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COATRONMI型单通道血凝仪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明显,其血浆PT、APTT、TT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FIB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PT、APTT、TT三项指标亦缩短,FIB增高,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潘秀贤  蔡焕荣  李兵 《海南医学》2010,21(9):104-105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5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为实验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PT、TT、APTT、FI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T、TT及APTT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蒙天生  莫鸿健 《右江医学》2011,39(4):466-46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血中PT、APTT、TT、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5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D-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在95%以上,肝功能A、B、C级患者的TT、PT、APTT依序逐渐延长,FIB依序降低。B级与A级比较,PT、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级与B级比较,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血浆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各种原因导致出血的抢救、对指导临床用药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霞  邓明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38-113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理产科及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出凝血指标改变的有关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类患者治疗前静脉抗凝血,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及肝硬化组四项指标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PT和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AL组比较,病理产科组BPC、肝硬化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理产科组与肝硬化组比较BPC、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T、APTT是合并出血患者最为有效的筛选指标,肝硬化组的APTT延长更为明显,观察这些患者的出凝血指标,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9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老年糖尿病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血糖、血脂增高时血粘度增高有一定影响(P<0.05)。有血管合并症者的血粘度明显高于无合并症者,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对血液粘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红霞  江亚军 《医学综述》2009,15(23):3675-3676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ML)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方法应用磁珠法检测66例ML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ML患者APTT、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Ⅲ期ML患者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和Ⅱ期患者(P<0.05);Ⅳ期患者APTT、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Ⅱ期患者(P<0.05、P<0.01)。结论ML患者常伴凝血指标异常,表现为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欢妹 《广州医药》2008,39(4):39-40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用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和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P)、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凝血四项指标PT、AP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F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T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凝血四项PT、APTT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F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高凝状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显著,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水平有助于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HL患者初诊化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体检者上述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分析病情分期、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等因素对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 1NHL患者较健康对照组APTT延长、FIB增高(P均<0.01)。2NHL患者化疗后1、3周期APTT、PT、FIB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化疗6周期较初诊、1、3周期FIB均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有效组APTT延长、FIB增高(P<0.05);复发较初诊时APTT延长、FIB增高(P<0.05和P<0.01),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侵袭性淋巴瘤组较惰性淋巴瘤组APTT延长(P<0.01),III~IV期患者较I~II期患者,FIB增高(P<0.05)。IPI评分各组间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FIB较低危、低中危、高中危组均增高(P<0.05);LDH升高组较正常组FIB增高(P<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化疗过程中APTT、PT变化不明显,FIB随病情好转而降低,且APTT、PT、FIB凝血指标变化可能与病情分期、分型、IPI有关。  相似文献   

10.
56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80-358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仪,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四项凝血指标可客观准确的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改变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希森美康CA7000型自动血凝仪,检测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9例健康体检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患者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FIB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异常与微血管病变相关。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延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潘虹  蔡玉玲 《海南医学》2005,16(12):148-148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BackmanCoulter ACL7000血凝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PT、APTT、TT、FIB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项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可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测定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德国产COATAON1800型自动血凝仪对52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肝病患者中急性肝炎组PT、APTT、TT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结果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及时发现肝病患者低凝状态和纤溶系统受损,对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院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凝血功能指标的分析,建立本实验室孕妇在不同孕期常规凝血试验参考区间。方法:应用日本Sy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孕早期凝血四项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孕晚期PT、APTT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IB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常规凝血试验参考区间,对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于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曜 《包头医学》2022,46(1):17-18
目的 :探究凝血四项与老年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86例老年SP患者(2019年1月~2020年3月)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84例老年非S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不同转归患者凝血四项水平、分析老年SP疾病转归与PT、APTT、TT、FIB水平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IB低于对照组,PT、APTT、TT高于对照组(P<0.05);86例老年SP患者死亡26例、生存60例,死亡者FIB低于生存组,PT、APTT、TT高于生存者(P<0.05);Pearson分析表明,SP疾病转归与FIB(r=0.711)水平呈正相关,与PT(r=-0.632)、APTT(r=-0.598)、TT(r=-0.587)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SP患者凝血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且与患者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相关性,早期通过检测凝血四项指标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疾病转归情况,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100例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意义,对66例肝硬化(含8例肝癌)及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并与152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T、APTT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FIB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病因不明的肝硬化、丙肝肝硬化以及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之间比较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小三阳肝硬化组比较FIB有显著性差异。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比较PT有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组比较PT、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PTT、PT延长、FIB的降低以丙肝肝硬化最为显著,面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最不显著。PT、APTT、FIB三项凝血指标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病程进展、预后都是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13-1314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临产孕妇组(实验组)与141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P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而APTT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T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可反映临产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T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肝炎和肝硬化的PT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P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TT,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和重型肝炎的APTT、FIB、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上结果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乙型肝炎未肝硬化的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凝血四项及D-D水平,比较观察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D水平,比较观察组凝血四项及D-D水平正常和异常患者的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FIB低于对照组,D-D、PT、APTT、FLB及TT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D-D、PT、APTT、FLB及TT均高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FIB低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0.05);D-D、PT、APTT、FLB及TT指标正常的患者出血率显著低于异常的患者(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未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性肝硬化与失代偿性肝硬化,其凝血四项与D-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凝血四项与D-D水平异常的患者出血率显著高于凝血四项与D-D水平正常的患者。通过凝血四项与D-D水平检测可以预测患者出血风险,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