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薤白对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与肠粘连的预防疗效.方法 随机选用家兔30只,制成肠粘连模型,分别以薤白组、新斯的明组、生理盐水组,进行实验研究,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薤白预防60例腹部术后患者观察治疗.结果动物实验薤白组预防治疗腹腔粘连与肠粘连优于新斯的明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应用薤白组与对照组各60例作预防肠粘连与腹腔粘连观察治疗,薤白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用薤白对术后肠粘连有较强的预防作用,患者肠功能恢复快,使用方便、安全、价廉,疗效可靠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肠功能恢复汤与东菱克栓酶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肠功能恢复汤与东菱克栓酶预防术后腹腔肠粘连的效果及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72只,双盲随机分组法分为四组,制成肠粘连模型。分为中药治疗组,腹腔注入东菱克栓酶组,中药治疗加腹腔注入东菱克栓酶组,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药肠功能恢复汤、东菱克栓酶:①能明显降低腹腔内渗液纤维蛋白原的浓度,能加速纤维蛋白(原)的分解,②能明显减轻肠粘连的程度,以二药合用效果最好(P<0.01)。③对腹腔内脏器的缝合口及腹壁切口的愈合无不良影响。结论:中药肠功能恢复汤与东菱克栓酶联合应用是预防腹腔术后肠粘连的简单有效药物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持续腹腔冲洗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在预防术后肠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将43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度为38℃的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和5-FU行持续腹腔冲洗.结果 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血TNF-α、IL-8的影响,探讨血TNF-α、IL-8含量与腹腔粘连级别的关系及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机理。方法:将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TNF-α、IL-8含量,术后第14d记录大鼠腹腔粘连级别,并作血TNF-α、IL-8含量与粘连级别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血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TNF-α含量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存在线性正相关(r=0.424,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IL-8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和TNF-α含量。血TNF-α可能成为预测术后腹腔粘连严重程度有意义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大鼠肠粘连的动物模型观察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肠粘连,并与透明质酸钠进行对比。结果:羧甲基纤维素能明显减轻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其抗粘连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结论: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效果满意,尤其对术后大面积、广泛粘连的预防效果更佳,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善得定对预防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腹腔注射善得定对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20μg/kg;Ⅲ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40μg/kg,腹腔内注射得定60μg/kg;V组,腹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各组动物均于定40μg/kg;Ⅳ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60μg/kg;Ⅴ组,腹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各组动物均于术后14d处死,肉眼评价粘连程度,并取粘连的肠段测羟脯氨酸(OHP)。结果 Ⅱ,Ⅲ,Ⅳ,Ⅴ组之粘连程度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粘连肠段的OHP明显低于I组和V组(P<0.05);Ⅱ,Ⅲ,Ⅳ组间粘连程度及粘连肠段的OH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注射善得定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腹腔粘连组织IgG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腹腔粘连组织的影响,探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机理。方法:将大鼠肠粘连模型的腹腔粘连组织进行LSAB法染色,光镜观察IgG抗原的表达率、表达水平及在组织细胞的分布。结果:中药组的抗原表达率与盐水组和对照组相比抗原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阳性细胞数少于20%,同时在组织细胞上表现出少量胞膜阳性,阳性细胞反应散在。结论:IgG抗原的表达与炎症反应程度有关,腹腔浆膜损伤伴炎症反应的发生,显示在一定程度上,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组织炎症反应,对IgG抗原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右旋糖酐预防腹腔粘连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安全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方法〔1〕。本实验采用不同分子量右旋糖酐灌注腹腔以观察术后预防腹腔粘连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和分组当地杂种犬36只,19~24月龄,体重9~12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分子...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中药灌肠加电针治疗及护理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将46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中药灌肠和电针治疗及护理,并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21.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加电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粉雾剂在大鼠腹腔内粘连模型中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n=20)、对照组(肠粘连模型组,n=20)和实验组(羧甲基壳聚糖组,n=20)。比较3组大鼠在术后第7天、第14天时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程度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腹腔内粘连标本及腹膜反应程度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段发生腹腔内粘连的概率和粘连程度最高,实验组次之,假手术组最轻。结论: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粉雾剂能明显减少大鼠术后腹腔内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 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换药1次/d,至排气为止.结果 治疗组24 h内肛门排气62例(62.0%),其中12 h内7例,>48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65~75 岁年龄段老年肠梗阻患者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0 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穴位贴敷、温灸护理治疗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及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2%,对照组为 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达 90%,对照组为 5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于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热疗腹带"康腹帝"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术后8 h开始将研制的"康腹帝"捆于病人腹部,与同期随机入选的腹部手术病人为对照,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87例经观察(治疗组93例,对照组94例),肠鸣恢复时间治疗组为8~112h,中位时间为28 h,对照组为16~124 h,中位时间46 h,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为22~116 h,中位时间56 h,对照组为24~147 h,中位时间82 h,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肠电图显示治疗组各检测肠段的电控制活动(ECA)、连续反应电活动波(CERA)、收缩电综合波(CEC)均显著增强.结论本中药热疗腹带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伪膜性肠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伪膜性肠炎的疗效。方法:用生脉散口服、白头翁汤保留灌肠加万古霉素口服治疗腹部大手术后及化疗后28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用万古霉素口服治疗2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止泻退热、失水纠正时间疗程,停药后复发例数。结果:治疗组用药后5项指标均较对照组缩短,无1例死亡,停药后仅1例复发,差异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慕生肠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  相似文献   

15.
急腹症术后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20例急腹症术后口服复方大承气汤(中药组)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60例急腹症术后患者(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中药组术后12、24小时肠音分别比对照组多1.7和2.1次/分。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分别比对照组提前32.6和28.8小时(P〈0.001);②中药组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12.5%(P〈0.05);③对部分患者的随访结果表明,中药组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19.45%(P〈0  相似文献   

16.
96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中西医结合组966例应用中药肠功能恢复汤、针刺、穴位封闭、颠簸、捏脊、手术等综合方法治疗,与同期采用纯西医方法治疗的47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909例,好转38例,死亡19例(1.97%)。对照组治愈309例,好转122例,死亡42例(8.94%)。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芪丹颗粒对糖尿病兔股动脉球囊扩张后血管的影响。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中药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并予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和中药组采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兔模型,糖尿病建模成功后均予高脂喂养,两个组均接受了球囊扩张股动脉术。造模完成后对照组予清水喂食,中药组予三芪丹颗粒溶液喂食。术后4周处死,然后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有量,ELISA法测定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内皮素(ET)含有量,同时行HE染色后观察血管狭窄情况,并行油红O染色观察血管脂肪含量。结果 三芪丹颗粒可改善FBG、TC、TG、HDL-C、LDL-C 含有量,降低外周血hs-CRP、IL-6、TNF-a、ET等炎症因子水平;病理结果提示三芪丹可减轻因球囊扩张造成的内膜增殖和管腔狭窄。结论 三芪丹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实验兔股动脉球囊扩张后的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切除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3例低位直肠癌接受完全ISR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严格遵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完全ISR手术。对照组术后予生活方式干预(戒烟、运动)、饮食因素调整、提肛运动,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口服中药汤剂及中药坐浴治疗。采用Williams标准及Wexner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动态跟踪观察随访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至术后12个月。结果:Williams肛门功能评估: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1、6、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治疗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ISR切除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在前期(术后3~6个月)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家兔肠梗阻解除后小肠黏膜屏障恢复情况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方法:大耳白兔60只,体重2.5~3kg,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SO)、可复性肠梗阻模型梗阻组(I48)、梗阻解除后自然恢复组(S48、S96)及四君子汤治疗组(T48、T96),治疗组管饲四君子汤中药煎剂5mL/kg,2次/d,其余各组管饲同量生理盐水,于相应时段分别检测家兔血中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肠液中黏蛋白的含量,观察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并行肠黏膜损伤评分。结果:肠梗阻解除后,血D-乳酸水平逐渐降低、肠黏蛋白含量逐渐升高(P0.05),中药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血清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降低,肠黏蛋白含量增加,肠黏膜损伤评分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在肠梗阻解除后减轻肠黏膜损害,促进肠黏膜损伤后修复,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