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1988~1997年12月对162例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并以112例正常人的情况作对照分析,来探讨冠心病发病机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2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军区中西医结合(心肾)中心住院病人,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60岁。正常人组112例,男48例,女64例;年龄20~74岁,平均45岁,均系健康或无心脑血管疾病人员。1.2 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诊断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著《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而确诊。中医辨证分…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微循环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对56例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进行微循环监测,并据此进行治疗指导及疗效判定。 资料与方法 56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龄62~86岁。按年龄分3组:甲组62~69岁,17例;乙组70~79岁,32例;丙组80~86岁,7例。于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对4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临床观察,为这一常见多发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 冠心病组:49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60.5岁。 健康对照组:正常成人52例。既往均无心、脑、肝、肺、肾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血糖、血脂、肾功、肝功、心电、胸透等检查均为正常。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6~68岁,平均53.8岁。 采用国产XTWY型系统微循环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观测结果按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所测数据…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探讨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预后估计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 检测对象:①病例组:7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2002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我院住院病人,全经CT确诊。男45例,女29例,年龄70~90岁,平均80岁;②对照组:系我院老年体检者,共86例。其中男43例,女43例,年龄65~83岁.平均74岁。所有体检者没有急、慢性心脑血管病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06例高血压病患者尿α1-m、β2-m含量,旨在探讨其在高血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按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1],选择缓进型高血压患者106例(男62,女44),年龄42~73岁.其中高血压Ⅰ期28例,Ⅱ期33例,Ⅲ期45例,诊断为临床证实.正常对照32例(男18,女14),年龄39~69岁,系本院健康查体者,各项指标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我们观察了24例心脑血管病病人的球结膜微循环、甲襞微循环,同时做了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对象24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2例,女12例,脑血栓10例,冠心病14例,年龄50~80岁,以55~60岁为主20例占88%。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76例心脑血管疾病的甲襞、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其中高血压45例、冠心病86例、高血脂24例、脑动脉梗化21例.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眼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比甲襞微循环改变明显.眼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为动静脉血管迂曲、血细胞聚集,高血压病人动静脉比例大于1:2,高血脂症脂质沉着.而甲襞微循环改变为畸形管襻大于30%,血细胞聚集,部分病人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在各类疾病占第一位。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并发症.本文主要探讨系统心理治疗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并进行了对照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68例为住院患者.均符合1979年全国心血管郑州会议诊断标准.收缩压≥21.28kPa、舒张压≥12.63kPa.高血压分期(按WHO标准)Ⅰ期18例、Ⅱ期36例、Ⅲ期14例。病人分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1.2观察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56.0±6,2岁;病史2~28年。对照组男23例.女9例;年龄57.0±4.8岁…  相似文献   

9.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了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4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 ,4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进行血液流变学变化观测 ,以探讨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为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寻找更为有效的措施。材料和方法1对象 :1.1急性脑血栓形成(ACT)组 :共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4.16±4.79岁(42岁~72岁)。均除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检查前一周未服用任何药物。1.2正常对照组(NC)组 :共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2.16±4.28岁(42岁~72岁) ,来自本院全面体检、已排除…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对预告脑血栓形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对预告脑血栓形成的意义文/巫相宏近年来对脑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对64例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64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比较观察。1资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对照组64例系非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病人,男36例、女...  相似文献   

11.
测定分析82例脑动脉硬化症的血小板粘附、聚集率和血浆TXB_2、6-酮-PGF_(1a)(6-酮),研究其血小板的功能与向脑梗塞发展过程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患者组:按《实用神经病学》诊断要点选82例,其中单纯脑动脉硬化症48例,伴高血压34例;住院45例,门诊37例;男61例,女21例;年龄46~72岁,平均59.8岁。正常对照组:45岁以上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脑电图、血脂、血糖及眼底检查正常74例;男54例,女20例;年龄45~62岁,平均57.6岁。 1.2测定指标与方法血小板粘附率采用无锡县电子仪器二厂生产  相似文献   

12.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年来研究证明很多疾病与微循环障碍有关。应用MCX──5A型微循环检测仪,对120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NFM)十二项指标检测,并与68例正常人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120例头痛的中学生患者,男48例,女72例。年龄13-19岁,平均17岁、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血管性头痛58例,神经性头痛62例。重者(头痛难以忍受)11名,中度(能忍受头痛)59名,轻度50名。68名健康中学生,男50名,女18名。年龄12-19岁。平均16岁。2、仪器及方法:仪器为MCX-5A型微循环检测仪,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1例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111例,高、冠心病18例,脑动脉硬化2例)作了舌微循环的检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男性57.44岁,女性:52.13岁。采用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X-6型多部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 血压靶病变不仅损害大、小血管 ,而且累及微血管。手指甲襞是人体微循环活体观测的主要窗口。我们观察了 78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和45例健康中老年的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以探讨高血压及合并脑卒中与微循环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78例 ,按 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类确诊[1] 。男 5 2例 ,女 2 6例 ,年龄 42~ 81岁 ,平均 6 2 .2± 10 .0 8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人 43例 ,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 35例 ,诊断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对冠心病患者 160例进行血清β2 -微球蛋白(β2 -m)检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以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β2 -m测定的价值,了解冠心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 1 1 对照组 50例(男 38,女 12),年龄 (51~63)岁,均为门诊健康体检无肝、肾、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健康老人。1 1 2 患者组 2004年老干部体检中确诊的冠心病 160例(男 108,女 52),年龄 (52 ~78 )岁,均按WHO标准确诊,其中心绞痛(AP)组 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 62例。1 2…  相似文献   

16.
张依山 《医学信息》2006,19(10):1861-1861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应用银杏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WHO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0例,男76例,女64例,平均年龄56.4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伴高血压60例,糖尿病1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对照组140例,男80例,女60例,平均年龄57.2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伴高血压55例,糖尿病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外周微循环改变,了解球结膜出血程度与高血压病分期的关系及甲襞微出血的差异。方法 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60例高血压患者Ⅰ期17例,Ⅱ期33例,Ⅲ期1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1岁,平均54.7岁。健康对照组25例,年龄39-62岁,平均50.5岁。采用微循环显微电视仪观察甲襞和球结膜微出血,同时记录形态、流态和渗出等各项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伴微出血,球结膜出血达91%。且与高血压分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病情进展微出血明显加重,与健康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眼球结膜出血是高血压病患者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表现,本组发生率为91%。其原因可能与微血管退行性变、血管硬化及血液流变性障碍有关。因为微出血程度与高血压的分期紧密相关,并随病情加重而加剧,所以治疗时不能单纯降压,还要结合活血化瘀或活血止血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如下: 一、病例及对照组选择: 4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男26例,女20例。年龄58—80岁,平均64.5岁。心力衰竭按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以上者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无心、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疾患。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8~74岁,平均56.3岁。 二、微循环检查: 采用XG—5型微循环摄影体视显微镜,斜落射光,室温20~21℃。观察对象进入室内静坐十分钟后开始检查。观察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方法及  相似文献   

19.
吴穷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55-155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证实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某些遗传病以及高热、烧伤、应激、吸烟、酒精中毒等,均有程度不同的血液流变性改变[1]。本文对133例疾病组和66例健康对照组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旨在证实不同疾病状态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疾病组:本组133例患者,年龄31~80岁,平均55.87岁,男83例(62%),女50例(38%),临床初诊为脑血栓61例(46%)、冠心病38例(28%)、高血压13例(10%)、糖尿病6例(4.5%)、慢性支气管炎9例(7%)、高脂血症6例(4.5%)。…  相似文献   

20.
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许多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也是疾病的病理表现。检测甲襞微循环常能反映出疾病变化情况。本组就52例铁矿职工,通过甲襞微循环观测,探讨铁矿职工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特征,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本组52例,其中男47例,女5例,年龄26至58岁,平均年龄43.5岁。均为福建省龙岩地区马坑钢铁厂职工健康体检者。病史中:高脂血症16例、脂肪肝9例,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