整的1只,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如足趾缺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5)
目的探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月23例头皮任意瓣膜修复手术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皮损恢复情况及皮瓣部毛发生长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100%,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小面积皮瓣边缘发黑结痂,经过多次换药后二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小面积积液囊肿,经积极抽取积液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部分毛发生长正常,切口无瘢痕增生,且皮损无复发。结论头皮皮损切除后创面修复是皮肤外科的常见问题,临床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是直径在6 cm以内的头皮缺损的常用方法[1],且具有外形美观,皮损切除和创面修复1次完成,皮损无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滑车上动脉带蒂额部皮瓣联合多种皮瓣修复面中部巨大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女,35岁。面部肿物及斑块5年余。皮肤科检查:鼻部,右侧上、下眼睑及内眦可见大片境界较清淡黑色斑块,边缘呈堤状及串珠样隆起,皮损中央可见萎缩性瘢痕、黑色丘疹及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薄,真皮中瘤体由基底样细胞组成,核大,胞质少,染色嗜碱,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团块与周围基质间有收缩间隙,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基底细胞癌。治疗:予手术切除后,行带蒂额部皮瓣联合多种皮瓣修复缺损,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张国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5,(2)
作者对1957~1976年间所作的手术患者进行了复查,共查61个病人(82只手,310个手指)。观查期2年3个月至19年4个月,平均11年7个月。82只手中,9只手作了伸—伸肌4尾移植术(EE4T),62只手为伸—屈肌4尾移植术(EF4T),4只手为EF3T,3只手为EF2T。作者主要分析讨论了运动功能和畸形。功能评定标准为:良:(1)手指张开和握拳时的步骤正常,即掌指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同时屈曲。(2)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或屈曲不受限。尚可:(1)手指张开和握拳步骤轻度—中度异常,和(或)(2)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屈曲或伸直轻度受限。差:(1)手指张开或握拳的步骤完全异常。和(或)(2)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屈曲或伸直中度—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