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与妇科术后腰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妇科术后腰痛的发生原因。方法 对需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随机选用两种硬膜外穿刺方法,即水平法,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平行进针到硬膜外腔后再放置至置管所需方向置管,垂直法,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针到硬膜外腔后置管,比较两法术后腰痛发生率。结果 水平法穿刺55例中,有7例发生腰痛,腰痛发生率12.7%垂直法穿刺78例中有26全发生腰痛,腰痛发生率33.3%,前才低于后者(P〈  相似文献   

2.
低位硬膜外吗啡用于胸腹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由于其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不同部位的手术后镇痛需选取相应的脊椎节段穿刺置管用药。中高位硬膜外穿刺相对于低位硬膜外穿刺在技术上较复杂,并发症多,故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选择低位硬膜外腔注射吗啡作各类胸腹手术的术后镇痛,观察比较其对胸腹部各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初量在不同穿刺点的扩散情况。方法1 587例硬膜外阻滞病例,详细记录初量的阻滞节段数,并根据不同穿刺部位分别计算出阻滞每节段需要量。结果以穿刺点为界扩散,在中位穿刺点的向头和尾扩散无差别(P>0.05),在低位穿刺点向头扩散明显少于尾扩散(P<0.01);总扩散节段数中位穿刺点少于低位;中位和低位穿刺点阻滞每节段需要量分别为(1.42±0.62)m l和(1.17±0.48)m l(P<0.01),随穿刺点下移,节段需要量有减少趋势。结论中位穿刺点阻滞每节段需要量多于低位穿刺点,且向头端扩散不明显多于尾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辣椒素局部注射对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部硬膜外麻醉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针至硬膜外腔后置管垂直法。Ⅱ组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平行进针到硬膜外腔后再旋转至所需方向置管即平行法。Ⅲ组硬膜外穿刺采用垂直穿刺法,并且在穿刺完毕后在穿刺点周围用0.10%辣椒素溶液3~5mL做脊上韧带、脊间韧带和黄韧带局部浸润。3组所有患者硬膜外腔局麻药均使用0.66%的盐酸利多卡因和0.66%的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混合液。术后7d观察3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率和腰痛程度。结果术后Ⅰ、Ⅱ、Ⅲ组腰痛发生率分别为46.70%、20.00%和16.70%。Ⅱ组术后腰痛发生率和腰痛程度比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术后腰痛发生率和腰痛程度比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术后腰痛发生率和腰痛程度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穿刺完毕后在穿刺点周围用0.10%辣椒素溶液做局部浸润,能降低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发生率和减轻腰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硬膜外阻滞术中直入法与侧入法穿刺引起腰痛的发生率各有不同说法,本文对直入法与侧入法穿刺后腰痛发生率作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 连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穿刺时常采用直入法。有时会遇到放置硬膜外导管困难。我院1998年~2000年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处理多例患者,效果良好。1 穿刺置管所遇到的困难及方法的改良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6或18G,10cm长硬膜外穿刺针,行低位硬膜外腔穿刺术。确定针尖已进入硬膜外腔,然后经针蒂置入硬膜外导管。有时会出现以下情  相似文献   

7.
成俊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061-1062
目的观察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在会阴、肛周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I~Ⅲ级的患者,在L3~4或L4~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和硬膜外麻醉管理,药物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或盐酸氯普鲁卡因,试验量3~5ml,初次量总和在8~15ml,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麻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达100%,麻醉效果良好,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兼能实施术后硬膜外连续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应激反应。结论连续低位硬膜外腔麻醉可常规应用于会阴、肛周手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脊髓胶质中阿片受体的发现,提出椎管内注药的途径。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间隙有显著的镇痛效应,可用于术后镇痛。由于其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不同部位的手术后镇痛需选取相应的脊椎节段穿刺置管用药。因中高位硬膜外穿刺相对比低位硬膜外穿刺在技术上较复杂,并发症多,故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选择中高位及低位硬膜外腔注射吗啡作胸腔手术的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对胸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成俊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061-1062
目的观察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在会阴、肛周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 ̄Ⅲ级的患者,在L3 ̄4或L4 ̄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和硬膜外麻醉管理,药物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或盐酸氯普鲁卡因,试验量3 ̄5ml,初次量总和在8 ̄15ml,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麻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达100%,麻醉效果良好,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兼能实施术后硬膜外连续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应激反应。结论连续低位硬膜外腔麻醉可常规应用于会阴、肛周手术。  相似文献   

10.
张子江  刘丽妹 《中外医疗》2013,32(15):49-49,51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选择一种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的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将10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侧入法组(A组),直入法组(B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次数和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第2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第3次穿刺成功率B组仅为60%,2例因3次穿刺失败而行侧入法穿刺成功。术后随防病人A组无一例诉腰痛,B组有5例诉腰痛。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入路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韧带损伤、出血、感染以及术后腰痛等并发症,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单侧置管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侧方置管)和B组(常规置管)。A、B两组病人均取患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A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患侧(术侧)旋转30°~35°,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4 cm,B组按照常规方法置入导管,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结果:A组麻醉阻滞效果、VAS评分显著优于B组(P<0.05),Bromage运动阻滞3级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而1级者B组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腔侧方置管法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有较好的麻醉和运动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实时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并置管在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硬膜外穿刺并置管,超声引导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反复穿刺次数、穿刺时长,患者舒适度,需要更改麻醉方式例数、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穿刺过程中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结果:与超声组比,对照组反复穿刺次数明显多,穿刺用时也更长(P<0.05);需要更改麻醉方式例数和术后腰痛例数超声组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超声组更加平稳(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除了准备时间稍长,其他均优于传统的穿刺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76例拟行硬膜外穿刺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定位组(c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u组),每组各38例。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穿刺,u组采用超声成像(横切扫描,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所要穿刺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穿刺成功后,利用标记有刻度的硬膜外穿刺针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观察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术后腰痛发生率等指标以及u组UD和ND并进行比较。结果 76例肥胖患者中,u组穿刺时间比c组明显缩短(P〈0.05),38例肥胖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术后腰痛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c组。c组有3例下肢手术患者穿刺失败改全身麻醉。超声深度为(5.76±0.78)cm(4.4-8.7 cm),而进针深度为(5.77±0.76)cm(4.5~8.8 cm),两者行直线回归分析(r=0.571),相关性较好。结论经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的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这提示超声横切扫描法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 1995~ 1999年间的 47例因低位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引起的硬膜外腔出血 ,用低浓度的抑肽酶进行硬膜冲洗 ,获得满意效果 ,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男性 9例 ,女性 38例 ,年龄 2 5~ 6 0岁 ,体重 5 0~75kg ,其中女性剖宫术 2 9例。择期子宫肌瘤切除术 5例 ,大隐静脉曲张切除术 4例 ,男性嵌顿疝 2例 ,精索静脉曲张4例 ,大隐静脉曲张 3例 ,全组均无高血压病史和其它病史。均选择硬外阻滞 ,L2~ 3 低位穿刺 ,头向置管 ,置管时稍有阻力 ,但在平卧注药前 ,回吸导管有明显的不同程度回血 ,立即用抑肽酶 10万u。稀释成 …  相似文献   

15.
两种穿刺法对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最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而腰背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两种穿刺方法以探讨其对腰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拟在腰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会阴部手术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54岁;ASAⅠ~Ⅱ级。患者无重要器官及系统疾病史,脊柱活动正常,并除外既往有腰背疼痛病史者、脊柱严重畸形者、硬膜外穿刺后不能顺利置入硬膜外导管者。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1.2方法Ⅰ组: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针,至硬膜外腔后置管,即垂直法;Ⅱ组:硬膜外穿刺…  相似文献   

16.
碳酸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  郭秀颖 《吉林医学》1999,20(4):242-242
碳酸利多卡因是用碳酸氢钠作为利多卡因的碱化剂而制成的新制剂,旨在提高pH值,增强局麻作用。我科将江苏省泰兴市制药厂生产的173%的碳酸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择100例实施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0岁~55岁。ASA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碳酸利多卡因组50例。Ⅱ组为盐酸利多卡因组50例,术前用药为安定10mg肌注,两组硬膜外穿刺部位T12~L4,穿刺过程中均负压明显,置管顺利。Ⅰ组给试验剂量173%碳酸利多卡因4…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21-12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拟行腰椎穿刺肥胖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盲探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计算和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头痛、腰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穿刺术比较,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腰椎穿刺所需时间少,穿刺成功率高,且术后患者腰痛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穿刺一针成功率 ,提高硬膜外阻滞临床效果。方法 :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测量穿刺针针体和侧中线皮肤的夹角度 ,进针深度 ,硬膜外腔留置导管的长度。结果 :穿刺针针体和皮肤的夹角主要与棘突倾斜度有关 ,进针深度和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有关 ,硬膜外腔留置导管不宜超过 4cm。结论 :参照穿刺点不同角度、深度 ,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缩短穿刺时间 ,减少患者痛苦及并发症 ,硬外腔留置导管最好 2~ 3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两组,每组20例,穿刺点常选择L2~3,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仰卧位给2%的利多卡因3~5 ml试验量,继给0.5%布比卡因,每次3~5 ml;CS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孔用25G腰穿针破脑脊液,抽出针芯,见脑脊液缓慢流出,再缓注0.5%布比卡因每次2~2.5 ml,退出穿刺针,硬膜外向头部置管3 cm并推注2%利多卡因3~5 ml试验量,术中根据腰麻作用减退情况,硬膜外追加局麻药0.5%布比卡因,两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初始静脉输液速度300~500 ml/h,血压降低25%基础值时加速输液,血压降低30%基础值时静注麻黄碱.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血压下降情况、术中麻黄碱用量、随访术后头痛腰痛情况.结果 CSEA组与EA组相比:CSEA组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硬膜外局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良者占多数,而血压下降、麻黄碱用量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发生头痛、腰痛等并发症.结论 CSEA组与EA组比较,CSEA组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肌肉松弛满意、盆腔操作方便、更适合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硬膜外麻醉在妇产科手术后的护理并发症概率,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1989年1月至2009年1月20年期间,随机抽取施行硬膜外麻醉后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其中产科787例,妇科213例,术前排除腰椎疾患,穿刺点选择L1~2或L2-3。穿刺法均为直入法,且术后予PCEA镇痛48h。通过床边及电话随访,记录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第1天、3天、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情况,分别观察其头痛、尿潴留、穿刺点压痛及酸胀感、神经根刺激征、腰痛等情况。结果:发现头痛3例(占0.3%),术后第1天出现,通过加强补液、平卧等处理后,于第5~10天消失。尿潴留未出现。穿刺点压痛、腰酸胀感及腰痛于第1天出现105例(占10.5%),第3天左右达高峰,出现215例(占21.5%),后逐渐减少,6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15天、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神经刺激征第1天及第3天出现38例(占3.8%),15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手术后长达6个月的护理随访,发现硬膜外麻醉存在一些并发症,如穿刺点压痛、酸胀感及腰痛腰酸,病程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