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腹腔手术后肠粘连,占各类肠梗阻的37~64%。为探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取大白鼠小肠浆膜镊子夹取损伤的方法制成肠粘连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三组:通腑泻热合剂灌肠组,生理盐水灌肠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连续灌肠2天,术后第6天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腑泻热合剂灌肠组与生理盐水灌肠组及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减少肠粘连的处数(P<0.01),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P<0.05),同时提高血谷胱甘肽歧化酶(GSH-Px)的含量(P<0.05),而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纤维蛋白产生,降低组织炎症反应;同时,提高GSH-Px的含量,减少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加强机体防御自由基损伤的第二道防线,防止炎症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血TNF-α、IL-8的影响,探讨血TNF-α、IL-8含量与腹腔粘连级别的关系及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机理。方法:将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TNF-α、IL-8含量,术后第14d记录大鼠腹腔粘连级别,并作血TNF-α、IL-8含量与粘连级别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血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TNF-α含量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存在线性正相关(r=0.424,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IL-8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和TNF-α含量。血TNF-α可能成为预测术后腹腔粘连严重程度有意义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及丹参溶胶局部涂抹联合大承气汤灌胃对大鼠损伤性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钳夹肠管的方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观察肠损伤表面直接涂抹白及丹参溶胶,术后灌胃大承气汤对模型动物腹腔粘连程度、粘连率、血清内毒素、SOD、损伤肠段羟脯氨酸含量、肠组织NF-κB表达以及损伤肠段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直接涂抹 大承气汤组粘连程度及粘连率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血清内毒素、SOD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1);损伤肠段NF-κB表达明显降低,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白及丹参溶胶局部涂抹结合大承气汤灌胃,可在局部形成物理屏障、减轻损伤肠段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术后肠管运动,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腹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粉雾剂在大鼠腹腔内粘连模型中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n=20)、对照组(肠粘连模型组,n=20)和实验组(羧甲基壳聚糖组,n=20)。比较3组大鼠在术后第7天、第14天时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程度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腹腔内粘连标本及腹膜反应程度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段发生腹腔内粘连的概率和粘连程度最高,实验组次之,假手术组最轻。结论: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粉雾剂能明显减少大鼠术后腹腔内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链激酶(r-SK)对腹腔粘连的预防价值。方法:30只SD大鼠手术制作腹腔粘连模型后随机分3组,SK组给予r-SK、NS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灌注,另一组空白对照(N组),术后1周,2周分别处死动物,观察腹腔粘连程度,并取腹膜和网膜组织进行HE、嗜银染色和纤维蛋白、CD34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SK组中,无粘连33.3%,I度粘连61.1%,Ⅱ度粘连5.6%;NS组和N组中均有腹腔粘连,其中2/3表现为Ⅱ~Ⅳ度粘连,镜下表现,腹膜和网膜组织HE,嗜银染色和纤维蛋白,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S组炎症反应较轻,NS组和N组均呈明显急性炎症反应。结论:r-SK腹腔灌注有减轻大量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protein decompound production,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测定1、3、5、7、21 d的血FIB、FDP含量,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组降低术后血FIB含量,5、7、21 d(P<0.01);升高术后血FDP含量,3、5、7 d(P<0.01);降低腹腔粘连级别评分(P<0.01).结论: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防治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配合常规外科方法治疗对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血中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43例急腹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常规外科手术及术后处理、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泻热灌肠剂和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d、第7 d血中内毒素和TNF-α、IL-6、IL-8、IL-2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3 d和第7 d血浆内毒素逐步降低,而IL-2逐步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第3 d血中TNF-α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IL-6、IL-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脓毒症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辨证运用中药能降低急腹症脓毒症患者血中内毒素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与机体免疫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理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足三里穴减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腹腔粘连组(n=16)、电针足三里组(n=16)。采用开腹后无菌干纱布摩擦大鼠盲肠蚓突盲端,继之损伤侧腹壁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动物模型。各组于术后7d和14d各处死一半动物,参考Phillips五级分类法评估腹腔粘连程度并计分。取粘连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粘连组织I型胶原含量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电针足三里组腹腔粘连组织面积明显减少,7d与14d大体粘连评分均明显低于腹腔粘连组(P〈0.01)。HE染色显示,与腹腔粘连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组炎症反应轻,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少;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电针足三里组累积吸光度值(29211±21334)显著低于腹腔粘连组(124189±4831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可显著减轻大鼠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中-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amu—tase,SOD)的浓度变化与肺组织中Bax、Bcl-2、p53的表达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对照组,再灌注后0、30min,1、2h,1、3、7d共8组,于各时相点检测血中NO和SOD的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肺组织中Bax、Bcl-2、p53的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0rainNO浓度升高,但至再灌注2h时则明显阳氏,其后又持续升高,至再灌注7d时达高峰。SOD浓度在再灌注0min明显下降,再灌注2h时升高,随后持续下降,至再灌注7d时达最低水平。Bax、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再灌注0min,Bax、Bcl-2阳性细胞表达率升高,30min时其阳性细胞表达率均分别升高为17.1%和78.1%,Bcl-2表达高于Bax(P〈0.01)。2h时降低,其后升高,7d时阳性细胞表达率达到高峰,分别为94.1%和83.4%,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改变。结论:血中NO、SOD浓度变化和肺组织中超微结构的改变说明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肺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而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Bax、Bcl-2、p53在肺组织细胞中的阳性表达均有明显改变并可能引起细胞凋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在大鼠原位性肾炎中的致病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羊抗大鼠血小板血清IgG对大鼠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原位性膜性肾炎模型进行干扰,结果显示:APS能够降低大鼠血小数量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大鼠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病理损伤减轻,提示血小板作为炎症及免疫细胞,参与C-BSA原位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ALI/ARDS肺肠同治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大鼠ALI/ARDS模型,观察大鼠血清TNF—a、IT-1β、IL-6、IL-10含量。结果通腑泻肺法可以有效降低大鼠全身炎性因子TNF—a、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论(1)通腑泻肺法能够明显减轻ALI/ARDS大鼠免疫炎症损伤,其保护作用较单纯用泻肺法或通腑法效果更有优势;(2)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作用靶点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粘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5 mg/kg)和七叶皂苷钠组(七叶皂苷钠2 mg/kg),每组10只;另随机取10只大鼠开腹后立即缝合作为假手术组。均经尾静脉注射给药,造模前1 d给药1次,术后继续给药3 d,1次/d。术后1周进行粘连程度分级,并取粘连肠段测定羟脯氨酸水平;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苷钠能明显改善肠粘连程度(P〈0.01),能显著降低粘连肠段羟脯氨酸水平(P〈0.01),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1)。结论从本研究的初步结果看,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SF)预防大鼠实验性肠粘连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BC组)、透明质酸钠(HA)组、低剂量SF组(LSF组)和高剂量SF组(LSF组),每组8只大鼠。除Sham组外,BC组、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均使用盲肠搔刮方法造立肠粘连模型。建模后BC组大鼠不予特殊处理,HA组大鼠的搔刮面涂抹2 mL HA,LSF组和HSF组术后每日分别给予50 mg/kg和100 mg/kg SF灌胃,持续7 d(其余4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7天,采用Nair’s评分系统评价5组大鼠的腹部粘连情况;取粘连组织行HE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炎症程度评分及纤维形成评分;取粘连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对不同表达程度赋予相应分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 (1)肠粘连情况:Sham组大鼠仅有3只大鼠发生切口粘连;BC组有4只大鼠发生切口粘连,8只大鼠发生腹壁与盲肠壁粘连,2只大鼠发生肠管与内脏的粘连;HA组有2只大鼠发生切口粘连,5只大鼠发生腹壁与盲肠壁粘连;LSF组有2只大鼠发生切口粘连,6只大鼠发生腹壁与盲肠壁粘连,1只大鼠发生肠管与内脏粘连;HSF组有2只大鼠发生切口粘连,4只大鼠发生腹壁与盲肠壁粘连。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的肠粘连评分均较高(P0.05);与BC组比较,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的肠粘连评分均较低(P0.05),但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的肠粘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程度评分和纤维形成评分:在炎症程度评分方面,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的炎症程度评分均较高(P0.05);与BC组比较,LSF组和HSF组大鼠的炎症程度评分均较低(P0.05);与HA组比较,LSF组和HSF组大鼠的炎症程度评分均较低(P0.05);与LSF组比较,HSF组大鼠的炎症程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形成评分方面: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的纤维形成评分均较高(P0.05);与BC组比较,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的纤维形成评分均较低(P0.05),但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的纤维形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粘连组织中α-SMA的表达评分: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的α-SMA表达评分均较高(P0.05);与BC组比较,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的α-SMA表达评分均较低(P0.05),但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的α-SMA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中的IL-1β和TGF-β1浓度:在血清IL-1β浓度方面,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血清中的IL-1β浓度均较高(P0.05);与BC组比较,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血清中的IL-1β浓度均较低(P0.05);与HA组比较,HSF组大鼠血清中的IL-1β浓度较低(P0.05);与LSF组比较,HSF组大鼠血清中的IL-1β浓度较低(P0.05)。在血清TGF-β1浓度方面,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血清中的TGF-β1浓度均较高(P0.05);与BC组比较,HA组、LSF组和HSF组大鼠血清中的TGF-β1浓度均较低(P0.05);与HA组比较,LSF组和HSF组大鼠血清中的TGF-β1浓度均较低(P0.05);与LSF组比较,HSF组大鼠血清中的TGF-β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可通过减轻术后粘连组织中的炎症反应与纤维形成,有效减少大鼠动物模型中肠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卡巴胆碱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拟胆碱药卡巴胆碱预防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4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n=12)、手术对照组(n=16)及卡巴胆碱组(n=16,卡巴胆碱50ug/kg),后2组采用开腹后无菌干纱布摩擦大鼠盲肠蚓突部,钳夹和刮伤腹壁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动物模型。各组于术后第7d和第14d各处死一半动物,参考Phillips 5级分类法并结合本模型特点进行大体粘连程度分级评分;取粘连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粘连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卡巴胆碱组第7d与第14d大体粘连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卡巴胆碱组比之手术对照组炎症反应轻,偶见增生纤维结缔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卡巴胆碱组第7d与第14d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1);各组内第7d与第14d比较,腹腔大体粘连程度评分和I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拟胆碱药卡巴胆碱能显著预防大鼠腹腔粘连形成,降低粘连程度。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2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显示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PCNA表达增加,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肾小管和间质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均与肾组织学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临床-病理研究显示肾小管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与24小时尿蛋白量、血清肌酐浓度(Scr)呈正相关;肾间质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亦与24小时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肾脏细胞增殖程度作为一项判断肾小球肾炎组织学损害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霉酚酸酯(MMF)干预,动态观察细胞因子(RANTEs)、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Ⅳ型胶原(Col 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F能否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于实验第4周、14周末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处死前留取24h尿进行24h尿蛋白定量,处死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ANTES、ED-1、Col 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肾组织RANTES有少量表达,模型组的表达均显著增高,MMF组各时间点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2)正常肾组织ED-1有少量表达,模型组的表达均显著增高,MMF组各时间点与相应模型组比均显著降低。结论:MMF可能是通过下调RANTE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中的浸润.在旱期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腹腔内温热化疗对肠浆膜TGF-β1表达及肠粘连的影响。笔者选用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温热蒸馏水组、丝裂霉素组、温热化疗组、术后第14天进行大体粘连程度分级.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肠浆膜TGF-β1表达,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肠浆膜TGF-β1表达增加,肠粘连程度明显增加,提示腹腔内湍热化疗后可导致肠粘连,其机理可能与肠浆膜TGF-β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干扰素γ预防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干扰素γ组,其中干扰素γ组再进一步分为低、中、高浓度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开腹行锉刀摩擦盲肠术建立肠粘连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4 mL/kg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干扰素γ低、中及高浓度3个亚组分别腹腔注射浓度为7.5×10~4、1.5×10~5及3.0×10~5 U/kg干扰素γ溶液。各组均于术后第8天开腹对大鼠盲肠粘连程度进行Nair等级分级,同时取相应的盲肠组织检测其羟脯氨酸含量并经HE染色在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1)肠粘连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均发生肠粘连且肠粘连Nair分级评价粘连程度均明显严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γ中、高浓度2个亚组的肠粘连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但干扰素γ低浓度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干扰素γ高浓度亚组的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5),其抗粘连效应明显,干扰素γ低、中浓度2个亚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其抗粘连效应无差异(P0.05)。(2)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地塞米松组相比,高浓度干扰素γ能有效减少纤维组织的发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肠壁肌层结构完整,少许炎症细胞散在浸润。(3)羟脯氨酸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γ各亚组的盲肠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γ中、高浓度2个亚组的盲肠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干扰素γ低浓度亚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干扰素γ高浓度亚组的盲肠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干扰素γ低、中浓度2个亚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腹部手术后腹腔注射干扰素γ能有效降低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善得定对预防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腹腔注射善得定对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20μg/kg;Ⅲ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40μg/kg,腹腔内注射得定60μg/kg;V组,腹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各组动物均于定40μg/kg;Ⅳ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60μg/kg;Ⅴ组,腹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各组动物均于术后14d处死,肉眼评价粘连程度,并取粘连的肠段测羟脯氨酸(OHP)。结果 Ⅱ,Ⅲ,Ⅳ,Ⅴ组之粘连程度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粘连肠段的OHP明显低于I组和V组(P<0.05);Ⅱ,Ⅲ,Ⅳ组间粘连程度及粘连肠段的OH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注射善得定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合剂对实验性IgA肾病(IgAN)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外基质(ECM)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实验性IgAN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积雪草合剂治疗组(设高、中、低3个剂量)。药物干预12周,分别观察实验大鼠尿蛋白、肾功能、血尿及肾病理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法检测肾组织中FN、IL-6、TGF-β1的含量。结果:复方积雪草治疗组能显著减少实验大鼠尿红细胞和尿蛋白(P〈0.05),同时对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对IL-6的表达未见显著作用,且无明显剂量依从性。结论:复方积雪草合剂对IgAN模型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减少蛋白尿和红细胞,减轻肾组织的免疫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或降低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并最终延缓IgA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